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文献分析法,介绍了职业倦怠概念以及国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常用测量工具,从人口学变量、人格、工作特征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最后在简要分析现有研究存在本土化程度较低及缺乏应用性研究等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本土化及干预两方面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职业倦怠的中介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考察398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状况,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揭示其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作满意感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2)工作满意感通过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维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3)职业倦怠中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低落维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2,自引:1,他引:1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教龄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性别、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是否班主任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舞动治疗对于辅导员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为辅导员缓解职业倦怠提供方法和依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三所高校中抽取60名辅导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通过舞动治疗与普通系列讲座两种方式,并前后对照探讨舞动治疗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组实验组实验法,使用问卷对60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共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结果显示舞动治疗后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维度得分显著下降,成就感得分显著上升,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系列讲座后职业倦怠的玩世不恭和成就感得分没有变化,情绪耗竭得分明显增加,自我效能感没有改善。由此可以看出舞动治疗可以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省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吉林省50家医疗机构的378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较高;医务人员对烟草危害认识不全面,控烟意识较为薄弱.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烟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改变其吸烟行为、提高控烟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就诊期望值的不断增高,法院审理的医疗损害案件也随之增多,尤其是妇产科专业。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上海市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37例已判决的妇产科相关的医疗损害案件,分析其成因和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可知,妇产科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术前检查不充分、未履行告知义务、手术指征把握不准确、手术操作不规范等过错,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预防医疗纠纷的认识、为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参考依据,切实维护医疗安全,缓解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医生是职业倦怠研究最早关注的职业之一,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认为我国现阶段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医疗政策、法制层面存在缺憾、经济和心理回报不够、价值观冲突、缺乏控制、角色冲突等有关.呼吁从社会、组织层面深入研究我国医生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医学科暴露的患者安全问题已逐步引起人们关注.重症医学科患者安全问题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团队合作、科室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提高科室高效管理、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等措施是重要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制造业员工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三个量表对1354名员工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制造业员工职业倦怠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成就感低落比较明显,接近中度水平;(2)女员工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高于男员工;(3)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4)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可通过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可通过提高制造业员工社会支持,以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提高其社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勇 《心理科学》2008,31(3):738-740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应对方式问卷、教学效能感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河南省724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中学教师的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3.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维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结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应对方式和教学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