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真之载体真或假之物是命题,这将得到普遍的赞同。但若不是因为“命题”有歧义,这是不会得到如此普遍赞同的。一些人把“命题”这个词理解为指符合一定规范的句子。另一些人却把它理解为指这样的句子的意义。因此,对这个问题,表面上好象是普遍赞同,实际上却分成两个思想流派:对于第一个流派来说,真和假的载体是句子,而对第二个流派来说,真和假的载体是句子的意义。第二种观点的一个弱点在于句子意义这个概念的空洞无力。如果人们相信我关于翻译的不确定性这一论题,这种空洞无力就达到极限。即使抛开这个论题,忽视可看见或可听…  相似文献   

2.
奎因通过定义逻辑真句子为他的逻辑论题辩护,即逻辑等于带等词的一阶逻辑,我们称之为奎因论题。奎因早期没有否认集合论属于逻辑,尽管他已经认识到集合论与逻辑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性。奎因后期在《逻辑哲学》中明确说集合论不属于逻辑。逻辑真句子的基础是逻辑概念和非逻辑概念的划分。塔尔斯基式的逻辑概念标准可以为奎因论题提供一种根本性的辩护。奎因批评模态逻辑,说它没有明确的语义。即使量化模态逻辑有了可能世界语义学,奎因论题仍然可以通过说明模态词不是逻辑词而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意义理论?(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一个句子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的真之条件?一个词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对确定任何含有它的句子的真之条件所起的作用? 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说,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回答,代表厂那些不会完全放弃意义概念的哲学家们对说明此概念最流行的看法,比如,弗雷格、写《逻辑哲学论》的维特根斯坦、以及戴维森等都曾明确地坚持过这个概念,等等。肯定的回答是否是错的,我完全没有把握。不过有一点我相当肯定,即这样一种回答会面临一些棘手的困难,而且,只有在我们说明了如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才有权假定这种回答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为什么应该需要或者我们如何能够在这里使用真这个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真和假这一对概念),也就是说将其作为意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或一对概念),绝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对这样做是必要的或可能的,需要加以证明,否则我们没有权利假定意义和真就是以弗雷格所设想的那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关于being的讨论,是从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关于这个概念的看法出发的。这些讨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相关论述,也有助于我们把握being这个概念的意义和历史。但是,由于中译文把它翻译为"存在",结果使我们字面上就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地方。经过把它修正为"是",则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翻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的问题。与being相关,对照两种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些新的认识。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应该翻译为"存在";"是"的翻译和理解,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不一定就是逻辑的理解;关于"是"的理解和认识,尽管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主要而且首先是从语言方面得到的,即从being这个词的日常用法和通常使用方式得到的。  相似文献   

5.
一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哲学的代表作《哲学研究》中 ,提出了“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说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语言哲学 ,“语言游戏”这一概念据说来自维特根斯坦有一次经过一个球场 ,看到那里正在进行足球比赛 ,受到启发 ,突然产生一个思想 :在语言中我们是在用语词进行游戏。这个故事表明 ,把语言与游戏类比的实质在于它们都是一种活动 ;但是游戏的参与者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语言游戏”说概括为以下 4点 :1 .语言是人的一种活动 ,它像游戏一样没有本质。维特根斯坦说 :“‘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这个事实 ,即语言的述说乃是一…  相似文献   

6.
一、鲍亨斯基、莫里斯:逻辑学家心目中的符号学皮尔斯传统的符号学,由美国逻辑学家莫理斯进一步阐发,构成了一种基于逻辑学的符号学理论。这种符号学,瑞士的逻辑学家鲍亨斯基是这样描述的:“符号学的主要观点──它也是符号学分门别类的基础──可以简述如下。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说些什么的时候,他所用的每个词都涉及三个不同的对象:(a)首先,这个词属于某个语言,这表明它同该语言中其它词处于某种关系之中。例如,它可以处于句中的两个词之间,或处于句首,等等。这些关系叫做句法关系,它们把词与词连接起来。(b)其次,这个…  相似文献   

7.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缪小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代词是一种常用的词类,是言语发出者把句子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句子联系起来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代词本身无确定的意义,在句子或语段中听到或看见一个代词时,言语的接受者必须搜索它的先行词,确定它的所...  相似文献   

8.
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许多人都持有“对等词全等”这样的错误观念。实际上,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存在一种本质上的不对等关系,语言中词的所指内容的组成有所差别。本文将在西方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的指导下,通过探讨翻译实践中的一个例句,对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不对等现象作了分析,希望对于改正“对等词全等”这一错误观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奎因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因在《语词和对象》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论证与反驳。通过分析奎因本人对此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看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是奎因哲学思想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在语言中的继续批判;是他的整体论思想的逻辑发展;以及本体论相对性思想的理论前提。通过分析戴维森、大卫·刘易斯、普特南论对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使我们对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解释学的两个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希腊文hermeneia(解释)一词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的海尔梅斯(hermes)神,他是将诸神的意旨传给人类的信使。在他这样做时,他就将一种意义的复合物传达给人们,而这种意义是通过人们能够把握的语言和可理解性与神相联结的。正如当代两位解释学大师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所强调指出的,当我们表达“解释”这种活动所固有的“进行解释”(hermeneuein)这种意义时,必须记住这个词语的这种神圣的起源:“通过说话来表达”(亚里士多德),借助语言表达内在的逻格斯(亚历山大里亚的菲洛),以后是用清晰的语言将用晦涩的用语表达的意义翻译出来(教父们)。这个词在拉丁语中译作interpretatio,它所强调的是解释的这  相似文献   

11.
孙冠臣 《现代哲学》2004,(1):97-104
蒯因在《语词和对象》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论证与反驳。通过分析蒯因本人对此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看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是蒯因哲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在语言中的继续批判,是“整体论”的逻辑发展,以及“本体论相对性”的理论前提。通过分析戴维森、普特南对此论题的回应,可以使我们对“彻底翻译不确定性论题”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迪昂-奎因(Dehem-Quine)论题直接探讨的是理论接受经验证据检验的相关问题。据奎因所言,他要通过这个论题讨论把康德和罗素的观点合起来的“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奎因的关注点集中在经验证据的逻辑结构上,他把理论(假设)的检验归结为句子的检验,从而进行他的观察句分析,而这种观察句分析又以所谓的刺激意义的分析为起点。如果说观察句是语言及其所描述的外在世界的纽带的话,刺激意义则关涉到人类心智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从而进入精神思想的层面。但是从奎因的刺激意义来看,它的核心部分实际上是一种主体藉以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3.
莱曼(S.Lehmann)的1994年的论文从三值逻辑角度处理语言中的空词项。弗雷格认为句子的所指是真值,包含空词项的句子缺乏所指,而只有涵义,那么这样的句子不真也不假。莱曼的文章刻画了弗雷格这一思想,但有两点不尽人意之处:其一、对量词进行特殊处理,使得量词公式是二值的;其二,把包含空词项的复合句一概归于第三值。针对上述两点,本文以一度衍推系统为基础,在语义上,以偏解释函数为基础构造了一个非严格弗雷格中性自由逻辑表列系统,使得量词公式是三值的,同时使得一部分包含空词项的复合公式或真或假。  相似文献   

14.
没有砖瓦沙石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词汇不能构成语言。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不用词来造句,就象脱离语法规律来造句那样不可思议。词汇是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这就是说,词汇的组织成员除了“词”之外,还有“语”,“语”在词汇中居于少数地位,象成语惯用语等,它们使用起来,大体相当于一个词,因此,都应该列为词汇的范围。语言是依靠着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所以说词汇在语言构成上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物质?它的构造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很早前就已经激动了人类的头脑。为了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正确的看法,为了知道周围世界的基础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它,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科学就叫作哲学。然而,关于物质及其构造的问题不仅对哲学有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也有意义。为了学会如何控制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过程,就需要弄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使用“意义”这个词,但是,假如有人要问:“什么是‘意义’这个词的意义?”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这首先在于,“意义”这个词跟自然语言中很多其他词一样,是一个多义词,即“意义”本身有好几种意义。例如,它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价值”、“作用”等,如说:“这件事很有意义”,就是说:“做这件事很有价值”。我们现在要讲的,只是第一种涵义上的“意义”。但是,什么是语言文字的内容,这仍然是一个不太清  相似文献   

17.
证实原则的倡导们认为,证实原则的含义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灾难性打击。卡尔纳普说:“在形而上学的用法上,‘上帝’一词是指某种超出经验的存在。这个词被有意地剥夺了与物质存在或内在于物质的精神存在的关系。由于它不能获得新的意义,因而没有意义。”在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中,可以看到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逻辑实证主义方法的另一个例证。他说:“假如‘上帝’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词,那么,有一个上帝存在甚至不能是或  相似文献   

18.
19.
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的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意义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一理论的讨论,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论题都追溯到弗雷格关于意义和意谓的论述,甚至有人据此称弗雷格是语言哲学之父,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弗雷格的论述提出批评。无论这些桂冠是否名符其实,不管这些批评是否合乎实际,它  相似文献   

20.
句子是人们交际过程中的基本使用单位。一个句子的语义,就是说话人通过句子这言语片断所传达给听话人的信息。句子的语义信息往往是很复杂的,比如有基本意义,有附加意义;有词汇意义,有语法意义;有理性意义,有指称意义;有字面意义,有言外之意等等。这些不同的句义都是由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负载,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平面上对句子的语义进行词汇的、语法的语用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