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生命愿景、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法以3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生命愿景、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为:1)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较高,存在着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的生命愿景显著高于男生;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四;2)生命愿景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7.35,p<0.001);在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生命愿景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并对自我效能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4)大学生生命愿景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5)大学生生命愿景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产生间接影响。结论为生命愿景作为应对源对大学生应对校园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外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使用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外语写作焦虑量表和一篇英语命题作文分别调查35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写作焦虑与外语写作成绩,探讨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外语写作焦虑显著负向预测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2)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外语写作成绩;(3)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外语写作焦虑对外语写作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野  张焕 《心理科学》2008,31(1):230-233,221
研究主要考察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英语成绩的关系.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包括学科能力感、目标自信感、挫折效能感和策略使用感四个维度.研究得出高成绩组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显著高于低成绩组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与学校类型差异;年级、学校类型、英语自我效能感中的能力因子与挫折因子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中的态度因子是英语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王洪礼  胡寒春 《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运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师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大一至大四学生无年级、性别、专业的显著差异;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大三、大四差异显著;2、大四与其他各年级学生在自评症状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生在自评症状的强迫和偏执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4、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济信心问卷、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贝克焦虑和抑郁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涯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可能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经济信心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生涯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主观幸福感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在经济信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在经济信心和抑郁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此外,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传递了经济信心对焦虑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并验证择业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某综合性大学500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使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SF)和就业焦虑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专业承诺与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择业效能感与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专业承诺和就业焦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合肥市3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能力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但人际交往分维度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3)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创业能力显著高于女性;(4)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为普通话测试提供心理学依据。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有较好的预测;被测试者年龄与自我效能感总分无显著相关;不同性别被测试者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性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与考试焦虑及其两个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3)时间效能感对考试焦虑有直接预测性,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通过时间效能感影响考试焦虑。结论大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与其时间管理倾向,特别是时间效能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7,30(3):676-679
以501名参加过CET4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ESEQ)、英语学习焦虑量表(ELAS)和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的测量,探讨CET4成绩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性别、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和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低于男生);(2)性别除与英语学习策略不存在直接路径作用外,与CET4成绩、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间均存在直接路径作用;(3)英语学习焦虑对CET4成绩既存在直接路径作用,又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产生问接路径作用;(4)英语学习策略仅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CET4成绩产生间接路径作用。研究还表明英语自我效能感在CET4成绩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中起着瓶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5  
王才康 《心理科学》2003,26(2):281-284
本研究通过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在我国大学生中初步应用及因素分析,结果发现:(1)中文版FLCA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今后的有关研究或实际工作。(2)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主要包括担心、紧张不安、害怕说英语和害怕课堂提问等四个方面;(3)女大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这可能女性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强有关;(4)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国外学习其它外语的大学生,这可能跟他们外语学习的经历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和《教师教育行为问卷》对39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他们知觉到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长,五、六年级儿童在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否定评价恐惧方面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儿童;(2)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是我国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焦虑类型;(3)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4)教师的消极反应与评价、鼓励与帮助是预测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重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加强情感疏导,并且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immediate feedback on computer-based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s and on intrapersonal test-associated anxiety in 72 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 at a Taiwanese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f computer-based tests designed by MOODLE, a dynamic e-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or without immediate feedback together with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were tested and repeated after one week.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mmediate feedback during testing caus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nxiety and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listening score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had no feedback. However, repeated feedback did not affect the test anxiety and listening scores. Computer-based immediate feedback did not lower debilitating effects of anxiety but enhanced students' intrapersonal eustress-like anxiety and probably improved their attention during listening tests. Computer-based tests with immediate feedback might help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to increase atten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石家庄市210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焦虑在歧义容忍度和英语学习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在英语学习成绩方面,高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显著优于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中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显著优于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2)高、中、低不同歧义容忍度的学生,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焦虑感中介作用分析发现,焦虑在歧义容忍度和英语学习成绩之间关系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错误陈述范式探究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真话和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 涉及外语焦虑、认知负荷和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对P200和CNV观察发现:(1)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真话的P200波幅比用母语大, 说明被试用英语说话时受外语焦虑情绪影响; (2)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谎与说真话的P200波幅无显著差异, 但用母语说谎和讲真话的P200波幅差异显著, 说明被试用外语说谎没有用母语说谎诱发的紧张情绪大; (3)中-英双语者说谎时的CNV波幅比说真话时大, 说明被试说谎比说真话的认知负荷更大; (4)中-英双语者用英语说谎时的CNV波幅比用汉语说谎时大, 说明被试用外语说谎比用母语说谎产生了更大的认知负荷。相关分析表明, 英语熟练程度是影响中-英双语者用母语和外语说谎时的认知神经差异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7.
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测量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治良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6,29(4):838-844,856
本研究旨为确定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及调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由元认知策略分量表(MSS)、认知策略分量表(CSS)、社会策略分量表(SSS)和情感策略分量表(ASS)组成,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高CET4成绩组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各维度显著优于低CET4成绩组。(3)对情感策略的应用,女大学生显著优于男大学生;对社会策略的应用,文科大学生则显著优于理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对6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语言学习观念和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结果表明:(1)在语言学习观念上,女生比男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更强,大一女生明显认为英语学习难度大,外语学能观念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文科生比理科生认为英语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更强;(2)在英语学习策略上,性别、年级与6种策略都有一定关系,文科生在元认知、社交、情感、补偿、认知5种策略上的运用都显著高于理科生;(3)语言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he goal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re twofold. The first goal was to describe levels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among a sample of student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second goal was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ents' self-efficacy explai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 and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32 fifth graders (mean age = 10.46 years, SD = 0.38) and their 63 teachers in 20 schools. The student sample was linguistically diverse with parents reporting 22 different home languages. Based on district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s, each student was coded into one of three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 categories: English proficient-speaking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t), English Learner (EL) students who are reaching proficiency, yet are still being monitored (reaching proficiency), and EL students who are receiving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services (ESOL;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identified as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lower achievement and self-efficacy across the content areas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s compared to their peers who were English proficient and reaching proficiency. In addition, students' self-efficacy partially expla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 and achievement for science, but not for mathematics. Results indicate that educators should consider variability in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s as they select supports to promote both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also suggest promise for practices and programs that foster self-efficacy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and content ski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