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园林的院墙常设有"门洞""洞窗",它们是我国园林中一种形式特殊的门和窗。其作用不仅是装饰点缀,引导游览,还是划分和沟通空间的重要桥梁。"洞门""洞窗"造型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以及空间深邃。对其造型和文化内涵的研究以及空间关系的探究,有助于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及对于现代园林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的洞门是园林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古典园林中各构景要素形成借景、框景、对景等关系,成为园林中的点缀,在实用的基础上也起到了分隔园林空间的作用。洞门的造型多样,不同的造型增加了园林的情趣,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3.
园林与电影本是两个独立的领域,看似没有关联,但在空间表达上却有着相同之处:从动态观赏与叙事结构两方面,可看出园林空间的电影性表达。通过分析园林空间表达、电影空间表达,除了得出园林空间具有电影性的表达以外,也可看出园林空间中"场所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视觉对比手法揣摩园林空间对比关系,以现代园林上海方塔园空间关系为例,剖析方塔园在造园中围绕"与古为新"的特色重构空间领域。文章围绕"古新"、分量、光影、材料、建筑架构、建筑体块等对比形式,探讨方塔园延续传统融合现代空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
人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知体验,常常是在四维性下,以动态的行走为主要方式完成的。这种四维的行走带入了思想情感的融入,不仅有游观的特性,而且更深层次上组织营造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叙事空间。基于行走的四维园林空间体验,通过对网师园"渔隐"造园主题的解读,分析其叙事空间的组织表达和认知体验。同时,给当代室内叙事空间设计思维的表达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表达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意境是情和景(意象)的结晶(宗白华语)。中国艺术诸如诗词、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这就是"道"、"空白"。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中国园林艺术的这种"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本文试就中国园林艺  相似文献   

7.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明清北京园林空间层次丰富、布局巧妙且造园手法多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关于明清园林的研究虽然已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是对园林的整体布局、造景手法或植物、建筑的研究,鲜有关于明清北京园林空间图式语言体系的研究成果。对颐和园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布局进行提取和抽象,绘制代表性图式,探寻空间特点,总结设计规律,能够进一步明确明清北京园林如何从空间语汇、空间词法、空间句法三个层面构建明清北京园林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空间叙事不仅可以将个人意识与园林空间结合到一起,还可以强化观赏者自身空间叙事探讨力度,使得观赏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提高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规划水平和观赏价值也有重要作用。文章将针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研究,通过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叙事和空间美感,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叙事策略,充分彰显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叙事效果,将中国古典园林观赏价值和情感内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典型,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高阶段,假山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来分析假山造型风格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阐述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设计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灰空间的概念是日本设计师先提出来的,起初只适用于建筑空间,但其实灰空间也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很早以前就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精湛充分地应用了灰空间的相关技巧。在园林中,灰空间起到了过渡空间的作用,并且使园林空间更加生动富有活力。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们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并在造园中精心营造布局灰空间,使古典园林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丁翔  黄星鼎 《美与时代》2023,(12):80-82
“浅空间”概念是《透明性》一书中重要的空间概念,它延续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最早从立体主义绘画中引申而来,是现象透明性理论的转化介质,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空间中的层化关系。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河流中,同样出现过类似于立体主义空间关系的画面组织形式。山水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这四者微妙的关系为园林门洞的取景空间建立了可分析的纽带。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之于“浅空间”理论和中国山水画之于中国园林的关系,以“浅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尝试以别样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门洞中的空间关系,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提供多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特的个性,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式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一道,并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设计以其曲折多变的造型和自然野逸的意趣在世界园林设计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早在七八世纪已传到日本,18世纪又远传欧洲,引起英、荷、德、法等园林设计者的纷纷效仿。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5.
"灰空间"作为一个近些年才被提出的建筑空间概念词,主要是指连接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但其营造方式早在中国古代就用于传统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设计中。文章分别介绍了灰空间的概念及中国古代建筑中木作营造的灰空间。  相似文献   

16.
何毓 《美与时代》2023,(2):61-63
障景是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在园林中合理加入障景,可以起到欲扬先抑、增加层次等作用。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应用障景手法,能够增加步行空间的层次性,让人们在步行空间里享受它所带来的趣味。但是,当下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行走路线过于单调,容易让人对园林景观的节点一览无余,缺乏趣味性;步行空间的景观节点设计缺乏连贯性,空间内外关联性不强;地域性文化渗透不足,步行空间缺乏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等等。因此,对障景手法和园林步行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索障景手法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应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分析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以苏州园林为例,分析障景手法在园林步行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针对如何可持续地活化村落,从社会关系的角度重新剖析园林生产的本质,通过园林活动的人格再生产、时间空间再生产,探索与建构适用于当下社会文明机制的园林性空间语言,将造园活动理解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有效手段。同时,将精神重塑、文化的再生与人居环境的统一作为村落与园林的连接点,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分析园林生产方法在村落活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与西式绘画的抽象手法或具象刻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象的表现。意象的形成是通过意象思维形成、以意象造型手法得以表现的。意象思维是指以客观物象为构思基础,却由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特点,而赋予创作主体自身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形成的既能包含写实属性、又能富含情感思维色彩的艺术形象。而意象造型手法则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艺术造型手法。总结起来,意象造型包含了线条、空间和墨色等多种手法,可以对意象进行全方位刻画。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设计中,主题文化餐饮空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日式空间设计讲求自然、简约,崇尚"禅"文化,将这种文化融入餐饮空间的设计,可以增加设计文化的可识别性。在餐饮空间中融入日式设计文化,可以通过室内的采光与光照系统、室内空间材质的使用、造型和空间的划分方面来表达,最终实现日式文化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园林追求回归自然的审美观念,通过"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等艺术手法,营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园林景观。但对于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传统园林景观变化过程,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力图通过对比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与现代心理学规律,总结出二者的契合性,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园林设计手法,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体验的园林景观,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景观体验总结理论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