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转化学生不良品行的工作中,我意外地发现,有些学生的品行不良竟与家长爱面子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家长特别爱面子,把臻子看作自己虚荣心的一部分。孩子有了成绩,他就感到很有光彩。孩子有了错误,不是积极地去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害怕别人知道了自己面子不好看,不愿面对现实,不愿让别人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替孩  相似文献   

2.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课堂上和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这样训斥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看来一句无关紧要的训斥,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造成持续的阴影,从而伤害孩子的感情,侮辱孩子的人格,损害孩子的自尊。相比于体罚的伤害,有的孩子把这种来自成人侮辱歧视性语言对自己造成的伤害称为“语言伤害”。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最近…  相似文献   

3.
正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发达国家,人民生活很富裕,社会保险福利也很健全。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瑞典人似乎对孩子很小气,甚至可以说是抠门儿。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去二手市场买衣服、鞋子、玩具给孩子。家长们乐此不疲地在二手市场里采购,因此造就了瑞典十分发达的二手市场。虽然家长们对孩子表现得很小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12)
<正>[中国经济网]近日,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让人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的“育儿咨询室”里,有许多家长坐在心理医生面前,向专家询问一个合理育儿方面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应该怎样对待幼小孩子学习电脑并且沉迷于上网聊天的行为表现。心理医生的回答也不是直接的点头肯定或摇头否定,而是给出了如下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家长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近日,有记者随机调查了31闰广州的中学生家长。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影响学习”。但约有七成家长对孩子早恋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表示愿意“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积极引导孩子避免早恋带来的不利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做人"是一个基本的日常伦理观念。作为目标的"好人"和作为方法的"会做人"是"做人"的题中之义,在日常使用中显示出与现代公共生活不适应的问题。"做事"对"做人"的约束不等同于现代公共生活要求的客观性。即便如此,"做人"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观念,它越是接受符合时代共识的限制,越能焕发活力。"做人"观念起源于"家"这一独特的互动机制和关系网络,向家之外的语境扩展时不是推广某一种身份,不是推荐某一个品质,不是扩张某一类组织,具有开放的特点,这亦是它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9.
<正>“不辅导作业家庭和睦,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这是最近流行在网络上关于辅导孩子作业的一句调侃之言,有孩子的家长认为这像极了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高度关注,因为家长不仅将学习成绩看作是否赢在起跑线的标准,而且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作家庭荣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掉进情感的旋涡。因为家长有一套理论:孩子对异性发生兴趣,就一定要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前程。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情感方面的蛛丝马迹,不是搞侦察追究,就是围追堵截,采取各种手段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长。可是当下教育孩子却变成了全民的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等,“教育焦虑”变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事实表明,心理疾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而且由于孩子年龄小,心理发展还很不稳定,他们的心理更具有易感染性;孩子的许多心理疾病是由我们家长“传染”给孩子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促使我园的保教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于我园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园建于1976年,班级容量由原来的十几个孩子过渡到了60、70人、最大限度的扩充到18个教学班后,也有50多个孩子,要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我园快快乐乐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阿德勒是世界知名心理学大师,他以真实生动的事例和历经时间检验的理论,带您读懂孩子的心。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编者一、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现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无知?""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好管,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的牢骚。教育是什么?如果简单归结的话,教育就是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次,家里的地毯用旧了,我卷起来捆好准备丢掉换新的,没想到站在身后的小儿子乐朋,竟大哭起来,叫道:"地毯太可怜了,它又不是垃圾,怎么可以丢掉?"我被这出奇的同情心怔住,原来七岁的孩子将生活中的物品看成相互依存的朋友;孩子广泛的同情心十分敏锐,其中就含着虚灵的"天机"。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成人才逐渐失去朴实真切的世界。由此我想起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亲子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小别离》《小舍得》《小欢喜》等电视剧,更是将“原生家庭”“鸡娃”“隔代教育”等关键词引爆。如何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不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父母的共同焦虑。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老师,我在咨询室里见过了太多亲子冲突,也看到过许多家长因为亲子教育长吁短叹、束手无策。根据工作观察与实践经验,我认为,如果家长可以在亲子相处过程中做到“无条件”但“有边界”地爱孩子,就能有效规避许多雷区。  相似文献   

17.
<正>据1月18日"澎湃新闻网"报道:河北省邯郸市某学校八年级四名学生,因为早读迟到,被班主任徐某叫到办公室。班主任对四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为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不再重犯,徐某对学生进行处罚,强制把四位学生的头发剃光,以警示学生从"头"开始。这起"剃头事件"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学生家长表示,老师给孩子剃光头的理由竟然是上课迟到,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地教育部门得到家长反映后,对整件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心也慢慢从“唯分数教育”转移至“综合素质教育”。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推行“双减”政策的2015年,我国综合素质教育行业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而在2021年时业已突破5000亿大关。即使受疫情影响,也只在2020当年产生了数据下滑,次年立即反弹增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家长从希望让孩子“具有更强的应试能力”慢慢转变为希望孩子“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同样,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我们80后的一代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而孕育的新生命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自然谈资。同龄人和我的共感是:"我的孩子何以能够如此磨叽!"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迟迟不去做;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却总是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甚至更久;吃饭很慢,每次都能够吃上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把一小碗饭吃完,而且还要家长软硬兼施;每天早上喜欢睡懒觉,醒了也不肯起床,好话要说一箩筐,可就是不肯起床,催他起床比什么都困难……不少家长发现,虽然  相似文献   

20.
<正>家长来信:我有一女儿今年刚上初一,开学只上了一个月就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而不愿去上学了。家人同学老师劝说都无效。她自己说手机没收不是辍学的原因,那只是个导火索,早就有不上的想法。孩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学习没有压力,但她认为自己胖,同学们都很苗条,自己心里接受不了,所以每天放学回来就阴个脸,还经常偷偷地哭。她身高160厘米体重60公斤,按常理不是很胖,但是她就是总在心里想着这事,现在都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