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题以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广州花都地区为地缘背景,通过实地调研与整理资料,深入分析花都地区的资政大夫祠的建筑形制,对当地的传统祠堂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参考,尤其是运用传统祠堂元素创新设计做实践做基础。  相似文献   

2.
岭南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各类建筑装饰艺术能反映当地的生活方式、物质文化、民风民俗以及审美情趣等。从广东省广州市陈家祠堂建筑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结构特征,通过探析陈家祠堂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题材、寓意,总结出装饰艺术在陈家祠堂当中的装饰作用及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民族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助力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小区公共空间形态的设计中"空间的层次性"将是设计的重点."层次"是许多视觉艺术的一个共同形式美法则.建筑,环境中的"空间层次"分两类,一类是视觉层次,即用眼睛可以看见的空间层次;另一类是空间意象,即对空间的体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组成.所有这些要素组成了丰富、多样的小区公共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4.
现今,探索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内涵正成为本土建筑师在设计时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一直从不同方面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当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如建筑中造型的象征意义、造型构成的空间视觉效果、空间中的运行秩序等基本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用。这既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沿袭。文章将针对当代人居环境对传统建筑中造型、空间、秩序这三大基本元素的利用与营造作为切入点,对传统居住空间与当代人居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朱熹编撰《家礼》,希望将儒家的礼仪能够全面贯彻到士庶的生活世界.《家礼》创设祠堂制度,祠堂成为士庶举行礼仪的圣凡空间.透过《家礼》,可见朱熹礼仪世界的神圣维度:祭之在祠、祭之在时、祭之以物、祭之以诚共同构建了祠堂为中心的神圣空间;同时,在祠堂举行的冠、婚、丧人生礼仪以及日常礼仪则显示了祠堂作为凡俗空间的面相.通过仪式的...  相似文献   

6.
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交通堵塞、建筑影响交通便利,乃至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不匹配等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对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整合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富有活力的城市交通系统,以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极限”一词用于对空间和形体的探索,是对不可能结果的无限探索,它试图在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建筑之间寻求一种具有某种趋势的平衡。在不断过渡和划分的阶段,最终的设计形态和对于建筑的感知会充满整个空间,从而使设计没有“绝对性”的是非概念。这种思维方式试图创造最极致的存在。作为具有探索精神的代表建筑设计师之一,石上纯也的建筑创作充满对于未来建筑可能性的探索,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反常态、颠覆传统的夸张意味。以石上纯也的作品为切入点,探析极限思维的概念,归纳概括极限思维概念建筑理论下的操作方法以及空间特征,希望引起更多设计工作者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为建筑设计师在当代环境中寻找新的视角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运用传统建筑空间关系进行创作的意义与方法,阐述了传统建筑的形和意境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精妙之处,分七个角度研究了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展望了将中国传统建筑的语汇运用在当代建设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岭南传统古村落建筑空间形态,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为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仙岗村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全面剖析,提炼该村的历史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仙岗村的实际情况,总结该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策略和途径,以此为岭南地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进步让人们都有可能参与艺术设计,而跨界设计也成为一种艺术设计的常态。其中,建筑空间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是当下热门话题。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以空间为媒介,它们二者结合形成全新可视化的视觉空间,这是二者内在因素相互关联的必然结果。二者的融合与重塑能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建筑空间,提供生活便利。通过对当下融合的新媒体艺术及其特征的阐述,了解当下新媒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进而阐释建筑空间与新媒体的融合及重塑实践,以期为未来的空间视觉艺术设计研究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住宅空间的设计置于地域主义手法的理论下,通过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特征的阐释和对住宅空间和建筑地域性的结合来探索住宅空间的地域性设计手法,以王澍设计的自宅和三合宅为例,分别分析住宅空间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地域性设计手法,以讨论传统文化与场地回应思想下的住宅空间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正作品说明:《动融变生》,表现了道法自然,万物之本,太极之精华;通过字体变化融合太极拳突出表现道与太极之式的海报设计。《厚载——济南后宰门街传统建筑民宿设计》,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观点融入建筑设计中,情赋予物,使建筑增加温度。通过改造,解决大部分问题提供便利,使老建筑更加活泼有生命力,使年轻人可以对老建筑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建成到寿命结束有百年之久,但是当今社会变化飞速,固定的建筑形式和变化的人群使用情况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建筑空间又是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该如何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成为了设计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探讨建筑空间形式设计的主导因素来辨析该如何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秦家上祠堂的历史脉络并对其作用及地位简单阐述。修缮设计中,通过现场调研和测绘,从文物保护学的角度来探讨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策略。同时还对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综合价值评估,以确保文物建筑的修复更加科学、合理和真实。  相似文献   

15.
张文静 《美与时代》2024,(2):109-1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绿色设计是必然趋势,人们开发使用绿色材料刻不容缓。竹钢是近几年新兴的一款绿色建筑材料,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型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如何将展示空间与时俱进地进行绿色设计这个课题,从材料角度,通过研究竹钢材料的应用性能及绿色展示空间对材料的需求,结合实际案例,了解竹钢在空间设计中的使用范围及优越性,为更好地对绿色展示空间设计做准备。该研究可为开发绿色建材、推动绿色设计、打造新型绿色空间,进而形成节约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编木拱梁结构的谱系发展为主线,分析存在于闽浙地区的木拱廊桥的建筑特色。以泰顺县的北涧桥为研究对象,从选址、功能、美学、形式、结构等因素探求古人是如何将建筑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最终将现代设计理论结合传统木拱廊桥进行实验性设计,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激活当代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导向系统在公共空间中不仅仅是具备功能性的应用设计还充分体现了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大多数人看来,环境导向设计仅仅是建筑在设计或竣工之后所进行的标志设置而已,虽然是必需的,但也无非是整体设计陈述中一种分散注意力的手段。然而,这种看法忽略了环境导向设计所具备的功能性、可视性、独特性、可操作性;忽略了其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的作用。环境导向设计能够将繁琐的空间简化,令普通的空间充满丰富的视觉化效果;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缓解人们紧张的心情;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唤醒人们的志趣和情感,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朱子所处的南宋时代礼制废弛已久,民间佛道盛行,儒家祭祀礼仪难以推行。朱子折中损益诸家观点,打破家庙的身份限制,将祭祖场所定名为"祠堂",并以《司马氏书仪》为蓝本,综合已有的祭祀场所形制,于《家礼》之中首创祠堂制度。《家礼》祠堂制度的核心为"祭及高祖"与"同室异龛"。祠堂是祖先灵魂的安顿之所,是维系宗族的神圣空间,亦是现实社会人伦教化的重要载体。朱子祠堂制度提高了高祖与继高祖之宗子的收族功能和在宗族中的地位,树立了宗族的权威性,将祖先的美德与精神常驻于子孙心中。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迅猛发展的中国建筑领域,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人们强烈意识到传统要素理念在建筑中的作用。以中国本土建筑建筑师王澍为例,结合文献阅读、建筑解析等方法,探讨他在建筑设计中融情于景的设计手法、自由表达的设计理念、诗意般的建筑空间意象,用最朴实无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文人建筑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为中国本土建筑发展另辟蹊径,同时给中国本土建筑师和学者们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