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耶利米先知以善于在传达蒙召使命的同时表述个人情感而著称。其五篇自己的“忏悔文”贯穿于《耶利米书》中。这些忏悔文表达了上帝的意旨与预定及个人的意志回应和理性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
宁望 《天风》2007,(20):12-14
愿神怜悯我们,能像耶利米那样做一个忠心的仆人,……使教会在社会上有美好的见证。经文:耶1:4—10,20:9,17:16耶利米在犹大国拜偶像、犯罪,将要亡国被掳的时代中蒙召作先知。他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神对他的拣选也是特殊的。但在蒙神选召的原则方面,耶利米的蒙召仍是今天我们所当明白的,也  相似文献   

3.
李兰成 《天风》2004,(9):12-13
认识上帝是慈爱的,我们的回应是爱神爱人。 约翰一书4章8节:"上帝就是爱"。这个爱有什么特点呢?人间的爱,比如父母对子女之爱,夫妻相互之爱,朋友之间的友爱,都是人间的亲情友爱,是非常美好的。上帝的爱要比这个爱还要深,还要广。 1、是永远的爱。耶利米书31章3节,是先知耶利米对那些遭遇艰难,甚至国破家亡的以色列人说:  相似文献   

4.
先知信息通常分审判的信息与盼望的信息。先知的 "预言"只占他们讲话的一小部分,并且总是与先知面临的社会状况、所发生的事件相关。强调先知的"明言"并不是否定先知的"预言",预言的内容如果与明言的内容毫不相干,预言也就失去了它实际意义。旧约对新约的预言,应该被理解为上帝永恒意志的体现;圣经的统一性是指贯穿在新旧约中对信仰宣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邢铁夫 《天风》2018,(1):23-23
高举,是变得有力、稳固、被人认可、被神提拔。约瑟被神高举,使他从监牢中高升,掌管埃及全地;大卫被神高举,使他不再跟随羊群,而成为一国之君;彼得被神高举,使他不再以捕鱼为生,反而得人如得鱼。这是'高举'第一个层面的含义。然而,圣经中却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人生却经历另一种'高举'。'流泪的先知'耶利米,是一位出生平凡的先知。根据《耶利米书》1章1节以及《列王纪上》2章26节两处经文综合推断。  相似文献   

6.
《约拿书》是《旧约圣经》中十二小先知书的第五卷, 它与其它十一卷书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它并非有关先知慷慨激昂的说词,而是有关先知的故事。《约拿书》的作者继承了第二以赛亚先知的传统,即认为上帝所关心的人不是仅限于犹太人,而是普及他自己所创造世界中所有的人。这卷书所阐释的是以色列人作为上帝子民的真正使命是在外邦人中传扬上帝之爱的好消息,并且由此表现出一种普世主义的思想。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采用结构评介(structuralist criti- cism)的方法,并且由《约拿书》的结构和文体入手,借此阐释此书中所蕴含的普世主义思想。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平行地观看耶和华和约拿、水手们和尼尼微人的行动所带给我们的普世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树下沉思     
苏志明 《天风》2008,(9):16-17
先知约拿,在蓖麻下求死的故事,拿但业在无花果树下的蒙召经历,很值得我们思想.  相似文献   

8.
诚然,中文圣经将希腊文圣经中的"逻各斯"翻译为"道"实乃妙译。"逻各斯"是新约圣经借自希腊哲学的一个概念。新约中的"逻各斯"等同于旧约中的"上帝的话"。在旧约中,讲到上帝的话能创造和维系生命,是生命的源头,也是维系生命的大能。不但如此,透过先知们说出的上帝的话,都带有刺透人心、复苏人灵的力量。中文圣经将"逻各斯"译为"道",似取其两种含义:一是"话"(上帝的话),另一是"说"(上帝说)。  相似文献   

9.
<正>"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章8节是一节非常重要的经文,高度概括了旧约先知信息的精髓。先知弥迦采用要道问答的方式清楚地表达了上帝对世人的要求.·"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这节经文里的"世人"泛指全人类,  相似文献   

10.
舒义 《天风》2005,(1):10-12
经文:耶1:10 圣经中记着"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耶1:10,18:7-10),这是神要先知耶利米传出的信息,也是神给他的托付。这个信息中所要拔出、拆毁、毁坏、倾覆的,当然是丑的、恶的、假的,为神所憎恶的。今天我们的教会正在建造中,应拆毁些什么才能让教会建造得更好,是我们要十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11.
蔡同立 《天风》2004,(5):34-35
先知的神学,一直代表着以色列的社会正义和良知。先知们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与忠心,热切地关注着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先知的神学总是把以色列人民的现实生活与信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忧国忧民,是爱上帝和爱国的典范,是上帝真正的仆人。他们宣告上帝的旨意,传达上帝的信息,预告历史的未来,受到人们广泛的尊敬。客观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先知神学,有助于我们领悟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的逐步带领,也能帮助我们今日进行切合时宜的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耶利米哀歌》(下文简称《哀歌》)在《圣经》中是哀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国破家亡之时,先知通过哀歌抒发苦情。他们通过追述、肯诉、哀求,将他们的痛苦、哀怨、焦虑、失望等情绪全然表现出来。同时,《哀歌》生动地运用了人格化(personification)的对话体叙述方式,表述他们的苦难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哀歌》出现的众多声音中,上帝却保持沉默。上帝的沉默是否意味着上帝在《哀歌》中缺席,进一步追问,上帝的沉默给他子民的信仰带来什么意义?《哀歌》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表达上帝的子民在悲痛中行走,在苦境中自省,藉此在信仰中成长,活出新生命。另外,通过《哀歌》,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苦难中挣扎,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平等地在上帝面前为属灵的祭司,都有讲道、施行圣礼和做其它事工的权利。但为了教会秩序的缘故,一些人从教会群体中蒙召行使公共性的事奉,如讲道和施行圣礼。新约的信徒皆祭司从圣经经文本身上应被视为团体的意义,虽然它不排除个体的信徒的祭司的身份和他/她的灵魂的自由。信徒作为祭司的首要功能是通过分享我们的中保耶稣基督的祭司职分而为他人代祷,以及向他献身,而不是个体的信徒的直接面向上帝。不管教会的治理体制、职能的设置、权力的运用、管理的形式等等如何,事工的各个方面都指向在基督的身体中的合一,而不是强调属灵的个人主义。从上帝和基督的任命而来的权柄和从堂会的委托而来的权柄之间要有一个较合适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王从联 《天风》2022,(2):50-51
<正>新约延续了旧约的教导,强调健康的生命来自于上帝。新约圣经中,耶稣论到健康,是以"蒙福"和"痊愈"为重心,福音书有关"拯救"的信息,是指身体得医治和灵魂得救赎1。福音书记载了耶稣不但拯救人的灵魂,也医治人身体的疾病,他应许赐人"更丰盛"的生命,可以理解为健康的圆满。因此,耶稣的救恩关乎全人的健康。不但如此,  相似文献   

15.
王芃 《天风》2012,(2):16-17
圣经中有许多宝贵而丰富的信息,教导人在这个世界上做光做盐,发挥正面的影响力,给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注入清新活泼和有盼望的气息。在旧约中,先知弥迦的话,一语道出蒙召之人的生活原则:“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  相似文献   

16.
林文恩 《天风》2006,(5):28-32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不仅意识到他是上帝的儿子,上帝藉着耶稣道成肉身,上帝国的权能要在历史中彰显,上帝要藉着他把上帝的国带给人,把上帝的救赎带给那些愿意接受他救恩的人;同时也藉着耶稣所开展的事工,使人现在就可以经历将来上帝国的权能,耶稣也呼召众人预备迎接即将来临的上帝国。耶稣也自觉到他是弥赛亚,他的使命就是为了拯救罪人而受苦和受死,他要藉着死亡来成就上帝的救赎计划。耶稣的受死是他自愿的,是做上帝与人之间的和好工作;同时也具有献祭的、赎罪的、和末世意义的性质。早期教会认为,耶稣受死是完成他弥赛亚使命最基本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时寒玉 《天风》2003,(6):29-29
在我的事奉经历中,我发现初信者,尤其是大学生,对于旧约中上帝的形象疑虑重重。许多人认为,旧约中的这位上帝似乎太残忍了,为什么与新约中那位饶恕拯救、公义慈爱的上帝截然不同?如果他们是同一位上帝,那么其自身的属性为何相差悬殊? 说实在的,他们的理性所遭遇的这个信仰难题,也曾经是我的困惑。所以,我愿意在这里分享我的理解与  相似文献   

18.
葛可超 《天风》2006,(18):24
耶利米啊!为什么你眼中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在烽火连城,哀鸿遍野的环境中,你却仍要做中流砥柱,守护先知的职位。耶利米啊!为什么你眼中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你满腔赤诚的爱国热情,对耶路撒冷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痴狂。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都是蒙上帝所呼召的人,保罗说:"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参弗4:1)此处,保罗特别强调上帝的呼召,这句话的原文直译是"你们蒙呼召的那呼召"■。怎样才是"行事为人与所蒙呼召的那呼召相称"?《以弗所书》4章2节至3节中,保罗强调了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不走巴兰路     
巴兰作耶和华的先知,言语上也“传说上帝的话语”。他“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过耶和华上帝的命”,然而他在巴勒的“卦金”与“极大的尊荣”利诱下坠落了,变耶和华的先知为“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成了一块诱人犯罪的绊脚石(参见民数记22—25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