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靳祺 《美与时代》2015,(3):69-70
中国画是画家把个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相结合,从而表达一种提炼过的审美体验。园林设计和中国画的传统美学理念是一致的。如果说中国画达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游居之境,那么园林设计则在于设计者将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实地建造出来,使人能够真正地行走在画意、生活于画境之中。所以,园林当之无愧地是体现建筑艺术中"移步换景,如诗如画"、"诗情画意"的代表,更是中国画的实际再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形作为园林的骨架,对传统园林自然之趣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巧妙运用地形营造手法,可以取得别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3):211-216
童寯作为近代园林研究"第一人",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已为人所熟知。本文试从童寯园林研究所展现的开阔视野和早年的个人经历入手,探究其园林研究时的心境,以还原其极富个性的综合性园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艺文化的精髓,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独特的构造形式和深刻的文化意义,在世界园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世界园林文化的冲击,当代园林建设如何继承并发展古典园林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并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鉴赏需求的园林,值得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牛森  吴丹 《美与时代》2021,(3):70-71
由于中西方园林存在着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所以中西方园林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又同属世界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璀璨的瑰宝。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历史演变、文化差异以及二者的共性,探究中西方园林交融的过程来展望未来世界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借植物达到园林造景以及引导观赏者浏览的手法是十分常见的。在对中国传统园林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种类、"师法自然,巧为人工"的造景原则及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与内涵等方面,并结合传统园林的特点,开展对园林植物配置的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8.
园林与电影本是两个独立的领域,看似没有关联,但在空间表达上却有着相同之处:从动态观赏与叙事结构两方面,可看出园林空间的电影性表达。通过分析园林空间表达、电影空间表达,除了得出园林空间具有电影性的表达以外,也可看出园林空间中"场所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表达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意境是情和景(意象)的结晶(宗白华语)。中国艺术诸如诗词、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这就是"道"、"空白"。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境界。中国园林艺术的这种"道"、"空白"的意境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亲近自然、超越自然,创造虚空的空间。本文试就中国园林艺  相似文献   

10.
在园林家族中,文人园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文人园林,可以分为文人为自己建造和为他人出谋划策修建两种情况.但是,富有文人情趣是文人园林共同的审美取向.与其他园林比较,充满诗意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文人园林的诗意之美主要体现在很多园林景点命名来源于诗,增加了景点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讲究情景交融,追求虚实相生,构成园林的意境之美.文人园林,是人们休息的场所,更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对现代建筑活动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立的理想社会,这一意象在不同媒介中得到不断丰富。而绘画则是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中的"桃花源"意象为题材,将文学符号转换为图像符号,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桃花源意象在新的媒介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内涵。具体表现在:文本与图像的呈现对"桃花源"意象发挥了"双向"锚定的功能,绘画对"桃花源"意象的单一呈现与连环叙事呈现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冲击与自我想象,画家通过现实生活内容和趣味的转喻对"桃花源"意象进行自我赋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创作山水风景式园林。掇山、理水,是《园冶》创造山水风景式园林的重要手段,《园冶》的造园思想也正是通过山石、流泉的经营布局来彰显。掇山、理水之法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追求是一致的,它对中国当代园林及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和艺术的极盛时期,不仅在诗词歌赋方面成就辉煌,而且出现了大量举世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的种类包括绘画、建筑、陶瓷、染织和园林。宋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转折期,因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人园林风格。  相似文献   

14.
人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知体验,常常是在四维性下,以动态的行走为主要方式完成的。这种四维的行走带入了思想情感的融入,不仅有游观的特性,而且更深层次上组织营造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叙事空间。基于行走的四维园林空间体验,通过对网师园"渔隐"造园主题的解读,分析其叙事空间的组织表达和认知体验。同时,给当代室内叙事空间设计思维的表达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的本质在于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它更多注重在建筑上消除自然与人的差异与隔阂,而不是强化人为的因素。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今天,它可以为当下的宗教建筑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建筑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一“宗教园林”,是指具有宗教意义或者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园林,它是园林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早期的宗教园林,  相似文献   

16.
周杰  胡雅岚 《美与时代》2014,(10):17-17
扬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类别之一,素有“扬州圆亭甲天下之称”。兴盛于清朝,最初为皇帝下江南所建,后为淮扬两地盐商攀富而造。经过百余年得国难动荡,现存的扬州园林仅存30余处。秀丽多姿,集南北园林艺术精华的扬州名园需要人们的关注,更需要对其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一大特点便是无园不山、无山不水,造园活动中的叠山理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范本,园林需理水成景,与山石景观互相借姿,方得天然之趣。当代园林家陈从周曾指出:“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水为活物,无论是在自然景观中,还是在人造园林中,水都不可或缺,少之,则少自然生机。理水在园林中的作用除了与山互成之外,其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趣中亦不可或缺。自古以来,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单单指视觉上的客观景物,还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美学和精神上的诉求。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想象,成为叠山造园中不可或缺的生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于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因而,古典园林是借山水景物来创建山水景象,而山水画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两者的创作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起到组景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园林意境的生发,寄托着我们民族的基本哲学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杨怡 《美与时代》2014,(4):33-33
扬州地理位置属于江南,地理、气候都具江南特点,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划分中,扬州园林归属江南私家园林,由于扬州的地域情况、文化特色、园林主人的身份、园林发展变迁中的一些政治因素等,扬州园林总体承袭了江南园林的秀雅之风,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元素,别具特色,有着“南秀北雄”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