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性设计是一种针对人潜在需求的设计,是创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产品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避免造型的同质化,在为产品注入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的同时,还需加入文化内涵和情趣特性,实现人性化、趣味化的设计,将产品变成情感表达的一种载体。家居产品的改良性设计所追求的改变并非颠覆性的创新,而是推进设计的微创新,正所谓在不变中寻求变化,才能在不断的变化中坚守住设计的初心,从而同时满足人们对家居产品的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避免将今天的设计变为明天的垃圾。  相似文献   

2.
翻开近代的设计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设计的受众群体慢慢发生了变化,由面向贵族和富商小众群体的以装饰需求为主的服务,转变为面向大众的以实用性需求为主的服务,设计关注的主体变成了人。现代人的精神压力渐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理性的设计思维模式已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多的"趣味"。以视觉游戏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从游戏化的特征、设计思维、整体架构和设计方法等多角度,探究游戏化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白雪莹 《美与时代》2015,(3):100-102
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带来的心灵体验,深泽直人就是这样一位能给受众带来精神满足的产品设计师。他首创"无意识设计"这一设计理念,并通过这一理念运用极简主义设计原则创造出了很多功能性极强的产品,更多地体现了极强的功能性美学。深泽直人使我们重新审视设计,思考生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他为大众的生活带来的无限趣味和惊喜。他的设计理念也极具现实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将人们脑海中对某一类产品的印象定义为产品的"原形",它实际上是人对产品信息的一种自我解释。当人们看到或使用过某件产品后,随即在自己的脑海中对产品信息进行处理,当再次提及这种产品时,脑海中对产品的印象就停留在对自己留下最深刻记忆的部分。人们对产品"原形"的认识是一种对产品的"潜在想象",如果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原形的因素,即使用者对产品的潜在理解,并基于此展开设计,就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使用者对产品的感知。  相似文献   

5.
情感化设计是指能让操作者使用产品时主动地与产品产生交流并建立某种情感联系的设计方法。在产品机构置换设计的方法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产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感官中介触发情感的原理,并总结了机构置换产品主要采用的颜色、材质和形态语意三种设计表达方式来达到情感化的共鸣以及对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艳萍 《美与时代》2014,(10):63-6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必然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产品差异化战略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方式不仅能提升产品销售份额,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而工业设计能够有效增强产品的差异化,对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行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简易晾衣架为研究对象,探究简易晾衣架的多用性和美观性问题。从产品形态、产品色彩、用户需求出发剖析现有简易晾衣架的设计现状,分析晾衣架的设计趋势,并从情感化和多用化的角度尝试设计的可能性,提出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情感化和多用化理念的必要性。对简易晾衣架进行造型设计,满足用户对产品情感化与多用化的需求,达到功能多用、造型美观、色彩与环境协调,为后续同类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活中,标志随处可见,它们风格各异,其中一些妙趣横生、幽默智慧、新颖独特、形神兼备、自由灵动的标志,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标志设计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对人们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实现传达标志信息的目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因此,通过叠透、折叠、旋转、交叉等表现手法使标志设计更加趣味化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精神愉悦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潜意识设计的涵义是在设计活动初期,在原有主要功能不改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产品在其整个生命运作周期内可能会带给用户、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基于此基础,有意地对产品或产品系统添加一定的解决性元素,或舍弃产品某些不必要的功能,提高可操作度和舒适度等,让人们在使用该产品或在该系统中体验时会感到畅通无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避免人机矛盾的产生,从而达到人、物、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微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精神样态都产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群体作为微信深度用户,表现尤甚。通过分析微信舆情传播状况和特征,以探寻大学生群体审美趣味外化而成的特点,并警惕审美趣味的泛娱乐化和审美感受力的弱化,追求"浅入深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新产品开发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但创新产品并非总能得到市场的接受, 大多数的新产品扩散往往以失败告终。因此, 业界和学界对新产品采纳问题进行了诸多探索。新产品采纳过程是指创新产品从被设计制造出来, 到最终被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认识和采用的过程。对相关研究综述发现:以Rogers创新扩散模型为依据, 按采纳时间和特征的不同, 新产品采纳者可以系统分为早期采纳者和晚期采纳者, 二者之间主要从创新性、产品理解和易感性三个维度进行区分。具体来说, 早期采纳者具有高创新性、高产品理解和低易感性; 晚期采纳者具有低创新性、低产品理解和高易感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探究了各维度下影响消费者新产品采纳的具体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这三个维度出发, 结合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当前环境、消费特点等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2.
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Green Design)就是在设计阶段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13.
赵宁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22-122
随着企业营销观念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人们开始了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和时糖果包装的全新认识,糖果包装设计综合特点日趋明显,故步自封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糖果消费与包装的新要求,由此,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重新对现代糖果包装进行定住,分析其多元特征,把握其多元形式和发展趋势。好的包装设计除了要解决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外,还要着重研究消费心理并融入设计,只有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才能使该产品从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传统设计模式是建立在原有的生活状态基础上的,持续变迁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要求设计语言、设计观念的进步。在如今这个现代有机主义设计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着更健康、更绿色、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有机设计宣扬人文情怀、舍弃掉了过于刻板和冷酷的几何造型,不单对生产工艺有所要求,也重视产品功能性的体现,同时也不会忽视形式对人们使用感受所产生的影响,推崇返璞归真的产品设计,使受众的审美体验回归产品本质,让产品更具生命力。从社会环境变迁的角度来审视当下视觉传达设计,可以促进设计师以人为本、以美化生活为目的来重塑设计,重塑生活。  相似文献   

15.
结合美学、人机工程学、产品功能学、心理学、产品结构学等学科,运用符号学理论,通过整合手机产品的造型符号、色彩符号、材质符号等视觉形态来反映企业文化、经营战略与设计理念、制造水平等潜在内涵,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结合中国手机市场,探索怎样构建出比较完善的企业产品形象,从符号学中发现新元素,并用以指导生产,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手机,才能将企业推向国际。  相似文献   

16.
苗艳凤 《美与时代》2003,(12):67-69
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产品形态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结果。产品形态实际上是一系列视觉符号的传达,其造型符号具有一般符号的基本性质。产品形态可分为仿生形态、卡通趣味形态、隐喻形态和联想形态等。  相似文献   

17.
广告创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式。它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围绕广告主题把推销的产品形象化、观念化、情感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打动和说服消费者。它通过审美的方式和手段,加强了产品的艺术性,是一种寓功利性于审美中的活动。在当今社会上如“洪水”般的报纸广告中,怎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广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惊鸿一瞥,并进而使他们对广告中的商品付诸行动呢?除了商品本身质量有信誉保证外,还要抓住人们的视觉和感官。这就要靠广告创意人员的设计了。 一则好的广告首先要确立广告主题,抓住产品的重点和中心思想,考虑产品的  相似文献   

18.
产品和设计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了,设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品服务的内容之一,在现今购买的重心逐渐从产品转向服务的过程中,设计服务就成为了我们购买商品的主体,而产品用户不需要的设计服务就是"设计垃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产品围绕着我们,我们使用完产品后剩余的东西被称为"垃圾"。产品和设计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  相似文献   

19.
认识是反映和建构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8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中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主体性的倾向。主体性倾向,就是着重从主体方面来考察认识论,认为主体在认识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真正的主动者,认识是主体积极进行创造的过程。主体性倾向几乎影响了人们关于认识论一切主要问题(诸如实践、主体、主客体关系,认识过程、认识的评价和检验等)的看法,因而,这种倾向也就不可能不影响到人们对认识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童趣元素的设计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当中,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了童趣元素在设计领域的简单应用,而且也折射了当下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对童真趣味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