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人要厚道     
厚道,就是心地单纯,化复杂的人生为简单的处世;就是心胸宽广,化恩怨干戈为真情玉帛;就是心存善良,人负我,我不负人;就是心存美好,少栽刺,  相似文献   

2.
格言是一种为语,言简意赅,当人们将往事的经验法式认为可师时,便泉置成座右铭,以指导自己与后人的言行。如“港招损、讲受益”、“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有些技言,用正反词语组成,既深刻含蓄又富有趣味,现辑录以下几例,以飨读者。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对骄傲的人不要谦逊,对谦逊的人不要骄傲。有些人,成就造就了名声;有些人,名声造就了成就。摆脱孤独的最好方法就是喜欢孤独。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懒惰者等待机遇,勤奋者创造机遇。白天对于懒惰者等于黑夜,黑夜对于勤奋者等于白天。只有埋头…  相似文献   

3.
医学与人文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头脑价值的尊重,对灵魂价值的尊重.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应有一种敬畏感.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医生以生命为工作对象,医生应当是具有人格尊严、灵魂高尚的人道主义者;现代医学非人性化的主要表现是医学技术化和医学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学诚 《法音》2014,(11)
正一、身心二苦困扰人生,佛法智慧提升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疾病,简单来说可以分成身病和心病。身病就是身体方面的问题、身体的痛苦;心病,就是内心的问题、内心的痛苦。佛教一直以来都与"医"有着密切的关系。释迦牟尼佛被称为"大医王",《杂阿含经》中说:"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如来、应、  相似文献   

5.
列圣皆兄弟,他们的宗教是一个。道德是宗教的护壳。你们当学习知识,并将所学传授于众人。最优秀者,乃寿数长、行为美者。导人行善者,会获得与行善者本人相同的回报。仅次于信仰真主的高贵行为是对人友善。进人家宅,当向其主人致意问好;离人家宅,当向其主人道安告别。凡当众自高自大者,真主会使他卑贱;凡为真主而谦逊者,真主会擢升他。信士并非那自己温饱而邻人却在一旁忍饥挨饿者。今世贫穷、后世受罚集于一身者,为最不幸的人。诋毁穆斯林实属堕落,向其攻杀更是大逆不道。勿饮酒,因为酒是打开万恶之门的钥匙。勇士并非就是搏斗强手,勇士倒是…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的"御人"和周世宗的"善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晓璋 《学海》2005,(6):63-67
在中国古代,君王和臣民关系被列入“五伦”,视为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或兴衰。待臣下态度如何,是视为手足还是视为犬马,是明君和昏君的分水岭。其实,昏君视臣如犬马,明君未必不如此。如《礼记·礼运》中记述孔子一方面慨叹“天下为家”,“货力为己”,君王把天下视为家产,把人才视为私蓄,另一方面又主张“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则失位。”从礼制上说,臣下必须“事君”,如果君王“事人”就是反常,就是失位。《礼运》下文说“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只要合于德性,“御人”是绝对正常的。如果要“视臣如手足”,必…  相似文献   

7.
简单生活     
生活能简单的时候就不要复杂。因为我们的世界原本就是简单的,从红黄蓝三种基色出发,"生产"出一个绚烂多彩的社会。人的形成也是简单的,从一个"爱的过程"开始,经过十个月的孕育生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从简单启程,简单而终。  相似文献   

8.
简单生活     
生活能简单的时候就不要复杂。因为我们的世界原本就是简单的,从红黄蓝三种基色出发,“生产”出一个绚烂多彩的社会。人的形成也是简单的,从一个“爱的过程”开始,经过十个月的孕育生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从简单启程,简单而终。  相似文献   

9.
贪饕者戒     
刚进教会时,曾听一位教友说:“贪吃是犯罪;吃饱就可,多吃一口就是犯罪。”当时颇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这贪吃的确是一种罪,而且是一种隐藏很大危险的罪,害人不浅。第一,这贪吃会让人只想世福,淡漠了爱天主的心。世福的主要一项就是吃,所谓吃喝玩乐,这腐化人生观的首项就是吃。一位神学家曾说过,贪食美味者以肚子为他的上帝。我就在斋戒期间,几次见过宴饮后入堂的教友。第二,这贪吃会让人滋长自私心理,淡漠了爱人的心。美味是有限的,贪吃者怎肯与人分享?我们常见那娇惯的孩子,好吃的上桌后,只管往自己嘴里划拉,全不顾爷爷…  相似文献   

10.
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北京人的篝火,她带着宇宙的灵性,驱散了笼罩着人类的阴霾;思维是青铜宝剑,横空出世,宣示着人类向自然开战;思维是史蒂芬逊的火车头,负载着人类从辉煌走向辉煌。上下百万年,思维是历史前进的杠杆,是一切伟大产生的摇篮。 懒惰者以思维为苦,安逸者以思维为累,无知者以思维为愚,狂妄者以思维为怯,显赫者以思维为鄙,卑微者以思维为废。真正的思维,是苦难的产儿。“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相似文献   

11.
何琛  解蕴慧  马力 《心理科学》2012,35(4):968-972
本研究探索了压力偏好和任务类型在拖延行为对绩效产生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55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比偏好压力者,厌恶压力者的工作绩效更容易受到拖延行为的影响;对于复杂任务,拖延对偏好压力者的绩效影响显著低于对厌恶压力者;而对于简单任务,两种类型人的绩效的差别并不明显。结论是,偏好压力者能够减弱拖延行为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尤其对于复杂任务,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结缘的重要     
世间上最宝贵者,并非黄金白玉,也非汽车洋房;最可贵者乃是“缘分”。人与人要有缘分才能合好;人与事要有缘分才能成功;人与社会,乃至事事物物、你、我、他等等,都要有缘分才能圆满功德。“缘”之一字,意义甚深。结缘就是播种,不播种,将来怎么能有收成?结缘愈多,银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德性为核心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体系中,德性泛指使事物成为完美事物的特性或规定."人的德性就是种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1]现代西方德性伦理学进而认为,"德性是人类为了幸福、欣欣向荣、生活美好所需要的特性品质."[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性"一词始见于<中庸>,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认为德性是人的道德本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向善的本性.程颐提出"德性之知",将德性看做是人的内在自我认识.王夫之则将德性较为明确地界定为:"德性者,非耳目口体之性,乃仁义礼智之根心而具足者也,常存之于心,而静不忘,动不迷,不倚见闻言论而德皆实矣."又说:"好善恶恶,德性也."德性即好善恶恶之性.可见,中外思想家对德性有相近的看法.概而言之,德性就是让一个人高尚并使其实践活动完美的品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相和谐的内在动力.德性伦理就是以个体或共同体品质为核心,以社会关系中的人为本位,以实现人的幸福生活为目的,以和谐为最高范畴的伦理道德体系.它从人的生活实践的内在性、整体性、超越性出发,真正实现了人对自我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最令人称赞的就是借助水墨色彩展现出的超凡脱俗之美,同时山水画展现出的构图之巧妙也让人赞不绝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借助绘画者对于山水风景的表现力及艺术加工水平,体现出山水风景的美感与意境。文章对山水画作构图进行解析,并介绍训练山水画构图的几种方法,对山水画构图意境创作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以期为山水画构图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指人的交际活动。什么是交际?交际就是交际者一方,用载体(物质或能量),即符号的形式,向交际者另一方,交流要传达的信息,或者说是意义,即符号的内容。所以,“交际是一种信息交流””。(《语境与语用学》)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异常复杂的,但这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却可以简单化为一个下列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人的魅力之一在于人的复杂性。人需要不停地进行自我探索,才能看到人的更多侧面。这位作画者在两幅画当中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热烈与冷静;内敛与奔放;感性和理性;粗犷与细腻;活泼开朗和与世隔绝;努力拼命与放松慵懒......所有这些都神奇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位作画者借助图画对自我有较深的剖析和认识,意识到这本来就是自己身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7.
夫死人不能为鬼,则亦无所知矣。何以验之?以未生之时无所知也。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本,何能有知乎?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五脏不伤,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人死,五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所用脏智者已败矣!所用为智者已去矣!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  相似文献   

18.
防范信用缺失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防范社会信用缺失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必须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产权为基础就是要明确保护公有和非公有的产权 ;法律为保障就是要严格法律对失信行为的他律 ;道德为支撑就是要凸现诚信道德对于人修身立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超越自身而追求一个目标;这种超越性和主观性的关系,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我提出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这一问题,受到人们的指责,他们说:“你在《作呕》那部小说里说过:人道主义者完全错了,你对某一类人道主义者也开过玩笑,为什么现在又回到人道主义来了呢?”事实上,人道主义有两种大不相同的意义。它不以意味着一种以人为目的、为较高价值的学说。人道主义作为这种意义讲,可以在Cocteau的《80小时环游世界记》的故事里看到。这故事里,有一个人物,由于乘着飞机越过一些高岭,便宣布“人简直可惊”。这就等于说,我尽管自己没有制  相似文献   

20.
放弃     
人生既复杂,又简单,有时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人该取得时应理直气壮,不该取得时当毅然放弃。先贤认为,放弃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一种理性抉择。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认为人不该得或得不到的要放弃。晋代陆机的《猛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