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传讨论“B级人生”的文章,引述日本经济专家森永卓郎的论述,把人生分为三级:A级人生是“有钱没闲”,B级人生是“钱少一点点,但是有闲”,C级人生则是“因为缺钱而生活质量很差,有没有时间都已经没有意义。”他所指的“B级人生”,并非“Bad”,而是“Better”,主张降低对物质欲望及社会成就的追求,给自己更多休闲时问,享受生活,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藏品     
正搞收藏的越来越多了,此乃盛世之证明,一是说明人们有了些闲钱,有闲钱就会买些闲物放着。但这些闲物却非等闲之物,一般说,有品位的,值钱的,而且日后还能增值的东西才能叫闲物。闲物,就是没用之物。世上的东西真是怪,不是越没用越值  相似文献   

3.
小闲     
正小闲,意即稍有空闲,细碎的闲暇时光。貌似微不足道,但在忙碌浮躁的快节奏时代,能够暂且摆脱束缚、乐享"小闲",却又颇为难得,弥足珍贵。就连生于唐代的李涉,也在《题鹤林寺壁》中感叹:"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闲"竟然也要"偷得",足见"浮生"之"昏昏"。也罢,如此,方觉这"半日闲"来"强登山""逢僧话",  相似文献   

4.
花前看鱼游     
正花前看鱼游,人在花前,鱼在水中,有花,有鱼,有人,有水,一个"看"字,让这一切缀联了起来,关键词,其实就是人有闲,有情怀。闲,不等于有时间,如同通常人们所讲的没钱,多指的是没"大钱",或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不满,也可能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种躁动。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的心境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理想需要跟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否则,便成了妄想。人生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正入冬,寒风乍起,花叶飘落,一片萧条。我的阳台上的花凋零了,却不妨碍我远眺,看那难得的冬日碧空,手执一书,遐想,冥思。《小窗幽记》中写道:"水流任意景常静,花落虽频心自闲。"这句极好,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人心总是焦虑浮躁的。做不到心止如水,总想着飞黄腾达,却又不愿意全力以赴。细细品味这两句话:流水是随意的,而景物是时常静默的。花开即有花落,凋零是自然规律,心,应  相似文献   

6.
人富心穷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颇为流行:“穷得光剩下钱了!”这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还表达了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有钱的和没钱的都有一种穷感。所以有钱的人在逐年增加,社会慈善意识却在淡泊,工资在增加,贪污腐败却  相似文献   

7.
李妍是上海某高校中文系的大四女生。进入大四以来,身边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李妍却把眼光放在了找男友上。“他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家里比较有钱,人长得也帅。”通过朋友介绍,李妍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相似文献   

8.
究竟是忙好还是闲好? 依我看,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散文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古人陶渊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美国作家梭罗前去宁静安详的瓦尔登湖边,他们所向往的正是难得的闲适与惬意。  相似文献   

9.
医疗方式是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生存中的医学是自然医学,技术生存中的医学是技术医学.相对于自然医学,技术医学在手段上进步了,却离人性更远了.医学将向人文医学发展,力图实现自然、技术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做生意都想多赚钱,有的人恨不得一下子挖一座金山。为了多赚钱,不但不讲信誉,还处处算计别人。口头上有钱大家赚,心里却琢磨着怎样让别人少赚,自己多赚。更有甚者,一锤子买卖,连朋友都敢骗。怀有这两种心态的人,是永远也赚不了大钱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人就是难得轻松,既要为自己,又要为别人。中国人造字的时候,大概就知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否则怎么能构想出彼此支撑型“人”字来?不过,无论是怎样地彼此支撑,为我的本性显然是不能被丢弃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毕竟是少数先进者。凡人就好象寒冬腊月的刺猬,出于生存的自私目的,需要同伴体温的支持,但是靠得太近,彼此又会扎伤对方。所以妥协大概是为人的一个根本性的艺术。 所谓“为人处世”就是为了过日子,至多是想把平凡的日子捣鼓的更加生动灿烂一些。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可能是进攻性的,希望自己来…  相似文献   

12.
舅舅开了一家当铺,生意冷清,大家劝其关门,他却一意孤行,说,大家富了,总有遇到猝不及防的意外吧。清清闲闲,撑了几十年,舅舅把所有家当都赔进去了。  相似文献   

13.
心有常闲     
正读中学时就知道陶渊明的那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却直到中年,为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直至感到疲惫和劳累,才知道"心有常闲"是多么奢侈而珍贵!一日读书,读到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想来诗人平日里也是奔波劳碌  相似文献   

14.
《谛闲遗述语录》纂要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陈士强《谛闲遗述语录》,又名《谛公遗述语录》、《谛闲大师语录》,一册。近代谛闲著,弟子宝静辑。通行本有:上海佛学书局1995年排印本等。谛闲(1858—1932),名古虚,号卓三,以字(谛闲)行,浙江黄岩人。俗...  相似文献   

15.
境界     
有人问我,什么是境界?我说,有车,却走路上班,这是境界;有别墅,却住出租房,这是境界;有钱,却不花钱,把钱都捐了,这是境界;有名,却抛开喧嚣和名利,偏要躲起来,这是境界。家有吃不完的美味珍馐,却只吃粗茶淡饭;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却穿着粗麻布衣,面对享受不尽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却毫不动心,这就是境界啊!  相似文献   

16.
路在何方     
有一只老鼠,厌倦了枯燥单调的现状,哀叹自己闲于暗无天日的生活环境里。于是,它下定决心要改变生活方式。梳洗一番后,它拖着装有必备品的行李箱,满怀雄心壮志地踏上旅程。  相似文献   

17.
有与无     
正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这是常理。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是哲理。前者如俗话"无中生有",意即凭空捏造,后者如梁衡同志一篇哲理散文的题目——《大无大有周恩来》,也如人们平常所说的:有钱的必然无闲,无累的一定有悦。对有和无,像对得和失一样,一是要舍得:舍,有时其实就是得,或者说,没有舍,就不会有得。二是要拿得起放得下:放得下,有时其实就是舍,但与此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拥有。  相似文献   

18.
无题     
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却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虽然残酷,却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物质条件日益改善,自杀率却居高不下;娱乐方式应有尽有,抑郁症却不断增多.而从环境来说,看看这些年频频发生的各种灾难,就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恶化到多么严重的程度.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源于人的心理问题,源于人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五台山古舆图的研究中,所涉最多的就是对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研究。《五台山图》绘制精美、场面宏阔,是一幅难得的佛教胜境地图。但是,除此之外,带有明显地理要素的其他佛教胜境图却也比较少见。而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五台山圣境全图》就可以做为这方面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