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祀“天地君亲师”浅谈何建章“天地君亲师”并举,大概始于《荀子·礼论》。《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地祖,而隆君、师。是...  相似文献   

2.
思维体操     
莎士比亚说:“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者的火炬,同时是搜查恶流底蕴的明灯。”以“适当的疑惑”作导引,开动脑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做一种启智思维体操。多做这样的思维体操,能把我们的思维训练得更加灵活敏捷,我们不妨常常自己考考自己。下面就是一些“适当的疑惑”(后面附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3.
电台里正在直播一道抢答题:一根蚕丝怎样才能穿过千回百转的“迷路”?主持人还补充说,“迷路”是有机玻璃做的,孔很细,也很曲折。听众的电话把主持人累得够呛,有的人说用一根很细很细的针—但这样的针到哪里去找,即使找到了,谁又有本事让它不断地“委曲求全”,一根不会兜圈子的针,凭什么带领一根蚕  相似文献   

4.
原因何在     
计文 《天风》2008,(14):31-31
从前,有个孩子既懒惰又爱撒谎。一天,吵着要妈妈做新鞋子给他穿,妈妈说:“只要你帮我做点事,改掉撒谎的坏习惯,我马上做新鞋给你。”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孩子拿回一本标有“天下奇书”字样的《厚黑孙子兵法》,封面上黑底白字,清楚地印着如下三句话:“牺牲别人成全自己,破坏约定违背诺言,利用上司遍植党羽”。翻看封底,亦是黑底白字,又有如下四句话:“踩在别人头上往上爬,说谎是保身的权宜之计,为达目的可忘掉原则,利用女色是永远的战术。”“著者序”云:“总之,我们主要的用意,是在研究古代中国人恶的智慧,以帮助我们在现今的社会中求生存。”这些话看来似乎不太顺眼。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智慧”一词总是与真的东西、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却把它和恶联在…  相似文献   

6.
张君华 《天风》2008,(10):18-20
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是有生命规律的,决不能“拔苗助长”。基督徒属灵生命的追求也是如此,要顺应灵命成长的规律操练自己,没有捷径可走。基督徒都愿追求灵命快快长大,愿自己做的一切都在主的祝福中。现在教会内有种现象不能忽视:有人喜欢追求一些稀奇古怪、神秘的事;像满口“滴滴答答”、满地打滚、大喊大叫等所谓的圣灵充满,却忽视主的真道、不追求悔改离恶行善,他们这样行已进入了属灵追求的误区之中。为此,我奉主的名提醒大家几点:  相似文献   

7.
安德鲁·卡内基在20世纪之初,曾拥有资产4亿美元,这在当时竟超过了美国的国防预算。当有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可也做不好事情的人;只有那些不需要别人  相似文献   

8.
<正>《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中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古人认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本善。然而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丑陋的、充满着恶意的,其善良都是伪装的,不真实的。可见,关于人性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至今尚未有结论。  相似文献   

9.
《春秋繁露·玉杯第二》曰:“人受命放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耀而不可得革也。是放虽有至贤,能为君亲含容其恶,不能为君亲令无恶。”如何理解这段话,涉及到对董仲舒人性思想的理解。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断读“人……有善善恶恶之性”这句话。《春秋繁露校释》(主编:钟肇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在正文中正确地将这段话断句为“人受命放天,有善善恶恶之性,……”,但是在校释中,却又作了另一种断读,《春秋繁露校释》第41页的校释[-]说:“董仲舒主性三品之说,以为圣人性善,斗育性恶…  相似文献   

10.
2.战胜自卑:多方补“钙”才能成功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苦闷,什么事都不开心。即使你不想成为一个什么卓越的人物,也总要活得自如,活得潇洒,活得高兴愉快吧。为此人们都应该面对这个让人不愉快的消极的自我心象──自卑。 首先我们谈如何消除自卑心理: 你的大脑是一个很忙碌的思考工厂,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个思考工厂里有两个工头:一个是“自信先生”,一个是“自卑先生”。“自信先生”负责制造积极兴奋的思考,如你为什么能做?你为什么有资格做?你为什么必须去做?你能取胜等等,总之是顽强进取的。而“自卑先生”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11.
唐思鹏 《法音》2002,(12):6-17
前言在佛教中“定”与“戒”、“慧”合称“三学”,此三学是如来妙智实证圆满法界大悲平等流出的,清净无染,远离过恶,能除众生迷惑,启迪智慧,令其解脱出离,所以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之中,定学是核心,是枢纽,它起着上承净戒、下启觉慧的殊胜作用,因而在佛弟子中一般都重视对定学的修习。不过学人虽知定学的殊胜及修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初学者对定学了解得不够,也不知修定的入门方便,总想着修定是在禅堂,或是在深山,双目紧闭,长坐不卧,甚至是禁语不言,不食人间烟火,本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的修习次第,抱着只要…  相似文献   

12.
水的硬度是多少?很多人会说:“水有什么硬度?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的确,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确实没有多大硬度,柔弱得让人难以联想到“坚硬”这个词,但是如果是没有丝毫杂质的纯水呢?  相似文献   

13.
上期本栏选载了《法句经》中的一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少读者纷纷来信,认为用这条标准去衡量“正信”与“迷信”的区别十分准确也十分方便。同时有读者指出,确实应该分辨什么是“众善”,什么是“诸恶”。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批评的诸恶,并非仅指“罪大恶极”,它更强调一些基本的东西。例如佛教认为世间有“三恶”,即不接纳善言;常怀嫉妒;见到不如别人处,不能做到不耻下问。这三条被称为“恶”会使有些人感到意外。在他们看来,这都是个人小节。其实,读者诸君细想想,倒有不少大乱子是从这“三恶”引发的呢!若果能听人劝善、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又能成就多少好事。由此可见,人在世上有许多烦恼,皆因不知不觉作了“恶”而造成。于是会有人说,社会太复杂了,要想不离人世就做个好人、做个觉悟者,是不是不太可能? 为了与这些朋友共勉,我们又选了一句释迦牟尼的偈语,奉与诸君。大家有什么体会,欢迎来信与我们一述。同时也欢迎读者自选“菩提一叶赠与本刊,如果选用,将注明您的择句之功。  相似文献   

14.
“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都致力于探寻发展之道的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恶”劣现象。其中个别“恶”确实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帮助了一些单位、某些地区的发展。于是,有的同志就认定,“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发展之道;并且,由于恩格斯对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一论断表示了某种赞赏,上述认定似乎又找到了“理论依据”。不管这种认定是出于对某些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状况无可奈何的痛苦默认,还是出于无情的赞赏;不管把这种认定仅仅局限于发展初期,还是宽泛到发展过程的始终,“恶”有助于发展的观点已造成了一定…  相似文献   

15.
<正>美宝是个小姑娘,快6岁了。美宝妈妈提出个问题:“美宝只要听我表扬别人,就不开心生气,说我不爱她。有什么好办法没?还是说5、6岁的娃都这样?”“对于美宝,我也是及时肯定、表扬她的,而且表扬还是具体到事情的。是不是好听话听多了,不能接受一点表扬别人了(即使表扬别人也是一嘴带过也不行)?”这种情况很常见,我家孩子也有过这样的问题。但不是每个5、6岁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也看到过内心非常稳定、自信的5、6岁小朋友:“别人很棒,我也很棒呀。”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对单一“原意”(“本意”)的追求,是传统西方解释学的一个核心宗旨。这种解释学把“原意”看作作品中埋藏的“宝贝”,只要阐释便可挖掘出来。也正是在追求“原意”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传统解释学的一个内在矛盾,那就是:“原意”往往是多而不是一。且不说了解过去时代作者的本意有多困难,即使生活在同一时代、处于同一环境里的读者,也未必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作者的所谓“原意”。而且这众多的“原意”之间常常是相互抵触甚至相互矛盾的。因此传统解释学的这一内在矛盾靠坚信存在唯一的“原意”和唯一正确解释的传统解释学本身…  相似文献   

17.
王梵志诗     
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谁不懂!”二、禅师:“三岁孩儿能懂得。三、八十老翁行不得!四、众生痴迷,岂知善恶! 常常是见钱心即喜,五、见死无不愁。六、广贪财色乐,七、时时度日休。八、平生不造福。九、死被恶道收。十、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啊!”十一、白居易听后大悟。主持寄语 本期画的内容是选用《王梵志诗》编的。《王梵志诗》包括自隋末至宋初无名诗人的唱咏。诗文浅显质朴,内容反映佛陀的教义。虽是古时民间作品,今日看来却好似在说当今之人。可见佛…  相似文献   

18.
在风口上飞翔,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姿态。杨澜访谈小米董事长雷军时,雷军说:“这个时代需要我们顺势而为,只要风口的风足够大,猪也会飞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宋明儒学中 ,“无善无恶”之说有两义 :一是对本体“至善”之遮诠 ,一是指境界上的“虚而无执”。以此两义来衡量蕺山的思想 ,可发现蕺山具有丰富的“无善无恶”思想。虽然他有不少言论是批评此说的 ,但均未能切中“无善无恶”说的本义 ,而是在王学末流之弊的当下刺激下有为而发的 ,非称理而谈。因而 ,也就不能据此否认其有无善无恶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男生落伍了     
直到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句五十年代的时髦话尚未落伍:“男人做的事,女人也能做。”一个“也”字,说明有些勉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