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多元智力理论视野探析情绪智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诣晨  周爱保 《心理科学》2003,26(3):554-555
1 多元智力理论视野对智力理论的重新审视1.1 传统智力理论无法驾驭智力测验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Binet和Simon等人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以来,语言、数学、空间推理能力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一些著名的智力测验得益于量表编制方法的进步,从传统的因素分析到最新的结构建模,方法日益精致。但智力测验的表面繁荣,不能掩  相似文献   

2.
本文由美国McCill大学B.M.Shore和A.C.Dover撰写。根据他们对元认知(MeTaeognition)、智力与天才的研究,认为R.J.Sternberg等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的关于智力的三重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才。他们从认知风格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方面探讨了天才问题。结论认为,三重理论(元认知成份、操作成份和知识获得成份)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解释天才。最后,他们大胆地提出,也许不该把天才看作智力理论下的亚理论,而要把智力看作天才理论下的一个亚理论。  相似文献   

3.
李庆安  吴国宏 《心理科学》2006,29(1):216-220
林崇德的思维结构模型,是其智力理论的核心。因此,林崇德的智力理论,是一种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不过,林崇德的智力理论,远不止其思维结构模型。他所提出的“智力结构是一个多元结构”的观点、“思维核心说”、“概括基础说”和“思维发展的模式”,也同样是其智力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观林崇德的智力理论,不难看出其四大特点: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第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第三,智力培养与智力评价的有机统一;第四,不变性与可变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智力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有关智力的三个基本问题:①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的关系如何?②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③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如何?本文提出了作为各种理论的基础的心理模式,如:地理模式、生物学模式、社会学模式等,探讨了这些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还提出了三种结构理论(triarchitictheory)把上述三个问题初步综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郝宁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8,31(3):654-657
个体获得某领域杰出能力(专长)并非由其智力简单决定.一方面,智力测验无法预测个体未来成就以及"SOC、智力、专长三角关系理论"的提出,似乎表明智力与专长获得无关;另一方面,"特质联合体中介理论"和"模块能力与综合能力中介理论"则说明智力与专长间存在复杂中介机制.专长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个体一生发展的历程中,智力对专长获得并不具有显著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验结构式认知发展理论的智力结构包含环境指向系统、超认知系统和加工系统三个层次。环境指向系统用于表征和加工不同领域的信息,加工系统是个体加工信息的操作平台,超认知系统负责监控和调节其他两个系统的认识活动。三个层次的发展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影响。因此,该理论指出智力结构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存在三种发展变化模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平行变化。智力结构层次内和层次间的发展都要遵循四种变化的机制。该理论作为整合型智力理论有自己的优势,但在概念使用、超认知概念的提出以及执行功能在结构中定位等问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以655名被试为样本,对梅耶-沙洛维-库索情绪智力测验(MSCEIT V2.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其测量的实证理论结构并与Mayer等人1997年情绪智力理论结构进行比较,揭示两种理论结构的导向功能.研究结果表明:MSCEIT V2.0中存在一个与1997年情绪智力理论结构迥异的实证理论结构,此理论结构不仅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稳定,而且在结构严谨性、层次合理性、实证科学性和变量有效性等方面均优于1997年情绪智力理论结构,对情绪智力理论今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理论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8.
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以往关于中国人社会行动(行为)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与"事"是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变量,并从基本关系、问题性质、责任结构、共事经验四个角度分析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本文将时间视角引入对问题的分析,指出上述四个角度都具有时间的性质,从而提出"多元嵌套结构"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最后形成关系-问题-责任-经验四位一体的影响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整合人格与智力:个体差异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合人格与智力的关系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该文重点介绍和剖析了三种人格—智力关系的理论模型,包括Ackerman的特质组合模型、Brand的“双锥体”模型以及Chamorro-Premuzic的交互作用模型.作者认为,人格与智力的整合研究必须从研究方法、理论层面和测量工具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必须揭示影响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和潜在变量,充分体现这种关系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0.
叶斌 《心理科学》2003,26(3):452-456
在智力的研究中,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先后被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概念出现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以下一些未来可以进行探讨的问题:(1)就概念而言,社会智力和情感智力相互的关系究竟如何?(2)在智力的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概念的内涵究竟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3)概念的提出,是重理论严谨性还是重应用性?(4)如何解决好的概念和研究思路与困难的理论构建和实际测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冷英 《心理学探新》2001,21(1):33-37
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有7种,常见的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只是人类不同智力中的两种,还有5种其他智力,这些智力在人类和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同等重要。本文介绍了多重智力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和在美国的影响,提出了该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香港和澳门地区近年积极提倡素质教育 ,美国学者加德纳 (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TheoryofMultipleIntellgences)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期望这理论可以作为适性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旨在阐释人类心灵的生物构造 ,以及从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角度分析心灵 (mind)发展的三个层面 (感知的、创意的、统整的 ) ;继而介绍加德纳如何通过介定智能的八项基准 ,来建立至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认知发展最完整的理论 ;最后尝试根据心灵发展的三个层面 ,辨别“智能”和“智慧”的涵意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儿童学业成绩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接着援引美国的“光谱计划”(Project Spectrum),解释智能光谱(Multiple Intelligences Spectrum)评量跟传统学业成绩(academic achievement)评量有甚么不同之处,继而说明Gardner是如何理解智能光谱的沟通桥梁作用,最后探讨家校可以如何携手合作,利用智能光谱作为适性教育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15.
In this study, 156 participants, predominantly White British adults (M age = 44.3 years) rated themselves on overall IQ and on H. Gardner's (1983) 7 intelligence subtypes. Parents (n = 120) also estimated the intelligence of their children. Men's self-estim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omen's (110.15 vs. 104.84). Participants thought their verbal, mathematical, and spatial intelligence scores were the best indicators of their own overall intelligence. Parents estimated that their son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Qs than their daughters (115.21 vs. 107.49). Self-estimates and estimates of children'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were higher for men and sons, significantly so for logical-mathematical and spatial intelligence. Parents rated 2nd-born daughters as hav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verbal and musical intelligence than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Higher parental IQ self-estimates corresponded with higher IQ estimates for children. Results for 1st-born children were clearest and showe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finding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sociocultural and familial influenc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ctual sex differences in particular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6.
Egeland  Jonathan 《Philosophia》2022,50(5):2441-2456
Philosophia - Theories of different and independent types of intelligence constitute a Lakatosian research program, as they all claim that human intelligence has a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problematisation of depression in today's mental health care. It is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discussion on depression in Finland from the mid-1980s to the 1990s. The ways in which Finnish mental health experts define the object of depression treatment bring out an ambivalence that stems from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wo parallel but incongruent notions of what depression is: the psychopharmacological and the psychotherapeutic. The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 demonstrates how clinical and practical rationales of today's mental health care are form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he two poles. Two tendencies of these rationales are also pointed out: first, the DSM paradigm of depressive illness inclines to become problematic and to dissolve in the actual practices. Second, they insinuate emphasis on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nd overall neuropsychiatric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although in an ambivalent 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