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亲子配对调查了439户家庭,考察了父母性别和教养方式对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心理机制。结果:(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存在直接显著的代际传递效应;(2)父母权威性孝道正向预测父母心理控制,父母心理控制在亲子权威性孝道代际传递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3)父母互惠性孝道正向预测父母心理自主,父母心理自主主要在亲子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4)父母性别在父母双元孝道、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双元孝道之间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启明  陈志霞 《心理科学》2013,36(1):128-133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双元孝道及普遍尊老的关系。结果显示:(1)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及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对权威性孝道具有正向显著预测作用,(2)权威性孝道在父母控制性教养方式和普遍尊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关爱性教养方式对互惠性孝道和普遍尊老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父亲的情感温暖对普遍尊老具有直接作用,母亲的情感温暖通过互惠性孝道间接影响普遍尊老。父母关爱性和控制性教养方式对双元孝道和普遍尊老遵从不同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全国六城市共2327名中学生的孝道信念、亲子依恋、人际适应状况(亲社会倾向和人际疏离)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以及孝道信念、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的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均显著高于高中生;(2)互惠性孝道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与人际适应两维度的相关不显著;(3)互惠性孝道在亲子依恋对人际适应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假定父子女和假定母子女两种孝道的皮尔逊相关(r)和轮廓相似性(q)都不显著,真实父子女和母子女之间都显著正相关,假定亲子两种孝道绝对差异分数(d)处于中等水平,但假定亲子的绝对差异分数显著高于真实亲子;(2)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亲和母亲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能分别正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仅能正向预测子女互惠性孝道,但父母权威性孝道相似性对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预测都不显著。据此研究结果,文化刻板印象对亲子孝道相似性的影响效应较小,但亲子真实的孝道代际传递效应较高,以及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有利于子女互惠性孝道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启明  陈志霞 《心理科学》2016,39(5):1216-1222
基于代际传递的视角,入户配对调查了439户亲子被试,构建并检验了物质主义对双元孝道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1)亲子的物质主义都显著负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2)物质主义存在较强的代际传递效应,且父母物质主义以子女物质主义为中介变量间接负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存在较强的代际传递效应,子女物质主义在其中起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但父母物质主义的调节效应未达显著水平。据此结果,揭示亲子的物质主义对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的多重负面影响路径,这对学校和家庭的孝道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代际传递的视角,入户配对调查了439户亲子被试,构建并检验了物质主义对双元孝道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1)亲子的物质主义都显著负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2)物质主义存在较强的代际传递效应,且父母物质主义以子女物质主义为中介变量间接负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存在较强的代际传递效应,但子女物质主义在其中起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父母物质主义的调节效应未达显著水平。据此结果,揭示亲子的物质主义对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的多重负面影响路径,这对学校和家庭的孝道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家师关系是家校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对北京1366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连续两年的测查,旨在探讨师生关系在家师关系对小学生学校态度影响间的中介作用,并分析父母差异。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均能负向预测学校回避,家师联系频率均能负向预测学校喜欢;(2)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能正向预测学校喜欢、家师联系频率能正向预测学校回避,而父亲报告的这两条路径均不显著,存在父母差异;(3)师生关系在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对学校喜欢和学校回避的影响中均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6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探索、环境探索、自我-环境匹配度探索、探索意向间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行为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其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父亲监控维度为正向预测,而父亲惩罚严厉维度是负向预测;(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有独立的预测作用,还通过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这一变量。  相似文献   

10.
采取双元孝道量表、祖孙关系量表和老人刻板印象量表调查了15到38岁的1610名被试,探讨双元孝道与老人刻板印象的关系及祖孙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与情感性团结、关联性团结、老人能力刻板印象和老人热情刻板印象之间显著正相关;(2)权威性孝道主要直接预测老人能力刻板印象,而互惠性孝道主要直接预测老人热情刻板印象,以及祖孙关系在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与老人的热情和能力刻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权威性孝道主要以关联性团结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老人刻板印象,互惠性孝道则能以情感性团结和关联性团结为中介变量间接预测老人刻板印象;(4)性别在双元孝道对祖孙关系和老人刻板印象之间起显著调节作用,但年龄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估、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全国三大片区13所中学的1337名青少年(7~12年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公正世界信念和问题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负向预测问题行为;(2)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问题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父母情感温暖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问题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45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独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显著优于非独生家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父母冲突没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母子亲密与母子冲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父子亲密与父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母子亲密在父母冲突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没有差异,母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仅在独生子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母亲应尤其注意将父母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消化在夫妻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555名小学四到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控制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以及儿童自我控制在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六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且情绪症状显著多于四、五年级;男生多动−注意缺陷水平显著高于女生;(2)父母行为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而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积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儿童消极心理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儿童自我控制在父母控制(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在父母控制与儿童情绪症状关系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文版),测量了429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并对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父亲温暖、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父亲惩罚、严厉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创造思维,母亲教养方式与之呈现出相似的预测模式;(2)自我概念在父亲惩罚、严厉与独创性间起中介作用;(3)在自我概念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自我认同在父母温暖、理解/父母惩罚、严厉与创造思维间起中介作用。作者着重探讨了父母惩罚、严厉,自我概念与创造思维的关系以及对父母教养子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24013名10~15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显著,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促进作用更大,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削弱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以446名服刑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青少年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其情绪适应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服刑青少年的情绪适应状况较差,抑郁水平较高,生活满意度较低;(2)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显著正向地预测其生活满意度;(3)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支持和抑郁、生活满意度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服刑后青少年的父母支持既可以直接促进其服刑期间的情绪适应,又可以通过提升其公正世界信念来促进其服刑期间的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19.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亲子女性别、子女年龄对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分别在父亲、母子与子女之间具有相似传递模式,但母亲互惠性孝道还能够预测子女权威性孝道;(2)子女性别能显著调节整个模型,母亲互惠性孝道能预测男性子女权威性孝道,但不能预测女性子女的权威性孝道,且母子之间互惠性孝道传递效应显著高于母女,并显著高于父子之间的同一路径系数;(3)子女年龄对模型的部分路径系数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母亲互惠性孝道仅能预测成年子女权威性孝道,母亲对成年子女的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父亲对成年子女,而父亲对青少年子女的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效应显著高于其对成年子女。据此研究结果,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是影响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重要“传递带”。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亦为从父母教育卷入和数学态度角度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初步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