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疑论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世界能知道什么?我们何以能够思考和谈论它?这两个大问题决定了哲学的两个主要领域。知识论讨论认识问题:什么是知识?我们能够知道多少?我们能确定什么?我们的信念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到证实?逻辑或语言哲学致力探讨意义问题:我们或我们的言语所意谓的是什么?我们如何指称外在世界的事物?我们通过什么推论过程才能合理地从一个陈述过渡到另一个陈述? 在盎格鲁-撒克逊哲学家中,逻辑现在经常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部分。意义问题被赋予某种  相似文献   

2.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科学概念都要注意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把握它。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某科学概念(例如:概念A),可以问这样两类问题: 1、什么是A?或A的本质是什么? 2、哪些是A?或A分哪几类? 第一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内涵,第二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外延。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两类问题,可以大致认定他们正确理解了概念A。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某概念,  相似文献   

3.
试论创造性思维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什么?这是创造性思维这个研究课题的最根本的问题。若要使研究有所进展,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目前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可以归纳并简化为如下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确实性》一书由维特根斯坦晚年所作的四组笔记构成。其主题是命题的认识论意义(如“地球在我出生以前早已存在”和“这是一只手”),这些命题是由摩尔作为“捍卫常识”和“外在世界的证明”的例子而提出来的。根据N.马尔科姆在他的《回忆录》中的记载,这些笔记来自维特根斯坦与他的讨论,其中包含了维特根斯坦在自己去世之前的感受;“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智力达到了研究哲学的最佳状态,我曾经绝对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再回复到这种状态了。两年多来,幕帘第一次在我的头脑中掀起来”。我们可以通过马尔科姆的《回忆录》了解笔记中的有关材料,比如维特根斯坦关于证实论观点的讨论。以及他对梦幻问题的研究。虽然《论确实性》一书在形式上并不是按照对某些典型的怀疑论论点的回答而组织起来的,但是我在此文中还是要从中取得一些材料,同时也从传统论据中取得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5.
儒学从孔孟始创发展到宋明理学,都特別强调人的主观修养、人的主体精神。但是,这种主观修养、主体精神的客观普遍依据是什么?它与存有界是什么关系?它与世界本体是如何发生连结的?儒学只有回答这些问题,它才不仅仅被看作可以任从个人选择的一  相似文献   

6.
3、发现和辩护当一个陈述已经作出之后,可能出现两个重要问题:它是如何被想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作为一个真的陈述接受下来?这是不同的问题。混淆它们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混淆答案至少是同样严重的错误。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关于发现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种种情况是在发现的范围之内的。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关于辩护的问题;有关这个问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这与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以及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密切联系等传统有关。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思想史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史与思想史有些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了开创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工作者迫切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广大哲学史、思想史工作者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叙事与真实的世界:为连续性辩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事与它描述的事件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是近年来有关叙事的跨学科讨论中研究争论的问题之一。在真实性一词非常宽泛的意义上,争论牵涉到了叙事性记述的真实性。传统叙事史学自称能告诉我们事实上发生过什么。  相似文献   

9.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传统分析与葛梯尔问题当我们说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我知道我的车在停车场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类似这样的疑问构成了西方知识论话题的起源。若比较正式地表达这类疑问,大概是这样:当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个国家、民族, 要兴旺发达, 拥有光明的未来, 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 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 文明的灵魂, 精神的王冠; 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 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 净化我们的心灵,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 首先在于哲学观的解放, 在于对“哲学是什么”等问题的再思考、再认识。哲学是什么?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 也可以说是哲学永恒的话题。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 哲学家们就在不停地追问, 给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怀疑论用证据是不能被反驳的,其问题无意义。他认为,怀疑论提出了一个不应该提出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语言的逻辑被误解了,把逻辑的陈述当做经验的陈述,以为逻辑的东西外在于主体,可以修正,也可以是错误的。怀疑论之门从此打开。其实逻辑构成了我们述说、疑问、思考的东西。我们可以说真假,但逻辑展现在我们所说中,不能被我们以语言做外在说明。逻辑的问题不能从逻辑以外来回答。怀疑中有不怀疑和不可怀疑的东西,否则怀疑就寸步难行。对此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有深入的分析。怀疑论是语言游戏的一个部…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学向自然哲学的过渡一直被后来的研究家们视作黑格尔体系中的一个难题。逻辑学的理念是在什么意义上“外化”为自然的?自然哲学的性质及对象是什么?它与经验自然科学及其对象的关系如何?这一连串问题都是与“过渡”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国内黑格尔哲学评价上存在着的一些偏颇部分地也正是由于人们在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哲学看意像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康德问题”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意义康德哲学思考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 1 )我能够认识什么 ?( 2 )我应该做什么 ?( 3)我可以希望什么 ?( 4 )人是什么 ?它们分别由康德在“三大批判”和《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这几部书中作了回答。假如我们不是囿于康德的框架 ,而是从更广义的哲学形而上学高度来思考康德提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那么 ,它们其实可以归结为这么一个核心问题 :知识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假如进一步明晰化和加以疏理 ,它又可以展示为如下问题 :( 1 )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否转化为人的生存智慧 ;( 2 )假如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14.
本书的大部分读者大概对科学——一门,也许不止一门——较为熟悉。那么头脑中可能会产生下列问题:究竟什么是科学哲学?它与科学有什么不同?它与哲学的其他领域关系如何?在此,我们将试着对这些及有关的问题作些解答。  相似文献   

15.
Ⅰ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第6卷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存在是什么?按他所说,这个问题一直是并将继续是永恒的哲学问题。确可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这一问题,直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很难说清它究竟问的是什么。近2500年来的哲学思考已把我们同亚里士多德隔离开来,这实际上已使我们不  相似文献   

16.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们是某学校的两名住宿生,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平时吃一个碗里的饭,合睡一张床,彼此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但同学们都说我俩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是同性恋。什么是同性恋?我们的行为是同性恋吗?  相似文献   

17.
爱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恋爱?仅仅是因为荷尔蒙的作用吗?最近,专家们声称,浪漫的爱情不仅仅是一种喷涌的激情,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需要,它还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研究者们指出,人类对爱的需求同人类对性的需求或是对食物的需求一样强大。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领袖人物应具备的品质?什么是使他登上最高权力地位的原因?他的目标是什么?他运用的手段又是什么?他对属下人民是什么态度?作为一个个人和作为一个全国性人物,他的命运是什么? 类似这些问题可以用来问及各种不同的领袖人物,其答案当然也会因此而不同——这得看其社会背景,看领袖人物本人的性格,以及他所属的那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7,(12)
<正>那么,什么是中国文化?一般而言,"文化"这个术语代表了一个相当复杂多样的概念或现实,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复杂性。文化的复杂性也可以表现为同一文化内的数个(甚至更多)次文化的共存,或者同一国家或民族内多个文化的共存。当我们讨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同样需要认真面对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德育心理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摆在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心理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大问题。究竟德育心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方法又是怎样?对这一系列问题,广东省心理学会在去年7月至10月,曾先后召开了三次座谈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参加座谈会的有广州地区各有关高等院校、中等师范学校的心理学工作者以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