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无聊倾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9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以积极应对与无聊倾向为中介变量,公正世界信念不能直接显著预测学业倦怠,无聊倾向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以消极应对与无聊倾向为中介变量,公正世界信念能负向显著预测学业倦怠,消极应对与无聊倾向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积极/消极应对-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中均成立,且达到显著性水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公正世界信念对学业倦怠的作用机制,并为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缓解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网络使用状况问卷对6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独特效应及其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PIU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压力性生活事件对于大学生PIU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会影响大学生PIU,具体而言,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显著负向预测PIU,消极的应对方式能显著正向预测PIU;(3)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PIU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宝娟  郑清 《心理科学》2016,39(3):621-627
为考察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网络成瘾量对随机抽取的341名大学生表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焦虑中介了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的关系;(2)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而积极应对方式并未中介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所以,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正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自尊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排斥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2)正念能够调节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及自尊的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在低正念个体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消极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个体抑郁的风险,而正念能够弱化网络社会排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理论和乐观的保护性作用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自尊;(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还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乐观的调节,相对于乐观水平高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乐观水平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4)此外,在乐观水平高的个体中,上行社会比较对自尊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是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健康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感恩对生活满意度的独特预测作用,在应对方式、自尊、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中探讨哪些中介变量可能是感恩能够独特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原因。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大五人格简版问卷(NE0-FFI)测量338名大学生。结果:(1)控制性别、人格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消极情绪的回归效应不显著;自尊和积极情绪的回归效应显著。(2)控制性别、人格后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自尊和情绪的对比中介效应显著。结论:(1)应对方式、消极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等中介变量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可能受人格的影响。(2)自尊可能是感恩能够独特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原因,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体像烦恼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恋爱压力量表对550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体像烦恼、自尊和恋爱压力的结构方程,考察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和恋爱压力之间相关显著;(2)大学生体像烦恼对自尊和恋爱压力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自尊的预测是负向的,对恋爱压力的预测是正向的;(3)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17),即体像烦恼直接对恋爱压力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恋爱压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索了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以71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儿童自尊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尊;母亲温暖、拒绝、惩罚的教养方式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青少年的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上述中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相比男生,母亲温暖的教养方式更显著正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母亲拒绝和惩罚的教养方式更显著负向预测女生的学业自尊。提升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于促进母亲的积极教养和降低母亲的消极教养,进而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大学生学校认同对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系列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与因果关系,并检验了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校认同对其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集体自尊在大学生学校认同对责任感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个体自尊无显著中介效应。这表明大学生学校认同通过形成集体自尊而提升其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57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物质主义和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青少年物质主义及其各维度与幸福感和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物质主义与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尊在物质成功和物质中心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物质快乐与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物质主义通过降低自尊间接影响个体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1)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自尊和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3)EQS5.7b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师生关系和自尊在中学生亲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地区八所普通中学的27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中学生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且还通过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5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完美主义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2)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预测受到个体自尊水平的调节,相比于低自尊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自尊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预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工作倦怠量表对广州市425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对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对小学教师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其作用路径为:核心自我评价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间接影响情感耗竭,核心自我评价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间接影响人格解体,核心自我评价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成就感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嫉妒的影响,以及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大学生嫉妒问卷调查了438名在校大学生。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可显著正向预测嫉妒,并间接通过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嫉妒。(2)父母情感温暖间接通过生活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嫉妒。(3)父母过度保护可显著正向预测嫉妒(直接、总间接),但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单独、链式中介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