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到形而上学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笛卡尔给《哲学原理》法译者皮科(Picot)写信说,“所以,全部哲学就象一棵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在树干上长出来的枝杈则是全部其他科学”(《笛卡尔全集》,亚当—丹奈里版,第九卷,第14页)。为了坚持这幅图景,我们问:哲学之树的根在什么土地里找到它的立脚之地?这根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杂志上常常看到“最……之一”这样的句子,我认为是一种病句。现仅举几例进行分析探讨。例①“一九八○年摄制的八十多部影片里,《巴山夜雨》是我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中国青年报》1981年1月29日) 例②“五角大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办公楼之一,……”(《中国青年报》1981年5月24日第五版) 例③“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3.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在祖国大家庭里,回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每一个朝代中都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犹如晴朗夜空里的星光璀璨夺目,永载闪烁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回族学者杨克礼教授,就是一名优秀的回族学者之星。杨克礼教授本该在北京驻足,书写人生之歌,那时,他正青春年少。母亲说:“甘肃是我们先人住过的地方,是金子哪里都发光,你就不要去北京了!”孝子点点头说:“妈,我知道了。”  相似文献   

4.
《论语·子路》中“南人有言”之“南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在《礼记·缁衣》中有一段基本相同的文字:“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个“南人”是谁?历代注家都说是南国之人。这自然没有错,但等于不说。来可泓先生说是吴、楚之人来可泓《论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4页。,饶宗颐先生说是楚人饶宗颐《帛书〈系辞传〉"大恒"说》,载《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11)
<正>新华网南京10月25日电(记者王珏玢、张展鹏)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25日下午在江苏无锡闭幕。与会佛教代表在闭幕式上宣读《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宣言》,就佛教交流、公益慈善、宗教对话等内容提出九项倡议。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爱情?黑格尔说:“爱情的内容只有恋爱者的自我,由另一个人(恋爱对象)的自我反映出来,恋爱者从这反映中又感到自己的自我。”(《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2页)又说:“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生活着;双方在这个充实的统一体里才能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双方都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同上,第326页)休谟说:“两性的爱最值得我们注意……显然,这种感情在它的最自然的状态下是由三种不同的印象或感情的结合而发生的,这三种情感就是:1.由美貌发生的愉快感觉;2.肉体上的生殖欲望;3.浓厚的好感或善意。”(《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32页)黑格尔关于爱情的论述,揭示了爱情的特征是男女双方之间真挚诚意、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专一的感情,但没有揭示爱情所应包含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7.
漫话壶与道     
壶,古器名,深腹,敛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指的是壶卢,现在写作葫芦。俗话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与它的用途有关。《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因为古代的游医习惯用葫芦装药,所以“悬壶”就成了行医的代名词,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卷八十二《费长房传》和葛供《神仙传》,说汝南人费长房曾为市吏,见一老翁卖药,总悬一壶于…  相似文献   

8.
人生美酒     
王英 《天风》2006,(18):8-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约2:1-10)  相似文献   

9.
(一) 199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发表邓小平同志《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一文所加的按语。地按语在前面说,“这篇文章”是1961年12月27日邓小平同志“讲话的一部分”,但最后却又说“讲话全文如下”。这样,作者在同一按语中,对同一篇文章,既肯定它是“讲话的一部分”,又肯定它是“讲话全文”,即肯定它“不是讲话的一部分”。而说它是“讲话的一部分”和说它是“讲话全文”,这两个论断是相互否定的,自相矛盾的。这就是说,作者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同时肯定为真,这显然违反了“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二) 1991年2月26日《工人日报》第2版刊登了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所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他们又强调,这里所说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67、71~72页)这些话是针对当时德国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而说的,实际上表…  相似文献   

11.
省略致误     
……晚间劳改部门同他们一起聚餐。当他们与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举杯共饮的时候,每个人眼里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1982年第7期《民主与法制》载《在皖南山区农场采访》) “部门”怎么能同“他们”聚餐?作者本意是说劳改部门的工作人员同他们聚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是我的生日,母亲在时看望母亲,母亲走后就只剩下虚无的感念了。母亲曾说:"妈想我娃,我娃就来了,只怪妈没把我娃照顾好……"而后母亲就泪水涟涟地说起往事,言语里尽是悔恨,但我从来没有怪怨过她。四十八年前,巷子里三个婴儿出天花,唯一挺过来的就是我。如今我快五十岁了,不应该满心感激吗?不知为什么,我固执地只想感谢我的母亲,但明明是我的父亲解决了家里的温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1918年2月14日,英军第60师奉命进攻杰里阔,欲将土耳其人从约旦赶出去。途遇一很高的石头山,山上有一个叫“蜜抹”的村庄,土耳其人盘踞村中,凭借险要的地形顽强抵抗。师部派出一个旅的兵力攻打山头,要不惜代价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有一熟读《圣经》的少校,一听说“蜜抹”这个村名,马上联想到很可能就是《圣经》中提到的“蜜抹”。他马上拿出《圣经》,果然在“撒母耳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里找到了。《圣经》记载: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小阁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在蜜抹安营……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说…  相似文献   

14.
刘福光 《天风》2003,(11):29-29
圣经《马太福音》第13章,耶稣说到撒种的比喻,提到四种听道的人。前三种人都没有忍耐守住所信的道,只有第四种人受道种之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忍耐坚守真道,所以能结实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由此我想到了在一本杂志上刊登的一则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吃种粮》。故事里说:有一年村里遭了灾,许多人都断炊了,我家已有半月揭不开锅。就在这节骨眼上,爷爷和奶奶又双双病倒,全家顿时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境地。父亲和母亲天没亮就出去找东西吃,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后来,母亲说:“把柜里那点粮磨了吃了吧!”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1987年11月10日第2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严寒将至防冻疮》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为: “患有某些慢性病如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肢端型或系统性破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体弱或缺乏运动等更容易发生冻疮。”“患有”的宾语是“慢性病”。“如……等”表示举例,从逻辑上来讲,实际上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金币     
生长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生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自然大多数孩子会想到钱,也有孩子会说是家中珍藏着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显然这些不是他们母亲所要的答案。她们会接着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 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是啊!怀有这枚人生的…  相似文献   

17.
圣母玛利亚不仅是义人、无罪者的母亲。圣母曾向圣女彼利日大说过:“为一切罪人,只要他愿意改恶迁善,我也是他们的母亲。”一个决心改变过去生活的罪人,一旦投奔到这位仁慈之母的膝下,你将见到她会比任何人间的母亲,比任何时候更迫切地把他紧紧抱在她胸怀中,帮助他、提携他。为此,谁有意进入这位尊严母亲的孩子们的行列中,他首先应当弃绝罪恶。《箴言》31、38告诉我们:“他们站起来了,她的孩子们。”圣老楞佐Richard de Saint Laurent)要我们注意这句话的结构:首先是说“他们站起来了”然后才说:“她的孩子们。”他继续说:这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真好。北京大杂院里的邻居们真好。兄妹们从小就生活在街坊邻里的关照里。特别是他们的母亲病倒、去世以后,老邻居们更是一直在帮忙。逢年过节的拆拆洗洗就不用说了,送他们的母亲进医院、给他们的母亲办后事,全靠了街坊邻居们。他们的母亲去世后,直至今天,每到吃饭时间,东家一盆饭,西家一碟菜,到时候就送过来了。老邻居们说:“这有什么呀,我们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多放一把米,不全有了?”  相似文献   

19.
“后生可畏”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生可畏”一词出自《论语》第九章《子罕篇》,原文如下:子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近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对这段话的翻译是:“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不值得惧怕了。”’应该看到,这样的解说由来已久,更远的且不说,就以号称大儒的朱衰老夫子为例,他的《论语集注》的注释是:’‘孔子宫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张东风的“新闻报道”(2005年8月31日第2版)所言,吴以岭氏在关于其“络病理论”的专著《络病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问世后,想要把它搞成教材推广到各中医药大学使用。但吴氏广泛宣传的所谓“络病理论”与现在公认的中、西医学理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