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荟中  郭晓微  姚敏 《心理科学》2004,27(2):371-373
本研究采用注音任务、语言任务、再认方法探讨了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的关系和影响小学生字词识别的因素。发现:(1)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在2、4年级相关均显著;6年级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的形旁及工作记忆相关不显著,但与语言技能其它维度相关显著(2)预测小学生字词识别发展的主要因素随年级升高而变化。预测2年级学生字词识别的重要指标是语音的音节、字形的形旁与工作记忆;4年级是语音的音节、字形的声旁、句法与工作记忆;6年级是语音的声韵、字形的声旁与语义。  相似文献   

2.
以连环数运算的问题解决为实验材料,以小学三到六年级175名学生为被试,对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的分配策略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的分配策略有多种,策略具有多样性;外部策略的正确性高于内部策略和内外部结合策略;使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反应时差异显著;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效率较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视觉同时呈现,在形近、音近、义近三种干扰下以再认方法和瑞文渐进推理测验探讨了小学生年级、性别、工作记忆与推理的关系。发现(I)小学生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相关显著。(2)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在小学阶段不存在性别差异。(3)年级和工作记忆是影响小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年级因素对推理能力的作用较工作记忆大。  相似文献   

4.
问题表征、工作记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广文  何文广  孔伟 《心理学报》2011,43(11):1283-1292
以104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4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探讨了工作记忆广度、问题表征方式与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关系。结果表明:(1)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只影响高难度应用题的解决, 在低难度、中等难度的应用题解决上, 高、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2)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低难度、中等难度、高难度应用题的解决都存在影响; (3)问题表征方式影响数学应用题的解决, 应用题的解题成绩与问题表征方式的使用有关; (4)言语工作记忆广度对应用题的表征方式没有影响, 高、低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者在三种难度水平应用题的表征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应用题的表征方式存在影响, 高、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广度者在三种难度水平应用题的表征方式上均存在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液态智力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 《心理学报》2004,36(4):464-475
有关儿童液态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 发展的年龄特征早已有了较明确的一致性结论。然而,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机制问题到现在仍知之甚少。早期零星的研究观察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信息加工速度变快,工作记忆能力和液态智力亦提高。由此可推测,对儿童液态智力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能力关系的考察有助于阐明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机制问题。近10多年已有不少研究分别探讨了液态智力与加工速度、液态智力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并已开始同时探讨液态智力与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的关系。但令人惊讶的是,有关儿童液态智力发展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关系问题的综合探讨几成空白,到目前为止,仅有极少量的研究 (Fry 和Hale, 1996; Miller和Vernon, 1996) 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Fry 和Hale (1996) 还提出了一个模型 (the developmental cascade model) 试图解释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机制,随后Fry 和Hale (2000)进一步阐明并坚持了这一观点。Fry 和Hale的观点是,儿童液态智力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而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取决于儿童信息加工速度能力的发展。这就是说,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加工速度又是第一作用因素。Fry 和Hale (1996, 2000) 提出了她们的观点后,后续研究在国际上仍十分少见。但来自于发展领域之外的研究似乎不支持Fry 和Hale (1996, 2000)的观点。研究发现(Conway et al., 2002),仅工作记忆能很好预测液态智力的变化,而加工速度不能很好预测液态智力的变化。该研究从南京市中小学随机选取了243名10到18岁的健康儿童(男生127名,女生116名)。所有被试共完成7项任务,包括2项液态智力任务测试(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卡特尔文化公平智力测验,以原始分作为数据分析指标)、3项加工速度任务测试(数字抄写、字母串比较和符号串比较)、2项工作记忆任务(数字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这7项任务所测量的正是液态智力、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这3个因子,且这3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但随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从工作记忆到液态智力间存在显著路径,但从加工速度到液态智力并不存在显著路径,工作记忆几乎可完全解释儿童液态智力的发展变化(85.4%),且可以解释81.6%的加工速度的发展变化量。仅当不考虑工作记忆这一因素时,加工速度才能解释50%的液态智力的发展变化。这表明,工作记忆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基础,而加工速度则不是。这一结果在以三个变量的平均标准分数为基础所进行的层级回归分析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中亦得到了证实。总体上,该研究并不支持Fry 和Hale (1996, 2000)的观点。工作记忆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加工速度则不是。加工速度与液态智力存在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在于,加工速度反映的是儿童液态智力的同一年龄内个体差异而不是年龄间差异(即发展性变化)。本研究同时对工作记忆之所以是儿童液态智力发展的基础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113名7、10、13岁的儿童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注意、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13岁期间,注意与工作记忆在推理能力的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注意与工作记忆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略有差异;在儿童7岁时,注意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不显著;到儿童10岁时,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均显著,但工作记忆开始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13岁时,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并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4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18名男生和25名女生)为实验被试,探究了工作记忆负荷和自动化提取对复杂加法心算策略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工作记忆负荷对复杂加法心算策略的影响显著,即一项加法心算策略所需的工作记忆负荷越小,该策略的执行效果越好;(2)自动化提取对加法心算策略的影响显著,即一项加法心算策略所需自动化提取的程度越高,该策略的执行效果越好;(3)工作记忆负荷和自动化提取对加法心算策略效果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在自动化提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工作记忆负荷的大小对心算策略执行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在自动化提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工作记忆负荷小的心算策略的执行效果显著优于工作记忆负荷大的心算策略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在中外研究中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的相关性和影响二者相关的潜在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选择63项研究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1992-2014。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效应值为0.358。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文化背景、工作记忆测量方法、测量内容、测量语言有调节作用。结论:工作记忆容量与第二语言水平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文化背景和工作记忆测量调节二者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类语言能力的衰退受到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加工系统两方面的影响,且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衰退存在不同的模式。已有研究主要考虑了语言特异性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一般认知能力中的工作记忆负荷对词汇理解和词汇产生过程认知老化的影响机制。采用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同时完成数字串回忆和词汇理解(或词汇产生)任务。在排除其他一般认知能力的影响后发现,老年人在词汇理解和产生任务的反应时长于青年人,表现出语言加工过程的认知老化。而且词汇理解的认知老化效应大于词汇产生,表现出认知老化的不对称性。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负荷和语言加工任务类型共同影响了语言的认知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工作记忆广度测验情境下,以152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成就目标定向、测验焦虑和工作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成就目标定向与测验焦虑和工作记忆间具有不同的关系模式:成绩-接近目标与较低的测验焦虑水平和较高的工作记忆广度相关;掌握-接近目标与担忧、情绪化,与工作记忆广度相关不显著;成绩-回避目标与测验焦虑中的担忧和情绪化正相关,与工作记忆广度负相关;掌握-回避目标与担忧和情绪化存在正相关,与工作记忆广度存在接近显著的相关。测验焦虑是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变量。在测验焦虑中,情绪化对工作记忆的干扰大于担忧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加工速度、工作记忆与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南  刘昌 《心理科学》2006,29(5):1081-1085
本研究得出在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工作记忆对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的作用大于加工速度。加工速度可能是年龄与工作记忆的中介,加工速度可能仅对工作记忆的发展起一种直接调节作用,工作记忆对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可能起直接调节作用,在数字推理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工作记忆比加工速度可能发挥着更直接、更一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Working memory is the memory system that allows us to briefly keep information active, often so we can operate on it. Studies with rhesus monkeys first established that this system is partly mediated by neural mechanism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effort to study the neural bases of working memory in humans, using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ome of the initial neuroimaging studies with humans focused on the neural mechanisms that mediate our ability to keep spatial information activ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uman spatial working memory is partly mediated by regions in parietal and prefrontal cortex. Subsequ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 different neural system is involved when people store object (rather than spatial) information, a difference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monkeys.  相似文献   

13.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s Executive Attention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Performance on measures of working memory (WM) capacity predicts performance on a wide range of real-world cognitive tasks. I review the idea that WM capacity (a) is separable from short-term memory, (b)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eneral fluid intelligence, and (c) represents a domain-free limitation in ability to control attention. Studies show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M capacity are reflected in performance on antisaccade, Stroop, and dichotic-listening tasks. WM capacity, or executive attention, is most important under conditions in which interference leads to retrieval of response tendencies that conflict with the current task.  相似文献   

14.
潘毅  许百华  陈晓芬 《心理科学》2006,29(2):323-326
传统上只是从单方面讨论了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即认为注意选择有限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内容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分配,注意选择工作记忆中保持的空间或物体表征,选择性注意对于正确保持空间或物体信息是必需的认知调节。文章最后指出,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交互作用的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揭示基于空间与基于物体的注意选择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工作记忆的提出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对工作记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争议,特别是在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语音回路与视空间模板的联结上的解释还有许多不足.基于此,Baddeley于2000年提出了工作记忆模型的第四个组成部分--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情景缓冲器是一个容量有限的暂时贮存多种编码信息的装置,它受中央执行系统的控制,而中央执行系统能够通过意识觉察从存贮中提取信息,反映信息,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修正信息.新的工作记忆模型更加完整,更加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17.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whether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improves motor-motor dual-task performance consisted of upper and lower limb tasks. The upper limb task was a simple reaction task and the lower limb task was an isometric knee extension task. 45 participants (age = 21.8 ± 1.6 years) were classified into a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group (WM-TRG), dual-task training group, or control group. The training duration was 2 weeks (15 min, 4 times/week).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nly in the WM-TRG. Dual-task performance improved in the WM-TRG and dual-task training group. Our study provides the novel insight that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improves dual-task performance without specific training on the target motor task.  相似文献   

18.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s a complex bilingual verbal activity that involves the auditory perception of an o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a coherent discourse. One of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underly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s working memory.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tise,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effect, and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For this purpose, four working memory tasks and one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task were administered to thirty Spanish-speak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interpreters. Results showed that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bility might be supported by the working memory´s capacity to store or process information, but also by the ability of the interpreter to cope with the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effect. We conclude that interpreters may have or develop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effect caused by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目标是验证儿童工作记忆是否符合Baddeley提出的由中央执行、情景缓冲区、语音环路及视觉空间模板构成的四成分模型。211名6~9岁小学生完成9个工作记忆任务,这些任务分别测量工作记忆四个子成分的功能。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比三因素模型和单因素模型更好地拟合数据。在小学阶段儿童工作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已经分化为四个子成分构成的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张明  狄胜德 《心理科学》2007,30(5):1073-1076
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考察了形状和颜色客体在工作记忆中的表征方式、特征检测类型及初始刺激呈现时间对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表征包括两个水平,首先是对客体的特征进行加工存储,其次才是对特征的捆绑;(2)不同特征的加工时间不同,颜色的加工完成的较早,记忆效果好,而形状的加工完成的较晚,记忆效果也差,表现出颜色的子系统优势;(3)特征的捆绑不是必需的,只有在任务需要时才进行,并且捆绑的过程符合特征捆绑的双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