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的服务范围、作用领域和责任载体等逐渐从医院向社会延伸、扩展."医学的目的"决定医学发展和医院定位的方向,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促使医学不断地从医院走向社会.医院唯有在清醒认识医学目的的前提下,抓住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完善的契机,在医学模式上转变,在医疗服务上拓展,在医疗管理上改进,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数字医学是医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医学新形态。数字医学在产生与发展中形成数字医院管理、数字医学工程和数字医学研究三个领域。数字医院源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和网络建设;CT的发明和使用是数字医学工程的巨大突破,也被公认为是数字医学的发端;数字医学研究则肇始于"数字化人体的研究"。数字医院管理的信息安全、知情同意、患者的隐私保护,数字医学工程的二次侵害、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成瘾问题,数字医学研究中人的尊严等伦理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创建微创医院是发展我国微创医学的首要和必需条件.微创医院是一类以微创理念为指导、以微创医学体系为主导、以整合的微创技术为特色、以"医疗中心"为基本临床结构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的综合性医院.建设微创医院的目的在于验证微创医学理论体系,探索新的医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医院人文管理是医院管理现代性的标志,是我们必须依循的医院管理之道。医院人文管理是彰显医学人文本质的医院管理行为,通过一系列医院文化行为,实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组织目标。医院人文管理体现双重亲密、双边尊重和双向沟通等特征。医院人文管理的实践途径是提供医学人文关怀、提升医学人文素质、建立特色组织文化、营造亲密职场氛围和提供医学人文服务。医院人文管理具有凸显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关爱、奠定和谐医患关系的逻辑基础等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注了在医疗实践中医者的不良伦理反应,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了从医者的伦理选择:医者要深刻认识到医德是和谐医惠的保障;重温医学伦理经典,重建医学中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以人性化管理医院;注重他律等.最终要建立一支具有"人的温度"的医疗队伍.  相似文献   

6.
大型公立医院专家型高层管理者双核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翔  赵曙明 《学海》2008,18(1):169-173
大型公立医院承担着主要医疗急救任务,医院高层管理者则在医院内扮演多重角色,即是专家型的医务人员甚至学术带头人,同时又是全面负责医院经营管理的管理者.仅有医学技能而没有管理知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医院发展需要;而仅有管理知识而缺乏医学技能,面对学科建设、医患沟通等复杂的专业问题也难以胜任.本文运用胜任力理论,建立医院高层管理者专业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双核模型,并提出该模型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涉及面较广,主要是指除精神病外的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应激相关疾病.患者就诊主诉多样化,就诊医院或专科繁多.提高对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的识别能力对临床各科医务人员非常重要.本文对综合医院常见器质性和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识别处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不当医疗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包括过度医疗行为、错误医疗行为和缺陷性医疗行为.创伤骨科疾病不当医疗既与医学发展水平和医学本身规律特点有关,又与现行医疗体制、医院经营机制有关,是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等多因素参与,受现行医学科学发展制约的治疗行为.应避免不当医疗,追求适度医疗,尽量达到最优化医疗.  相似文献   

9.
医学人文关怀医学的人文性质和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论述和研究。当代医学对人文的诉求;当代医学人性的异化研究;后现代医学与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与实践、医院的发展与医学人文关怀;医院管理的人文关怀。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医学伦理学中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1 836名在职医师对医学人文的认知情况,以从业时间、学历、职称和科室为分析变量,从对医学人文理念核心思想的认知、对当前临床实践人文水平的认知、对医学人文理念在医疗实践中体现方式的认知、对临床实践人文水平不高(或不理想)原因的认知、对临床诊疗技术应用与服务中的医学人文实践的认知、对医院管理中的医学人文实践的认知、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认知等方面,对不同从业时间、不同学历、不同职称和不同科室医师的医学人文认知情况进行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imothy Stanley 《Dialog》2007,46(1):41-45
Abstract : When it comes to how Heidegger understands theology, Martin Luther was instrumental in his early formulations.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 Luther leads him to descry theology as a discipline best left unfettered by metaphysics and this attitude is carried right through Heidegger's career. By explicating Luther's influence upon Heidegger's early Freiburg lectures from 1919‐1923, we can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nuanced way Heidegger construes Luther's theology in the hopes of inspiring key insights for Luther's appropriation in current post‐Heideggerian theolog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