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向慈  王恩国 《心理学报》2014,46(12):1871-1879
概念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身认知理论认为, 在概念加工过程中, 个体会以具身模拟的形式对概念所暗含的空间方位信息进行理解。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抽象权力概念加工时的激活特点。实验首先要求被试对出现在屏幕中央的词进行权力高/低判断, 接着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呈现一个字母(“m”或“n”), 要求被试对目标物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发现, 当权力词隐喻的空间特性与目标物出现的位置一致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N1波幅, 不一致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P3波幅。该结果提示, 抽象权力概念加工时会产生自动激活空间上-下意向图示, 对权力词的加工影响了随后字母位置的判断, 并将空间注意指向了与意向图示相一致的位置, 从时间加工进程看, 起始于早期的知觉识别并一直持续到晚期的高级认知加工阶段, 权力概念加工具有内隐性。  相似文献   

2.
陈思思  克燕南  蒋奖  肖潇 《心理科学》2014,37(2):388-393
通过两个反应时实验,探讨权力的垂直方位表征对权力判断的影响。实验1发现,当权力词汇出现的位置(电脑屏幕上方或下方)与权力的空间隐喻一致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上方),相比于隐喻相反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下方),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重复了这一结果,并进一步发现,隐喻一致促进被试的反应,隐喻相反抑制被试的反应。这表明权力的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会影响权力信息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权力概念垂直空间隐喻表征激活的条件。实验1发现,在权力判断任务中,具有直接权力关系的相关词对和间接权力关系的无关词对都可以激活隐喻表征。实验2使用相关判断任务,只有相关词对激活了隐喻表征。这说明对词汇进行语义加工并理解权力关系是激活隐喻表征的重要条件。实验3引入水平方向干扰,并将被试的注意转移到干扰信息上,结果仍然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表明垂直空间线索不是隐喻表征激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罗文波  齐正阳 《心理学报》2022,54(2):111-121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 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 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 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也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 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词汇具体性影响情绪名词加工的晚期阶段, LPC波幅能够分辨出不同情绪效价的抽象词, 对于具体词仅能区分出情绪与非情绪, 这说明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负载了更多的情绪信息, 反映出对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3个实验考察权力概念的空间大小隐喻效应。实验1采用Stroop经典实验范式的变式,考察了权力概念与空间大小维度具身的内隐关系;实验2采用社会情境实验范式,确认了在社会情境模式下,空间大小对权力概念加工的影响;实验3通过概念启动和知觉判断任务,证实了抽象权力概念的加工对空间大小知觉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权力与空间大小之间存在隐喻关系,权力强的被知觉为空间上大的,而权力弱的则被知觉为空间上小的。(2)权力空间大小隐喻效应具有双向性,空间大小会影响权力概念的加工,权力概念的加工也会影响到空间大小的知觉。  相似文献   

6.
王锃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5):538-545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 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 发现在意识层面, 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 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部。实验2采用无关任务法, 对实验词语作褒贬义判断, 实验结果发现, 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上方(相对于下方)时, 被试对道德词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短; 不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下方(相对于上方)时, 被试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则短。实验3通过记忆任务发现, 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高估了相继出现的客体的高度和长度, 不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低估了其高度和长度。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既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又可以在意识的层面显现;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会影响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的估计, 表现为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和发展,道德隐喻的研究焕发新活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红白颜色、左右位置和正斜字体三个维度考察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实验1的结果显示,红白颜色可能并不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表征。实验2表明,左右位置与道德概念交互作用显著,左边、右边位置分别与不道德概念、道德概念存在一致的隐喻表征。实验3发现,正斜字体对道德概念的判断具有干扰作用,正体字与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斜体字与不道德词汇隐喻表征一致。研究表明:左右位置、正斜字体与道德概念存在一定的隐喻联结。  相似文献   

8.
左右结构单字词(2R词)中的部件和双字词(2C词)中的字都是构词成分。有研究表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部件的相对位置影响2R词的识别,字的相对位置却不影响2C词的识别。在其他任务中,2R词中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似乎也是可以忽视的。 词是语义表征的基本单位。和启动词汇判断任务相比,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可能更有利于测量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间的语义联系。我们采用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对大学生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并对同一目标词使用了三种启动刺激:和目标词所指事物同属一概念范畴的样例词(语义启动)、语义启动的逆序非词和目标词的逆序非词。 结果发现,不论2R词还是2C词,三种启动刺激对被试判断目标词所指事物是否有生命性的反应有显著性影响,而且,三种启动刺激在启动效应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激活有无生命概念表征的时候,指具体事物的单双字词有相似性。 结论是,在2R词和2C词识别的早期阶段,熟练读者对词及其构成成分语义信息的提取是同时进行的,构成成分的位置信息不重要。毕竟2R词和2C词结构成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未来需要探究2R词和2C词成分位置信息何时得以加工。  相似文献   

9.
左右结构单字词(2R词)中的部件和双字词(2C词)中的字都是构词成分。有研究表明,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部件的相对位置影响2R词的识别,字的相对位置却不影响2C词的识别。在其他任务中,2R词中部件的相对位置信息似乎也是可以忽视的。词是语义表征的基本单位。和启动词汇判断任务相比,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可能更有利于测量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间的语义联系。我们采用启动语义归类任务对大学生进行了两项实验研究,并对同一目标词使用了三种启动刺激:和目标词所指事物同属一概念范畴的样例词(语义启动)、语义启动的逆序非词和目标词的逆序非词。结果发现,不论2R词还是2C词,三种启动刺激对被试判断目标词所指事物是否有生命性的反应有显著性影响,而且,三种启动刺激在启动效应大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激活有无生命概念表征的时候,指具体事物的单双字词有相似性。结论是,在2R词和2C词识别的早期阶段,熟练读者对词及其构成成分语义信息的提取是同时进行的,构成成分的位置信息不重要。毕竟2R词和2C词结构成分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未来需要探究2R词和2C词成分位置信息何时得以加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具身隐喻的角度, 探讨了软硬触觉经验与男女性别角色认知的交互影响。实验1采用行为实验法, 考察了软硬的触觉经验对性别分类的影响; 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范式, 探讨了男女性别角色词的加工能否激活软硬的隐喻表征; 实验3通过概念启动和知觉判断任务, 考察了性别角色词的概念加工对物体软硬知觉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性别分类表征和社会性别角色表征可通过软硬进行隐喻表征; (2)性别角色词概念的加工会影响物体软硬知觉的判断, 认知判断存在具身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行为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道德的重量具身效应及“重量-道德”隐喻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参考内隐联想测验的逻辑,采用联合分类反应任务,在默认的“重量-道德”隐喻表征情境(实验1)和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启动情境(实验2)中,要求被试分别使用轻鼠标和重鼠标对道德/不道德词进行分类判断,考察鼠标重量对道德概念的加工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默认情境中,“重-道德,轻-不道德”的联合分类条件比“轻-道德,重-不道德”条件的分类反应时更短,并伴随有更大的脑电晚期正成分(LPC),而在启动道德垂直空间隐喻后,两种联合分类条件下的反应时和LPC结果出现反转。本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概念的加工会受到重量经验的影响,“重量-道德”具身效应具有心理现实性,且重量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引导并调节了这种具身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的空间—效价一致性范式的基础上,控制向上或向下看的动作趋向及幅度大小,探讨身体动作趋势对空间—效价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分别在屏幕上方视野或下方视野进行词汇道德效价的判断。结果表明,在屏幕的上方视野和屏幕的下方视野不道德词汇都出现了空间—效价一致性效应,而道德词汇只在下方视野出现了一致性效应。实验二将注视点居于屏幕中央,改变词汇上下位置之间垂直距离的大小。发现在小间距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一致性效应,但是在大间距条件下一致性效应消失。综合两个实验表明,道德词的空间—效价一致性效应同时受到概念隐喻和极性相关的影响,当空间极性不明显时,概念隐喻的影响较大,而空间位置极性较明显时,空间位置极性会掩盖概念隐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个实验探讨宽容概念与大小概念之间的隐喻关系。实验1采用Stroop范式验证了宽容概念的大小隐喻效应;实验2采用IAT范式,证实了被试对宽容概念的加工会影响他们的大小感知,从而表明了人们对抽象概念的加工会影响对具体概念的感知。实验3采用社会情境范式表明,此隐喻效应会影响被试对图片中陌生人物宽容性的感知,证实了该隐喻表征的社会性。结果表明,宽容概念存在大小隐喻表征且该隐喻表征具有双向性及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2个实验,初步探讨汉语声音概念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实验1先视觉呈现声音概念词,要求被试对随后在屏幕上方或者下方呈现的图形进行形状判断;实验2要求被试先对声音词进行音高判断,再判断图形。结果只在实验2中发现隐喻表征,说明声音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需要一定的条件。后期问卷调查后发现,声音词普遍存在多种表象,且声音并不是首先激活的。意味着声音词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需要较高的声音音高维度的语义凸显度,需对声音概念进行较深层次的语义加工,才可激活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涉及的空间关系判断包括上下关系判断、远近关系判断和距离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道德词的反应快于不道德词;在空间下方时,不道德词的反应快于道德词;(2)远近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个体更倾向于将道德词判断为"远",即道德词更偏上;在空间下方时,没有显著的偏向;(3)在距离判断中,个体对道德词的判断出现显著的向上偏移,对不道德词的判断则出现显著的向下偏移。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会影响个体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是"道德是上"的隐喻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上"的偏移效应;而"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则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下"的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17.
沈曼琼  谢久书  张昆  李莹  曾楚轩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14,46(11):1671-1681
采用空间启动范式考察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是否激活空间信息, 即是否存在空间隐喻。实验1探讨单通道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 实验2则探讨跨通道二语情绪概念理解中的空间隐喻。实验1中让32名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先看一个英文情绪词, 接着进行视觉空间位置判断, 最后再让被试判断之前呈现的情绪词是积极词还是消极词。实验2中40名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完成跟实验1类似的任务, 不同之处为英文情绪词以听觉形式呈现。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跨语言和跨通道的情绪词的空间隐喻受到空间位置方向的影响。垂直位置方向上, 二语情绪词在单通道和跨通道中都表现出了空间隐喻; 水平位置方向上, 二语情绪词没有表现出空间隐喻。该结果说明了情绪概念的空间隐喻会受到个体经验的影响, 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双向映射。实验1采用面孔图片和道德词汇的匹配记忆任务发现,道德词出现在上方时,被试对词语和面孔的匹配再认率更高;不道德词出现在下方时,被试对词语和面孔的匹配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证实了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实验2通过道德评价任务发现,被试倾向于把空间上方出现的面孔评价为更加道德,把在空间下方的面孔评价为更加不道德,证实了空间信息对道德评价的影响。实验3采用带有空间位置信息的词语记忆任务。结果表明,在位置判断任务中,被试更多地将道德词判断为在上方出现过,更多地将不道德词判断为在下方出现过。结果显示词语的道德色彩影响了空间信息判断。研究结论: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道德概念和空间概念之间存在双向映射。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概念隐喻表征:来自大小与颜色隐喻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从多重隐喻角度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权力的大小隐喻及颜色隐喻,包括2个实验。实验1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大小隐喻表征。实验1a发现在高权力用大号字体、低权力用小号字体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1b发现被试进行高权力与大方块属性词联结、低权力与小方块属性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颜色隐喻表征。实验2a发现高权力用金色、低权力用灰色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b发现被试进行高权力与金色方块属性词联结、低权力与灰色方块的属性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结果表明: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中,抽象的权力概念可以通过大小、颜色进行隐喻表征。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倾向于将高权力用大、金色进行隐喻表征,而将低权力用小、灰色进行隐喻表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抽象道德概念的空间形象性效应, 以及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对该效应的影响机制及其加工进程。实验1检验词对空间位置对道德词对语义判断(反义程度)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符合空间形象性呈现条件(即道德-下, 不道德-上)诱发了较大的N400, 并且词对语义判断的反应时较长; 实验2检验词对语义的反义程度对道德词对空间形象性判断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语义无关词对诱发了较大的N200和N700, 并且词对空间形象性判断的反应时较长。研究结果表明, 抽象道德概念的加工能够表现出空间形象性效应, 该效应由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共同塑造, 前者在概念加工过程中优先被激活并发挥持久影响, 后者仅在概念加工的中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