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钉;18枚侧快螺钉置钉准确,无侵犯横突孔、神经孔或小关节的现象.导航辅助置入螺钉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自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应用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96例,年龄20岁~63岁,平均40.5岁,其中男60例,女36例,按照AO分型,A型54例,B型30例,C型1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B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C组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疗效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远端斜位透视锁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避免了过多的医源性辐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探讨成年人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年人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使用双钢板治疗3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10例,C2型17例,C3型5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行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尺骨鹰嘴截骨19例,经翻肱三头肌舌形瓣13例。手术顺序:先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选用肱骨远端内外侧解剖钢板相互垂直固定肱骨髁内外两柱。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周~16周,28例术后功能良好,2例关节间隙狭窄,2例骨化性肌炎,无尺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发生,优良率87.5%。成年人C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构复杂,相互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及效果都优于其他固定方式,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不同植骨方法的临床疗效,2002年1月-2006年9月,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140例.比较分析各组伤椎高度矫正丢失,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丢失,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4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不同植骨融合方法,可以减少单纯内固定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并发症.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临床治疗优于脊柱后方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不同植骨方法的临床疗效,2002年1月-2006年9月,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140例。比较分析各组伤椎高度矫正丢失,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丢失,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4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不同植骨融合方法,可以减少单纯内固定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及腰背疼痛并发症。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临床治疗优于脊柱后方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尽管交锁髓内钉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它还是在对普通髓内钉"扬弃"之后发展而来的.虽然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扩髓与非扩髓及静力性固定与动力性固定各自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新事物,交锁髓内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缝合复位技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自2005年3月至2011年7月应用髌骨骨折片缝合复位的方法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患者共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3岁~62岁,平均42.2岁。1例为开放性髌骨粉碎骨折,其余为闭合性髌骨粉碎骨折。1例开放骨折采用横切口,其余采用纵直切口。暴露髌骨骨折后,用可吸收缝线紧密缝合骨折片,缝合的同时骨折得到复位及固定,后加用其他内固定器械加强固定。术后早期开始屈伸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4个月,平均13.4个月。8周随访均达到临床愈合,2个月~3个月(平均2.8个月)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采用Bostman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21例,良3例,优良率100%。因此采用缝合复住技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关节面复位固定好等优点;配合内固定器械固定,使粉碎骨折复住后固定更稳定,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对比不同手术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收集我院自2008年10月到2012年12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双盲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采用Jakim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同时对随访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分.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0.45±5.14)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42±8.14)min(P<0.05),而试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67±6.14)ml,少于对照组的(83.12±10.47)ml(P<0.05).术后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对照组则为87.1%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腕关节在功能、握力活动范围等方面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在疼痛评分上两组无明显差异.采用无头加压空心钉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提高腕关节功能而且在疗效上与传统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回顾了本院收治的4例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早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椎管减压,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4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个~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2例,B级2例;术后B级2例,C级1例,D级1例。提示对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间盘突出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预防性气管切开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