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项针对10岁超常儿童特点安排的教学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和促进超常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品质——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为期十周的教学结果表明,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被试在思维的可塑性、流畅性、独创性以及产生蕴涵意义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推理思维等方面受益.同时,为超常儿童教学中适当地发展一些有关思维方式的课程提供了积极证据.  相似文献   

2.
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及“位置法”记忆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发散性思维的年龄差异以及“位置法”记忆训练对发散性思维的迁移作用。训练组为经过记忆训练的青年人24名,老年组20名,对照组为相匹配的青年人24名、老年人19名。结果表明:(1)在图形、符号、语义三方面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上,老年组均很显著地比青年组差。青年组的个别差异较大,老年组的更大,尤其是独特性。(2)青年训练组的图形流畅性、独特性及语义的独特性成绩显著优于其对照组,老年训练组图形的变通性有优于其对照组的趋势(P=.052),说明“位置法”记忆训练对发散性思维有一定的间接迁移作用,尤其是对青年人。(3)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数字符号、训练前和训练后词的记忆以及图形的记忆成绩均有很显著正相关。而词汇成绩只与训练组两项发散性思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有理论认为,模糊容忍性有助于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部分实证研究却呈现出不一致的结论。本文考察了不同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与发散性思维关系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I型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和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模糊容忍性与独创性、灵活性的关系受到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模糊容忍性与流畅性的关系不受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主要包含着发散性思维,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本文试图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在满世界都在鼓吹发散思维,似乎只要人考虑问题时标 新立异、异想天开就可以很容易走向那个人人都垂涎的“成功”。然而,同样重要的收敛思 维却很少有人提起,因此有必要为这个长期被人误解的收敛思维“平反”一下。发散思维的确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开放性、多维性和变通性。通过发散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人的 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层面,在无拘无束的思考中求实创新。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会从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关系去思考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 法。许多成功起步时都需要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像…  相似文献   

6.
程黎  施建农  刘正奎  徐琴美 《心理科学》2008,31(6):1389-1393
研究者以239名10岁、11岁和12岁的儿童为实验对象,采用四种作业时间(2分钟、4分钟、6分钟和8分钟)和两种指导语导向(无导向、导向独特性)为实验条件,考察了这些条件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影响.结果发现,作业时间和指导语导向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该实验条件下,发散性思维的三个指标随作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导向组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作业成绩显著高于无导向组.另外,在各实验条件下,儿童的作业成绩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认知方向研究的一个热点,绝大多数研究者将发散思维作为测查的唯一指标.本研究将聚合思维也纳入测查指标,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测验>,对我国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呈连续性,小学六年级到初一为发展的关键期.(2)女生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子维度上.  相似文献   

8.
图形的“变异性”是一种特殊又有力的现代设计表现手段,“变异性”多层面、多发生的特征决定了“变异性”在图形创意中所占有的位置和生命力。因此,“变异性”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使创作者的思维保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从而能为图形设计展开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9.
超前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出科学预见;思维超前则指人们超越社会现实、脱离客观实际的设想。所以超前思维和思维超前在形式上相似,在本质上迥异。前者具有深刻性和连续性的思维品质;后者则以片断性和表面性为特征。前者的理想和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后者则以虚幻性为主要特征。前者是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后者则是无基础的发散,具有盲目性和盲动性的特点。前者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后者则具有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的特点。思维超前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则是脱离国情,过高估计社会发展阶段,实行违反客观规律的“穷过渡”;反映在经济建设上则是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过热”的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早在1918年,吴伟士(Woodworth)曾使用过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概念;斯皮尔曼(Spearman,1927)、卡推尔(Cattell)曾研究过流畅性因素;塞斯顿(Thurstone,1938)、泰罗(Taylor 1947)、弗勒克特(Fruchter,1948)等对词的流畅性、观念流畅性和联想流畅性作过研究;在加纳特(Garnelt,1919)、哈格雷夫斯(Hargreaves,1927)、塞斯顿(1938)等人的智力研究中,对变通性和独特性已有所触及。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提出了著名的智力结构模型,他认为,人类智力不仅内容有别,而且操作方式均有不同,产品也彼此各异,由此构想出一个由操作、内容、产品三个参数组成的三维智力模式。在操作这一维度上,提出有认知、记忆、聚合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飞机离开地面的一瞬间,座位后面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欢呼,声音很大。飞机在上升,穿过云层时有些颠簸,每颠簸一下,都能听见身后的小孩“大呼小叫”。那个时候,我愿意用“大呼小叫”来形容他,尽管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困得眼皮儿直打架,我实在不想忍受这个孩子一句句“太好玩了”的亢奋。落座前我听到孩子喊身边的一老一少“姥姥”和“妈妈”,想回过头提醒一下她们不要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实践是逻辑理论产生的源泉。而我们学习研究逻辑理论的目的,又在于运用逻辑理论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思维实践。逻辑是思维的伴侣,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所学的逻辑理论去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思维实际,我们就会发现:逻辑充满在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学习逻辑将受益无穷。我曾任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畜牧开发办公室主任一职。该办公室负责全镇肉鸡饲养的开发、发展,它是承上通下、联系左右以及沟通内部与外界的一个关节点。在工作中,我几乎天天都要接触许许多多来自各方各面的人。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和运用逻辑知识对公关成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自璋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42-43
“发散思维”,是心理学,特别是创造心理学讲得较多的一个概念。它是与收敛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固定的范围和方向的限制,而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标准去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现有知识的范围,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由已知探索未知。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诸多心理学论著或心理学教科书、工具书,对思维的“发散性”与“求异性”不作严格区分,言“发散思维”又叫(或“就是”)求异思维,或曰:“Divergent Thinking又译求异思维”,等等。如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5卷,教育心理学)》,杨靖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张念宏主编的《教育百科辞典》、张述祖、沈德立编著的《基础心理学》、J.M.索里等著、高觉敷等译的《教育心理学》等等即如是说。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和译文是不准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意识的结构通过其社会性来制约和体现,其深层结构是“类我”,其动力是“类我”和“独我”的实现欲望;精神病的直接动因不是精神“分裂”,而是“附着”“固着”导致“气”的郁闭,使神经系统和大脑机能受损,意识不能正常悬浮发散.治疗精神病,除使患者意识能正常发散悬浮外,还须服药治气,恢复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16.
在审美过程中,如果人们很容易地获得了有关一个对象的信息,对其进行流畅的加工,那么人们就会产生愉悦感,而这种积极的审美回应会使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更多的喜爱之情。本文在对审美愉悦以及流畅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二者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流畅性理论与审美愉悦作用的深层机制还有待未来的研究和探索,二者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更多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兵圣孙子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里的“奇”在思维方法上就是指突破常规思维的逆向思维。古往今来,一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总是大胆开启逆向思维,利用敌方的思维定势,陷敌于思维定势的漩涡之中,做到了“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如江河”,在波谲云诡的战争舞台上演了一出出逆向思维的活剧。  相似文献   

18.
张文华 《天风》2023,(7):34-35
<正>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很火:在即将降落的飞机上,一个母亲与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男子对话:“打扰一下,请问我们能和你换个座位吗?就是飞机降落那一会儿。因为我女儿很想看飞机降落时的样子,这样就会让她冷静下来。”男子嚼着饼干嘟囔着:“如果我说我不想换呢?我觉得给你女儿在人生中上一课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战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体,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风云,指挥员必须具备超常的洞察力,善于见微知著。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指挥员开启联想思维,透过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拿出令人惊叹的绝招。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凭借联想思维产生了许多奇谋良策,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运筹帷幄,奇兵制胜。  相似文献   

20.
知识与发散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抽取小学四年级到高三397名学生,采用言语和图形任务探讨知识经验对发散思维的影响.以及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知识经验与发散思维呈现倒U型变化关系;研究只在言语任务条件下发现小学四年级创造力低谷;两类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警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言语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曲线上升的趋势,而在图形任务条件下,发散思维呈现随年级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类任务条件下都发现发散思维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不同任务条件下性别差异存在维度上差异性;女生在发散思维某些方面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