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训教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家训文献的涌现和大量刊行是在唐代以后,而以明清和民国前期最盛。民国及以前基本没有家训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只是一些教育史、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专著或教材中涉及少数家训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家训整理、出版增多,家训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者们对家训内涵、家训思想史分期和发展历程、规律、基本思想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方面,学者们在倡导建立"中国家训学"、利用传统家训资源价值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中国传统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极少。当前亟需进行系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加强对传统家训思想史深层次探讨和横向交互研究,在开发利用传统家训史料资源、创建新的家训文化等领域也亟待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何处是其源头?宋代陈振孙认为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他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①《颜氏家训》确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家训著作,但它主要适用于仕宦之家教导子弟传继家业的需要,不能代表中国传统家训的全部。从家训史考察,中国远古“五帝”禅让与家学世传就孕育了传统家训的萌芽,而周初的王室家训,包括太任与武王妃的胎教,文王教武王,武王、周公、召公教成王,成王教子弟等,则真正有了开创的意义,而以周公为杰出代表。因为他不仅对前辈的“遗训”②作出了归纳总结,而且从天…  相似文献   

3.
浙江家风家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境脉,延宕出生生不息的文脉与血脉。浙江家风家训既带有传统文化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个性。传承浙江家风家训以及发掘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对于现代公民美德养成、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以及建构新型村规民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家训政治伦理观念是传统中国政治伦理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发掘中国传统家训伦理思想中的政治伦理观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榕 《心理科学》1998,21(4):369-370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为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其内容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以家庭教育的论述为重点,对我国传统家教影响很大,古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几乎每一本教育史都要谈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等都把它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学领域,吴凤岗的《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就对《颜氏家训》有所阐述;在杨鑫辉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中,也专…  相似文献   

6.
王从联 《天风》2022,(7):42-44
<正>“家和万事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财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常听到的家训,里面包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内容涵盖修身养性、勉学、治家,是独特的家庭文化传承,目的是弘扬家庭之志,培育理想的家族子弟,以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在现实中这些理想化的家训未必都能够实现,但它宣示了家庭理想的追求方向,  相似文献   

7.
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宝库中一笔可贵的遗产 ,本文研究了传统家训中极具特色的处世之道的理论和教化途径、方法 ,特别就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教化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蒙养、重家教的古代家训,是颇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思想内涵之丰富多采、表现形式之灵活多样、影响作用之深刻久远,是世界各国文化史上所仅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挖掘整理传统家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徐少锦、陈延斌二位教授继主编《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上、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的“仁爱”教化与21世纪的道德文明陈延斌“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儒家的“仁”、“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上》)等无不是这种思想的简明表达。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为本...  相似文献   

10.
徐少锦与陈延斌两位教授编写的《中国家训史》,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 5编、38章、62万多字。该书是作者继 1 993年整理、出版了两卷本近百万字的《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之后 ,又在广泛吸取了近 1 0年来的家训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我国著名哲学家、93岁高龄的张岱年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为之作序 ,认为“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 ,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 ,对家训中的许…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汲取民族历史文化精髓,博大精深且古老厚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地方传统戏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山东地区“民间小戏”剧种丰富,民间小戏”的存在为中国戏曲增添了多样性、层次性和延伸性,在“民间小戏”中可以追寻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遗迹。“民间小戏”与大剧种戏曲历经风雨、传承百年,众多传统经典剧目脍炙人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撑起了一方百姓之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家训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特色,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本着修身、治家、立业的核心思想,对个人的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训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家训史》作为众多书籍中的一本,对中国整个家训的发展史按照时间纵向梳理的方法对不同朝代家训的具体内容作出概述,从中体现了各自的内容、原则、特点、演进规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一种辩证的视角去看待传统家训,在肯定家训价值的同时,也提到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地主阶级局限性的影响所产成的糟粕。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丰富而独具中国特色的家训文化。宋代是我国家训文化发展史上最繁荣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中蕴含的亲亲爱人、诚信为本、自强不息、孝老敬亲、廉洁公允的价值观念,依然是当前我国家庭美德伦理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4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课题组承办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优秀家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以及韩国、德国、日本和港澳台地区的97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5篇。会议采用大会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此书通过血脉传承和扬名显亲两个基点,把传统的家族意识转化为保持家族存续与繁荣的具体规范,为世俗社会确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颜氏家训》的齐家之道,无论是对治家原则的把握,还是对家庭人伦关系的关注,其思想宗旨皆在于通过确保家庭的和谐与秩序达到家道的长远;而有关修身立名、传业扬名的训诫,则集中体现了家族意识中更为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思想宗旨和价值取向在后世的家训及蒙学读物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其基本精神在世俗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理解儒家世俗伦理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孔子研究》2023,(5):68-74+158
“文”“儒”会通的文化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肯定与“人本”精神,这不仅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底蕴。因此,其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强调“文”“儒”会通,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贴近“人民性”与“时代性”,进一步指明文艺创作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开辟更为深广的实践道路,从文化传承、创作精神与人本价值等方面,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代实践中。更为关键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性”,坚持“人本”精神的“人民性”,贯穿文艺创作研究实践中的“创新性”,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高远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训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本多样。家训精神是以仁义为本,孝亲悌长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诚信友爱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尊师重道是追求真理的法门,知行合一是修身养性的要诀,持戒行善是对治五毒的良方。家训集德性与智慧于一体,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教化使人成贤成圣。这种精神无疑对当今的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9月21—23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宗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镇原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主题为"传承优良家风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二届中国宗亲文化论坛在甘肃镇原举行。来自国内十多所大学的教授、专家四十余人与来自广东、湖北、湖南、安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及甘肃本地的近两百余名姓氏宗亲欢聚一堂,针对家教、家风、家规、家训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进行了热烈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