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诗情画意的文学描述与造园艺术虽属不同领域却相依而生。立意作为造园的中心,以古典诗词意境为对象,依据两者在美学上的亲比关系,深入分析诗词的文学意象,可以使现代造园设计中的空间立意得到很好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独特审美为造园设计者获取了灵感,而书法家则不断从造园的形式美感和具象物体上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其特殊的视觉魅力,赋予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点缀形式和完美的形式补充。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的,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要把握好度,不能滥用,它在园林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其运用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苏州四大名园可谓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典范,其造园技艺巧夺天工,造园手法十分精湛,虽都是古典园林中的翘楚,却又各具特色,留园的空间关系处理得变幻莫测,沧浪亭借景巧妙,拙政园不同于传统私人宅院,更加深远旷达,而狮子林在置山处理上则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涵盖了中国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园林,而在四大名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四大名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的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形式,传递着中国文化特有的韵味和哲学理念.中国园林中的"景",是园林灵魂和生命的集中体现.深入研究我国古典园林的置景形式,对打造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园林体系,有着方法和理念上的双重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一期间受到中国传统山水风景画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自唐宋以来,造园思想开始渐渐以诗情画意为主导,在此思想的影响之下,开始形成了含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风景画类型的古典园林。由此可见,古典园林与山水风景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怡 《美与时代》2014,(4):33-33
扬州地理位置属于江南,地理、气候都具江南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划分中,扬州园林归属江南私家园林,由于扬州的地域情况、文化特色、园林主人的身份、园林发展变迁中的一些政治因素等,扬州园林总体承袭了江南园林的秀雅之风,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元素,别具特色,有着“南秀北雄”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园林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解释及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渊源了解,进而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起到组景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园林意境的生发,寄托着我们民族的基本哲学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典型,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高阶段,假山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来分析假山造型风格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阐述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设计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一大特点便是无园不山、无山不水,造园活动中的叠山理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范本,园林需理水成景,与山石景观互相借姿,方得天然之趣。当代园林家陈从周曾指出:“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水为活物,无论是在自然景观中,还是在人造园林中,水都不可或缺,少之,则少自然生机。理水在园林中的作用除了与山互成之外,其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趣中亦不可或缺。自古以来,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单单指视觉上的客观景物,还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美学和精神上的诉求。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想象,成为叠山造园中不可或缺的生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丁翔  黄星鼎 《美与时代》2023,(12):80-82
“浅空间”概念是《透明性》一书中重要的空间概念,它延续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最早从立体主义绘画中引申而来,是现象透明性理论的转化介质,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空间中的层化关系。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河流中,同样出现过类似于立体主义空间关系的画面组织形式。山水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这四者微妙的关系为园林门洞的取景空间建立了可分析的纽带。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之于“浅空间”理论和中国山水画之于中国园林的关系,以“浅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尝试以别样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门洞中的空间关系,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提供多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浅析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13.
灰空间的概念是日本设计师先提出来的,起初只适用于建筑空间,但其实灰空间也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很早以前就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精湛充分地应用了灰空间的相关技巧。在园林中,灰空间起到了过渡空间的作用,并且使园林空间更加生动富有活力。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们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并在造园中精心营造布局灰空间,使古典园林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艺文化的精髓,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独特的构造形式和深刻的文化意义,在世界园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世界园林文化的冲击,当代园林建设如何继承并发展古典园林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并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鉴赏需求的园林,值得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与发展,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其不仅造园艺术精湛,而且文化内涵深厚,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其目的是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互作用,实现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林历来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意境闻名于世,在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中,常有"无水不成园"一说,对于水体的处理在造园过程中处于灵魂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叠石理水的设计手法独一无二,我们应从"心"出发,认真研习其思想,进行多学科交融学习,并结合时代需求传承并创新理水思想,以应用到现代景观中去。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是集诗人、书画家、造园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人,在宋代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兴盛的背景下,首先提出文人画理论,并在他的造园实践中有所体现。苏东坡关于文人画的观点反映了文人园林的特点,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演变,进而更好地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运用相关的造园艺术手法提供了范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雨景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魅力,园林雨景意境是体现这种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雨景既是声景的范畴,也是虚景的范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雨境意境具有意境美、听觉美、空间美、人文美等特征,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它的完美营造是中国园林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追山逐水、亲近田园的追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就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画师们描山绘水,便出现了山水画,匠师们堆山筑石,便出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两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文章旨在探究中国山水写意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表现,古典园林从写意山水画中借鉴的美学思想,感受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20.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