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任被破坏后如何修复是当前信任研究中未解的问题之一。有效的信任修复应关注整个关系, 包括信任、消极情感和消极行为三方面的内容; 修复结果可能出现矛盾状态, 且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被彻底修复。现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理论过程主要有归因、社会平衡和结构, 其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单方向交互作用的转换, 当前研究更关注修复策略与修复效果之间的调节变量。今后研究应重视归因、人际和结构过程的整合, 尝试结合现场跟踪研究和个案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外部效度, 以及考虑时间、社会情景和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组织内信任的维持与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组织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间的沟通, 增强组织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 而信任违背与不信任则会给组织造成巨大的经济、情感和社会成本消耗。因此, 信任破坏后的修复就变得十分重要, 也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组织内信任是一个多水平的结构, 它的建立与维护受到个体、人际、组织等不同水平的多种变量的影响。信任违背后的修复策略有很多种, 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明确组织内信任的概念, 完善研究工具以及进一步探讨更多影响信任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是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已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直和/或能力违背方面,关注特定信任修复策略的修复效果。本研究以修复机制划分修复策略,考察不信任的约束策略及信任的展示策略对于正直违背和善心违背的修复效果差异。以40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情景模拟法操作违背类型和修复策略,结果显示:组织信任的正直违背比善心违背破坏性更大,更难修复;约束策略对善心违背的修复效果显著高于对正直违背的修复效果;对正直违背来说,展示策略相对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信任与自主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样态.传统家长主义模式,强调医生的绝对权威与患者的信任,拒绝患者自主;患者权利意识的觉醒,社会对医疗界不信任的增加,催生了患者自主,它成为医患之间对话的绝对权威.然而,自主的独立性、人际交互的陌生化以及信任的脆弱性,致使自主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在现代性语境下,医患信任是实现患者自主的前提;自主的道德性为医患信任提供了基础,这二者为自主与信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尝试以古代"就医方"为考察对象,凭借中国古代众多医学事迹和医家言论史料,深入剖析古代社会"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侧重于病患及其亲属朋友两类群体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透视古代医患关系信任环节构建的历史面貌,期冀为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医患信任通常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以及医方的资质能力和对职业精神的坚守密切相关.通过对医疗机构资金来源与医生的激励机制、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医患关系的密切程度、医疗信息公开化和行业监管等因素的分析,揭示导致中国与新西兰的不同医患信任状况内在因素,进而为改善我国现有医患信任危机提供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医患之间的信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生了患者或其家属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这一暴力现象有众多的因素,其中医患之间信任机制的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与医患沟通机制;再次,亟待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最后,在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结构和测量工具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患方视角而相对忽视了医方信任测量;测量维度上存在各种不同指标,主要涉及医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和行为,以及二者对医患关系亲密程度感知的心理结构。总结不同视角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医患信任关系的总体概念框架和医患信任测量的整合模型,旨在构建医患信任测量的总体框架及测量指标,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信任修复的时间阶段模型来看,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信任违背发生后的修复策略及效果,而鲜有研究从违背前的视角对此展开探索。为检验社会善念能否作为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其修复效果的边界条件,本研究采用Somi范式操纵违背方的社会善念,通过让信任方完成信任博弈游戏来考察其感知到的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效果及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感知社会善念有助于促进受损信任的修复,感知高(vs.低)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实验2发现社会距离调节了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面对社会距离远(vs.近)者的信任违背,感知到高社会善念的被试有更好的修复效果;实验3不仅再次验证了前两个实验的发现,还进一步发现时间距离调节了社会距离与感知社会善念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即当社会距离远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短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当社会距离近的违背方回应时间距离长时,感知高社会善念的被试修复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违背发生前信任方感知到违背方的社会善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信任,但其效果受到社会距离与时间距离的制约。这些发现对未来探讨信任修复的事前策略及社会善念理论的应用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医方角度解读医患信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广东及海南省3个市不同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揭示不同等级医院的服务模式、医务人员权利保障情况及患者社会人口特征等都会影响医惠信任,进而为各级医院开展医患沟通培训和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权利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importance of an ethical choice in the design of a given technology. As—among various possible examples—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shows,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rust, law, and technology can become either an empowering factor for business and individuals or a tool for infringing human rights. It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not to lose focus on the fact that every technology is a human byproduct, and that when a technology fails, it is mainly a human fault.  相似文献   

15.
Trust     
Children rely extensively on others' testimony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However, they are not uniformly credulous toward other people. From an early age, children's reliance on testimony is tempered by selective trust in particular informants. Three- and 4-year-olds monitor the accuracy or knowledge of informants, including those that are familiar. They prefer to seek and endors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someone who has proved accurate in the past rather than someone who has made mistakes or acknowledged ignorance. Future research is likely to pinpoint other heuristics that children use to filter incoming testimony and may reveal more generalized patterns of trust and mistrust among individual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追求规则、秩序的本能,有秩序的环境是否能提高人们的信任水平呢?本文的具身性研究思路将社会学中抽象的“秩序”具体化为任务操作,以197名大学生为被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完成秩序程度不同的连线任务,然后通过投资博弈任务测量被试信任水平。结果显示,(1)秩序线索影响信任水平,强秩序线索能提高个体信任水平;(2)秩序线索对信任的影响因个体性别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秩序线索的差异只影响女性信任水平;不同秩序条件下的男性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经济人信念认为人是自私的与理性的,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人际信任。然而,以上研究均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启动研究,限制了结论的可推广性。本研究编制了经济人信念量表,测量了351名成年被试的经济人信念及他们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以及其子女的信任水平,以考察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和其子女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究所编制的经济人信念量表信效度良好;(2)父母和儿童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了一定水平的信任;(3)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其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4)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男孩在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主要表现为父亲的经济人信念能够负向预测男孩的投资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