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悟真篇》著于何地以道、释、儒三教一理,阐述气功理论的经典著作《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祖”,作者北宋张伯端因而被誉为中国古典气功学的主要奠基人。自南宋以来,为《悟真篇》作注者凡数十人,由于正史无载,道书语焉不详,历代作注者对张伯端的生平及《悟真篇》的成书之地,一直未有定论。近读樊光春发表在《中国道教》1991年第4期的大作《张伯端的生平考辨》,认为张伯端修成内丹,著《悟真篇》和《金丹四百字》等著作,是在今陕西紫阳县的紫阳洞中,其依据是援引《神仙通鉴》所载:“往荆南访都运马处厚,得其资材,择兴安之汉  相似文献   

2.
张阳 《中国道教》2014,(2):53-55
正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张伯端生平正史中皆不见其传,《正统道藏》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称《仙鉴》)卷49记载: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  相似文献   

3.
《灵宝毕法》是钟吕金丹派秘典,其书奠定了宋元以降内丹学的理论功法,宋代内丹家“皆祖述钟吕”,盖有取于此书。然时人常推尊张伯端的《悟真篇》,殊不知张伯端语多恍忽,了不将功法示人。明代天师张宇初即评说:“张之书多文而隐”①。而《灵宝毕法》则不然,名曰《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唯因“秘传”,反将内丹功法诀要“泄露”无遗。如所周知,普通内丹书不但含混、模糊,且多用隐名,而《灵宝毕法》一书不仅讲具体功法,且对内丹隐名、术语作释。此二者均属罕见之举,亦为本书的特色,对于修道者颇具操作意义。《灵宝毕法》相传为钟离权得之于终…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张伯端《悟真篇》有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可见自古以来,《五千  相似文献   

5.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后改用成,号紫阳,浙江临海人。张伯端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张伯端自幼熟读儒、释、道三教经书,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以及悟道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饱学有识之士。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悟真篇》、  相似文献   

6.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本文对《悟真篇》的作者、基本内容、理论渊源、修炼实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再论张伯端师承刘海蟾许寿霖北宋学者张伯端(983~1082年)集内丹功法之大成,著《悟真篇》,和誉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齐名,独领风骚九百年,至今还没有一本气功书超过它的水平。此书为性命双修的全真教奠定理论基础,因而又被尊奉为道教南宗开山...  相似文献   

8.
自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问世以来,注家蜂涌。南宗翁葆光亦给《悟真篇》作过注。翁氏认为性命要双修,不过,他重在修命。其注在论及内丹修炼原理及药物来源、内丹上的特殊空间观、先后天模型、炼丹的两个主要步骤及离中阴的问题等修命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翁葆光的注在宋代诸多《悟真篇》注解中,理论最为深刻和系统。翁氏成为对当时和后世给该文作注的影响最大的内丹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21—23日,我所卿希泰、李刚、唐大潮、张泽洪、段玉明、丁培仁、张钦、李裴、郭武等赴“南宗祖庭”天台山参加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张伯端的生平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卿希泰)、《道教生命哲学的超越性》(李刚)、《明代杭州道士周思得及其灵官法考述》(张泽洪)、《南宋杭州的开封宫观》(段玉明)、《<洞玄灵宝定观经>与司马承祯的“坐忘”修炼法》(丁培仁)、《论道教养生学的哲学基础》(张钦)、《罗隐<太平两同书>美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主教》2002,(6):44-44
教宗于10月16日颁布《玫瑰童贞圣母》,为传统的玫瑰经十五端增辟[光明五端],使之成为二十端的经文.并宣布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为[玫瑰经年]。  相似文献   

11.
张伯端是北宋时道教著名学者,内丹术之集大成者,全真教南宗始祖。由于他本人在生前没有建立系统的宗教团体,所以留给后人的生平材料十分零碎。在近世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论著中,相互抵牾和可疑之处比比皆是。为求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晰和近于准确的线条,特作如下考辨。(一)天台人还是临海人关于张伯端的籍贯,历代有“天台人”(《仙术秘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体道通鉴》)、“天台缨络街人”(《悟真篇集注例言》,《粤西金石略》;《历代神仙通鉴》,以下简称《神仙通鉴》)、“台州人”(《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12.
香港同胞阮适庆、汪颖丽伉俪,向天台山桐柏鸣鹤观,赠送明代《正统道藏》一部,共61册,于五月二十八日,由香港空运至杭州,二十九日送至天台山鸣鹤观。天台山桐柏宫,是中国道教全真道南宗的发源地。桐柏宫,系唐景云二年(711),由司马承祯所建,被道家称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后世天台山张伯端一派,以炼养为主。  相似文献   

13.
海外信息     
教宗于10月16日颁布《玫瑰童贞圣母》,为传统的玫瑰经十五端增辟[光明五端],使之成为二十端的经文,并宣布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为[玫瑰经年]。这道牧函名叫《玫瑰童贞圣母》,内容在阐述他为传统的玫瑰经十五端增辟五端,使之成为二十端的各种理由。教宗在签署牧函之后,并向普世教会宣布今年10月至明年10月为[玫瑰经年]。为了这个重要的日子,教宗特别请意大利南部庞贝城玫瑰圣母大殿把供奉殿内的显灵迹的玫瑰圣母像护送到罗马圣伯多禄广场,让各国的朝圣人士瞻仰。  相似文献   

14.
正紫阳真人张伯端,一名用诚,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张真人本末》~1、《悟真篇记》~2等文载其事迹大略。所著《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所推为正宗"。~3《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27首,含《西江月》词25首,《满庭芳》1首,《解佩令》1首~4。词中藏道家修持之诀,宋元以来,屡有注解。但言词者以为"词至此亦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新史料文献,考察了明代林兆恩三一教与道教南宗的关联。林兆恩拜莆田道士上阳子卓晚春为师,时常往来于道教南宗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一带,对南宗宗师十分敬仰,所修习的内丹功法乃钟吕、张伯端、白玉蟾、陈致虚一系的南宗丹法;林兆恩对道教南宗祖师的经典十分熟悉,其《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多援引南宗丹道思想来论证其"三教合一"的"道理";林兆恩的"艮背心法"功法与道教南宗有密切关系,《九序心法》中的道教内修元素主要是指道教南宗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世宗雍正皇帝笃好禅学,对道教方术亦有兴趣.在儒家理学统治思想界的清代,他是对佛、道二教扶植最多的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尤其是雍正八年(1730)重病愈复之后,至十三年(1735)八月驾崩之前,他极力提倡三教同源之说,驳斥儒学臣僚辟佛老为异端的偏见,而对宗(禅)、玄(道)二门则颇为关照.数年之中,编修经书语录,封赠禅僧道士,敕建寺院宫观,御制庙额碑文等优崇礼遇不断.雍正帝特别优崇的道士有两位,一个是宋代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一个是当时的龙虎山法师娄近垣.他们的著作被收入雍正帝主编的《御选语录》,两人同年内被加封为“真人”,而且拨帑银遣官修建其道场.他们所代表的道教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因此一度兴盛.雍正帝宠待妙正真人娄近垣的史料,大多已收入乾隆五年娄氏所编《重修龙虎山志》,事实记载明确.紫阳真人张伯端受礼遇的史实则受学界关注较少,事件始末有不明之处.笔者近来从清代官方文件中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资料,可以揭明雍正帝优崇紫阳真人的原因和史实,写出来供学界同行参考.此外,雍正帝优待紫阳真人、修复紫阳道场的举措,还牵涉到清代另一位道士——龙门派宗师范青云的行迹,可为研究清代龙门派提供一些资料,故一并加以考查.  相似文献   

17.
"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北宋吕端因被后人写入这副对联而闻名。"大事不糊涂"是宋太宗赵光义对吕端的评语,宋人文籍中多有记载,后被载入《宋史·吕端传》。宋太宗想任命吕端为相,有人反对,理由是"为人糊涂",太宗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提拔了吕。从反对意见看,吕端的"糊涂"在当时很出名。"糊涂"一是表现在对官场的官位、排名等毫不介意。吕端为相前任参知政事  相似文献   

18.
烟萝子是内丹学史上重要的理论家。他的认识实践上承司马承祯与吴筠,又影响了张伯端的丹道学说。通过对各种零散文献的收集整理,基本可以勾勒出烟萝子的认识轮廓。虽然其精神贡献长期湮灭不彰,但是随着对内丹学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入与全面,烟萝子的劳作必然将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会真记》全名《西山群仙会真记》,乃唐代道士施肩吾所撰,是内丹修持派中的名著。曾在《旧仙传》中称吕岩之后,有施肩吾撰《会真记》以继之也。该记分二十五篇,乃西山得道仙真“阐扬妙蕴”,演说玄机,发明太上至言。超凡入圣之道“的重要著作”。对后来学道之士的影响极大。现代就其“养生益寿”的论述,综合于后,对有志于丹道修炼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无为养心张伯端在《悟真外篇》中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手足。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因为从道家身国同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与儒、释二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建构起中华民族的人文性格和价值取向。自东汉末年创立以来,道教就宗派纷呈、派别众多。南宋以降,金丹派开始出现"南宗"与"北宗"的分野。北宗指由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而南宗则尊奉北宋张伯端的内丹学说,故又称为"紫阳派"。相对于北宗而言,有关南宗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