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机理分析,因受现代病因学的影响,常侧重于对攻击因子如Hp清除率的观察。但是,临床上绝大多数的中医治疗并不直接针对某个致病因子,而是根据CAG发展缓慢,“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特点,以健脾益气化瘀为治疗大法。因此,其疗效的产生,显然有更深在的原因。其中,对胃壁屏障的影响便很值得研究。以下,本文试就这些方面作些分析。1 CAG与胃壁屏障胃壁屏障是保护胃功能极为重要的防御机制,它包括胃粘液屏障和胃粘膜屏障两部分[1]。前者主要由糖蛋白和磷脂组成,呈凝胶状,并…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认识和治疗的困惑与提高疗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高、疗效差的困惑,全面系统地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基础和临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其规范化诊治程序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策略。对提高治疗决策因素结合方法论进行探讨,引导医生从减少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的角度,探索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决策实施率,促进和谐的现代医患关系形成,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大连市中心医院(116032)何宏邦,王凡,刘玉姿,朱朝阳中医实证的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在实证的研究上有所突破,疗效才能得到进一步肯定,才能使中医在医林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正胆汤治疗返流性胃...  相似文献   

4.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欲使疗效最大化,不仅要考虑外在治疗自身对疾病的作用,还要考虑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两者兼顾,不得偏颇,但目前缺乏改变人体对治疗反应性的手段;中医脾主运化,具有运化食(药)物的功能,“主管”着药物在体内的命运,提示通过中医健脾,极有可能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从而提升临床疗效;通过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缺钙、皮肤病等疾病的研究与观察,证实健脾确实可以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提高临床疗效;以健脾改变人体对治疗的反应性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胃炎 (CAG)是胃癌前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 ,转癌率达 4 %~ 12 % ,迄今尚无特效药物 ,因此 ,众多学者 ,期望在中医中药领域能对该病的逆转和控制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并阻止向胃黏膜肠化发展寻求一定的突破。1 临床分型种类繁多一般而言 ,相对单纯或单一、或系统独立的疾病 ,有其辨证分型论治方案 ,可使医者明了纲目 ,执简驭繁 ,从而达到辨证准确、施药切适的目的。虽然 1989年 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标准 (南昌 )”[1] 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94年 12月发表的“慢性…  相似文献   

7.
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不断,但困惑也不少。在世纪之交,对中医现代化研究进行思索,既具有战略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1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定位,“现代化”在词典上的定义为“使其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医现代化,也就是说让中医具有现代科...  相似文献   

8.
探讨焦虑抑郁障碍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统计半年内在心理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曾被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情况。结果有38例患者做胃镜检查,其中37例患者显示“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仅1例患者胃镜报告正常。40%(15例)按“慢性胃炎”治疗能暂时减轻症状,而60%(23例)按“慢性胃炎”治疗不仅无效,症状反而加重。研究结果提示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与人的情绪紧密相关,是焦虑抑郁障碍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9.
“矛盾”的困惑与困惑的思考———兼与李锦平、王平先生商榷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重庆400038)张进军《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1期发表了李锦平、王平先生的烧伤治疗“二派”矛盾浅析一文(以下简称“浅析一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当前烧伤医学界的一大“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聚乙二醇化干扰素(IFN)的普及应用和慢性丙型肝炎规范化治疗的开展,其治愈率不断提高.但疗效不佳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断积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应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难治疗”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该类患者由于宿主条件限制,不能耐受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标准治疗,如儿童和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第二类为“难治愈”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该类患者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但按照应答指导的治疗原则(RGT)治疗后,效果仍然不佳或复发.本文就近年关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定义、机制、治疗诸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路线图”的概念根据以替比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VDNA下降的幅度与出现耐药性病毒突变明显相关的现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治疗后12周~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路线图”的概念、替比夫定“路线图”的临床试验依据及意义的介绍,阐明替比夫定治疗后12~24周的病毒学效应,对于预测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路线图”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调整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规避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聚乙二醇化干扰素(IFN)的普及应用和慢性丙型肝炎规范化治疗的开展,其治愈率不断提高.但疗效不佳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断积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应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难治疗”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该类患者由于宿主条件限制,不能耐受IFN联合利巴韦林(RBV)的标准治疗,如儿童和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第二类为“难治愈”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该类患者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但按照应答指导的治疗原则(RGT)治疗后,效果仍然不佳或复发.本文就近年关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定义、机制、治疗诸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卒中单元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单元是目前最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入中医防治中风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卒中单元,具备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临床积淀。中医卒中单元是中国引进、发展和完善卒中单元,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中医优势,实现卒中疗效最大化”原则,对中医卒中小组进行重组、优化。按中医与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循证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结合、饮食与心理调护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等原则,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中医药治疗卒中资料库,可为中医卒中单元提供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倏忽与浑沌和中医与西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科学化”和“现代化”是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医人的夙愿和奋斗目标,但在以感染和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矛盾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却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医疗重点的转移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借助《庄子》“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重点就新的医学模式下的中医现代化发展进行了一些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讨胃早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内镜治疗前后的变化和意义。18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以及同时期胃镜检查阴性者90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7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胃溃疡患者46例进入到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血清PGⅠ和PGR(PGⅠ和PGⅡ的比值)显著降低。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术后30天和90天的PGⅠ和PGR数值显著升高、PGⅡ数值显著降低。早癌内镜治疗组患者按照男女性别分组计算得出的术前、术后30天、术后90天PGⅠ、PGⅡ、PGR的数值,两组间各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PGⅠ和PGR可以用作胃早癌人群的筛查。胃早癌内镜治疗术后PG和PGR的数值随访可在预防监测胃癌有无复发上发挥作用,并可间接评价EMR和ESD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PG和PGR作为胃早癌人群的筛查以及术后预防和监测指标,并不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策略存在的困惑,是迄今还未找到一种药能确切的保护神经元,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有学者提出“多重靶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多功能药物”的设想。同理,中医复方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可能对PD神经保护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最后,从现代医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呈现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对PD的神经保护治疗进行哲学思考并提供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的误区山东针灸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陈少宗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也就是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证是中医对患者病状所做出的临床诊断,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证的诊断缺乏客观化的标准,这使得经验成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游灵”,让人难于把握。...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本刊1998年第1期发表《烧伤治疗“二派”矛盾浅析》一文后,荣幸地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于是第6期看到张先生的《“矛盾”的困惑与困惑的思考》。笔者看后很受感动,对张先生的学术态度、科学态度非常敬佩,并且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商榷。一、关于烧伤治疗分派问...  相似文献   

19.
中医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祝由是其中一种较多用于临床治疗的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心理疗法亦称“意疗”,是一种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情绪、精神障碍和某些躯体疾病的方法。其中“祝由疗法”可谓是最早的心理疗法,它对心理治疗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最早出现于《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在历史上,“祝由”科曾与中医的内、外、妇、儿科等一起,并列于早期学校式的中医教育之中,从隋朝到明朝的太医署都曾设有祝由科”’。了解“祝由”这一具有古老文化特色的疗法所蕴含的心理学意义对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借鉴库恩的“范式”理论,在分析中医“范式丢失”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范式丢失”是引起近现代中医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范式丢失”后的中医在管理层面上失去了话语权,并直接导致中医教育、研究的去中医化,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医自身的发展。寻求中医的“范式”回归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