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这已为理论界所共识。然而,集体主义道德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倘若可以统一,两者通过哪些渠道衔接起来?集体主义道德在作用于市场经济中,又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思想内容上重  相似文献   

2.
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和道德价值观,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尤其强调个人尊严、个人权利、个人价值、个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更不等于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本质区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以个人主义为主导价值观,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正确评价个人主义价值观,抑制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价值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着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不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道德内涵,而且也蕴含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德"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土壤,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原则和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是构建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导向。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具体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道德合理性。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认同铺筑了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道德规范体系也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以"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以"发展、公正、共享、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规范,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特殊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统一□郭廷建(一)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体制价值现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个基本价值规定之中。第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动力机制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动力价值观是利己利他的具体统一。...  相似文献   

6.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循着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互动逻辑,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双重否定”式的“路径”选择:第一重否定是市场经济之物化的主体精神对计划经济之抽象集体主义的否定;第二重否定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否定后者利己拜物的自发倾向,并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主体精神与社会本位主义的有机统一,使集体主义道德摆脱抽象性,从天国重返人间。  相似文献   

7.
应当弘扬集体主义张凤德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多年来被概括为集体主义。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人却认为,既然要实行市场经济,就不应再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要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其他原则取代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地位。这是道德领域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道德价值观。笔者将它以不同的道德命令的形式大致表述如下:a、当其他社会成员需要帮助时,你应该帮助他或他们。b、当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应该放弃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C、你应该把全体社会成员的最大幸福作为你毕生追求的目标。(这三条命令的前提是社会不是一个异化的政治概念。比如,在君主专制时代,“朕即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能成为占有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吗?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又必须明确市场经济对经济当事人的道德价值观会有何种影响;而要明确这一点,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9.
集体主义:面临困境还是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关键是要实践马克思主义“真实的集体”、真正的集体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为实行集体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贯彻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人生价值观讨论会侧记本刊记者我国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社会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伟大的时代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与之相适应。最近中央一些领导反复强调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理论界、宣传战线对此十分关注。4月9日,由《人民日报》理论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伦理学会联合发起,在北京召开了“市场经济与人生价值观讨论会”。有近50名学者、理论工作者与会。会议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共性表现在:市场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优胜劣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胜体现在:在所有制结构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训控卜,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学海》2005,(6):88-90
市场经济是注重个人利益的自主性经济,它迫切需要构建“新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和科学内涵,在人本化的价值标尺下,重新诠释权利和自由,充分释放积极性和创造性,否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漠视个人利益、压抑个人能动性的“超集体主义”,使“新集体主义”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消解当下大学生价值视野里的迷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是以集体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为核心的。集体与个人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集体主义的内在属性,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集体和个人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需求。集体与个人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指个人和集体的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相互的,同时又表现为道德义务相对于道德权利的先在目的性和主体自律性。要实现集体与个人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就要树立正确的集体和个人理念,要有教育、制度等实践措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仲涛 《学海》2005,2(6):82-87
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市场化过程一方面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组织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随着市场化过程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价值观念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日趋激烈的碰撞正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集体主义日渐为社会民众所淡化和遗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现状和疏导这种矛盾,势必影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同时导入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集体主义道德的补偿规范与现实的利益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包括集体利益的优先性、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应当协调发展三方面。集体主义道德包含着补偿规范,必须使现实的制度成为体现集体主义道德补偿规范的道德的制度,才能为集体主义道德的充分实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使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1039名初一学生进行历时三年的三次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初一至初三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并考察性别差异以及不同社会退缩类型(社交淡漠和羞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结果发现:(1)青少年集体主义价值观呈线性下降趋势,起始水平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2)女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起始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较高的社交淡漠水平对特定时间点上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下降具有促进作用,而羞怯水平对青少年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没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体现了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宗教情怀的人类中心意识,儒家在生活方式上"宁俭勿奢"的价值取向包含适度消费的思想,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约束,纠正一味追求物质丰受的消费倾向,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则的,儒家"为己之学"与"推已及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超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然而,儒家的上述价值观又与维护宗法制度的价值取向纠姑在一起,因此,必须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遵循着自利和利他相统一的互利原则.从历史发展来看,根植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个人主义是西方市场经济遵循的核心道德原则,而整体本位则最终成为中国传统道德原则的灵魂,两者都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对两者的超越,实现道义原则与利益原则、外在功利价值与内在精神价值以及道德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才真正克服了对个人和整体的抽象、片面的理解,才真正完成了对历史上所有价值理论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5,(5):19-23
现象学要求面向事情本身。从现象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本身是由国家、社会、公民等构成的时空境域,是人本真生存的家园,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研究生被异化为"常人","常人"被闲谈控制,科学价值观缺失。一些研究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劳动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研究生只有面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本身,对其先行视见、先行掌握、先行领会,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才能找回本真自我,塑造成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卞敏 《学海》2007,(3):10-12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既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又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是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互助合作和无私奉献是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当代阐释。志愿服务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内在统一、相互契合,前者是后者的外显形式和实践方式,后者是前者的内在动力和行为目标。志愿服务通过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互助合作、无私奉献的伦理精神,实现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彰显与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