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其中参数化设计作为数字化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内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帕特里克·舒马赫作为"参数化主义"的发起者,他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参数化主义"的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参数化主义"的概念以及理论,探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参数化主义"的发展和未来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各大尖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设计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有效性,使设计者的设计能够于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仿真的数字化环境中生成。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完成建筑设计工作,虚拟现实技术让设计者在设计建筑物时,能够更直观立体地展示各种外部条件、周围环境、内部装饰、外观的艺术效果、城市规划及使用者对建筑物的要求,尤其在建筑物的使用材料、工程估算、施工技术和装备上有着更为精确的呈现,在节约材料、节约投资、节约时间、节约劳动力方面有着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循着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互动逻辑,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双重否定”式的“路径”选择:第一重否定是市场经济之物化的主体精神对计划经济之抽象集体主义的否定;第二重否定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否定后者利己拜物的自发倾向,并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主体精神与社会本位主义的有机统一,使集体主义道德摆脱抽象性,从天国重返人间。  相似文献   

4.
乔舒亚·雷诺兹是英国18世纪后期极负盛名且颇具影响力的历史肖像画家和艺术评论家,他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演讲中多次提到“绘画中的模仿”,即追随大师的风格,从他们的作品中受益.这一理论的阐发是建立在古希腊“模仿论”基础之上的,16世纪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和艺术理论家乔尔乔·瓦萨里对此观点也有所解读.雷诺兹进一步认识到通过模仿能产生多样性与新颖的创意,具体表现在模仿自然、模仿大师、学会借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传统绘画中再现性的“第一自然”,“第二自然”是当代艺术家有意识地以观念介入画面,并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出凝聚着艺术家个体对人类当下生存空间以及生存状态深沉思考的观念图式。“第二自然”强调的是具有独特风格、充满个性的艺术思考空间,具有着“再造自然”的含义。它是艺术家们对当代绘画领域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进行反思并试图探寻新出路的一个结果,其独特的思路和思想价值,使得我们能够重新感受当代绘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智力理论中的“EQ”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  金瑜 《心理科学》1999,22(2):179-180
1EQ的提出与反响EQ概念一经提出,顿时风靡社会、源于心理学界的一个概念,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其在心理学界引起诸多争议,但就这一现象本身已足以令人寻味。Salovey和Mayer等人关于情感智力的研究,对EQ概念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  相似文献   

7.
司强 《现代哲学》2017,(4):24-29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不再仅仅是解决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难题或者重构形而上学的努力,而且是物化现象的理论表达。在卢卡奇看来,《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可视为对"自在之物"问题的不同解答,并且为后康德哲学解决物化问题开辟了道路。以"自在之物"概念为核心,卢卡奇在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之间架起了桥梁,为理解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在当下的西方激进话语中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关注的主要焦点,是他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中提出的现实抽象概念。围绕现实抽象问题,建构索恩-雷特尔的思想史谱系,可以发现:破除商品交换形式背后的超越论原则,商品形式中的无意识即意识形态现象的第三大陆的发现,后福特主义中一般智力的剖析,构成了当代激进哲学话语中现实抽象概念的三大作用域,同时也折射了西方激进思想发现索恩-雷特尔的三种类型,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荀子思想中蕴含着有助于培育友善价值观的丰厚资源,荀子礼的思想对当代中国以规范促友善风气的养成有启发;荀子不怨天、不尤人的人生态度对引导当代人树立积极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友善实施的心理环境有借鉴;荀子所倡导的君子行为方式对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友善行为有教益。培育友善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荀子的这些思想符合社会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契合当代中国道德治理的基本路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亮 《哲学动态》2015,(2):34-40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与自然法学说的关系在当代有不同的看法,分歧的关键是在什么背景下理解法律。马克思区分了事物化与物化的概念,现代法律不应是物化背景下的财产权为基础的体系,不应以此批判当代社会中盛行的物化基础上的正义、公正等。但也不应抛弃物化的积极意义,而应确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后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计文 《天风》2015,(3):4
<正>据外媒报道,美国男孩马拉基(Alex Malarkey)于2004年6岁时遭遇车祸,昏迷两个月,醒来后自称到过天堂。他父亲把他的这段描述记录下来,撰写了《从天堂回来的男孩》(The Boy Who Came Back From Heaven)一书,2010年出版后,不料一纸风行,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但如今已满16岁的马拉基突然宣称,所谓"天堂经历"只是他的杜撰,当时只是想借此博得公众注意而已。巧的是,"马拉基"一词的英文含有"胡说八道"之意。而今各国媒体争相报道此丑闻,一时间,仿佛成了他人嘲笑"天堂"信仰的谈资。自笔者信主以后,已经多次看到有人著书立说声称自己去过天堂,刚开始时觉  相似文献   

12.
郭美星 《孔子研究》2012,(4):118-124
老子站在大道的立场上,认为"仁义"的出现是社会"失道"后的结果,因此,提出了"绝仁弃义"的观点,主张通过绝弃"不仁不义"、绝弃"假仁假义"和绝弃"大仁大义"这三个阶段来实现"民复孝慈"的理想,最终超越"仁义",进入"无仁无义",回归到自然无为的社会形态之中。然而,在有道的社会中,"仁义"之名虽不彰显,但"仁义"之实却自然行于其中,所以从本质上讲,老子所要绝弃的只是"仁义"之名,并非"仁义"之实。  相似文献   

13.
道教界应继承好"道医同源"的传统,把道教界学医、重医的传统恢复起来,使之成为道教徒学道、修道的必要内容。一道教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历来就有重视医药卫生之道的传统,涌现出诸多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他们不仅是道门的宗师,也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大医家。他们在道教仙道贵生、养生修真、济  相似文献   

14.
自类语词可分为一般观念性与观念—思想化两类。前诸子时期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却乏人问津,亟待从观念史、思想史的视域进行研究。殷商时期,盘庚使用否定性与肯定性自类语词,反思、批判人的存在状态,并要求人充分且合理地行事;西周时期,周人尤其是周公主要使用否定性自类语词,从消极方面限制自我、主体性,提示出存在状态、生命活动的转向,周人也使用肯定性自类语词,在积极方面的限制下将自我、主体性充分展开;春秋时期,语词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对人的种种限制,自—他关系、自我反思与克制、实现转向等内容较以往更加明确;前诸子时期自类语词的特例反映了拟人的思维与观念以及言说方式。要之,前诸子时期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乃是先贤们对人的存在状态的认识、反思、批判的结晶,其追求合理性,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及心性涵养工夫统称为"圣功"。作为学派北宗的领袖,张积中的"天道观"、"性体论"、"情欲说",乃至其修养方法等,都是立足于儒学立场,在周太谷相关思想的基础上与佛、道二教相融通的产物。张氏提出的"性无善恶"、"分道曰情"、"以性制情"、"以情通性"等观点,不但推动了太谷学派的心性思想由"天命本体"向"心性本体"的转变,而且为"圣功"增添了新的元素:相对于南宗突出"心息相依",北宗的修养工夫更加强调以"上达之情"来涵养性体,并把合理化地抒发欲望视作其"圣功"修养的基础。张积中是学派北宗"本体论"、"工夫论"建构的关键人物。北宗覆灭后,太谷学派"南、北合宗",张氏的思想仍深刻地影响着太谷学派的学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一生不仅属于哲学,而且也属于中华民族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他一生的哲学探索,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化亦即现代化事业寻找理论依据。从冯友兰早期哲学著作《天人损益论》对三种哲学的区分,发展到三史六书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探索,乃至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对于洪秀全、曾国藩的独特评价,以及最后第八十一章对于仇必和而解之客观辩证法的强  相似文献   

17.
宗澄 《法音》2023,(10):5-16
本文探究的“但空”思想,是特指吉藏(549-623)对《大智度论》中提到的“但空”之文的一种解读,而吉藏对《大智度论》中“但空”的解读,明显带有时代的印记,这与吉藏所处时代文化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南北朝时期,正是唯识学所依的论典《地论》《摄论》传入并流行的时期,在逐渐形成的“地论学派”和“摄论学派”种种新思想的碰撞下,吉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继 《管子学刊》2010,(2):46-50
黄老思想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哲学政治思想,一方面其强调"道生法",主张法律的道德基础、强调法律的权威与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循法而治",并提出君主"无为而治",弱化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统治者对法律的侵害。相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家、儒家等其它学派法律思想,其法律思想更接近于西方的法治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楼巍 《哲学研究》2022,(11):112-119
对于《逻辑哲学论》的语义学而言,对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的实体,对象保证了“命题的意义先于真假”这一语言哲学的重要原则。但是,目前学界似乎并未明确给出对象的任何一个例子。一些学者认为对象只是一种逻辑的预设,即使维特根斯坦自己也无法给出任何例子。本文反对这种看法,主张维特根斯坦很清楚《逻辑哲学论》中对象的例子是什么。对象是一种抽象的实体,它的三种类型分别是颜色、形状和时间。这就立刻解决了引起较多争议的“为什么对象是无色的”和“为什么对象像链条的环节那样在事态中彼此衔接”这两个问题。此外,在涉及对象和名称的关系时,汉译本均将名称的“Bedeutung”译成名称的“指称”或“所指”,都将其视为一个专门术语,但情况也许未必如此,这个词可能仍然应被译成“含义”。  相似文献   

20.
吴震 《现代哲学》2020,(3):118-129
16世纪晚明心学时代的李贽,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至今一直如此。时人称他"背叛孔孟""名教罪人",近人则以为他是"启蒙英雄",是前近代中国启蒙思想运动的一面旗帜。其实,这两种看法都过高估计了李贽思想的历史地位。历史真相也许是李贽只是晚明时代的悲剧性人物,其性格乖张、言论刻薄、愤世嫉俗,故难以容人;其思想承续了阳明学的批判性精神,与泰州学派推动的儒学世俗化运动的时代气息比较契合;然其学说思想缺乏理论系统性,不宜过分夸大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若认定李贽是反传统的思想英雄,显然是源自现代性的观念预设或"启蒙情结",而非是真实的历史判断。若认为李贽思想作历史定位,则可说其近承王畿、远绍阳明、学主童心、融通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