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8月Alan H.Roberts在《AmericanPsychologist》上发表了《生物反馈——研究、训练和临床作用》一文。作者对生物反馈的历史、现状作了全面的评述。生物反馈作为治疗方法已有15年的历史,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文问世。有些人将生物反馈等同于行为医学,并且,随着生物反馈的兴起,肌电器、皮温测量装置等仪器被广泛应用,而对它的实际价值至今却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批判理论第三代围绕"承认"理论展开多年争论的历史过程,着重分析了争论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理论主题;全面概括了争论的两个主要对手南茜·弗雷泽和阿克塞尔·霍耐特各自的理论框架,具体剖析了他们在道德哲学、社会理论、政治分析等层面的分歧和共性;并对这场争论中第三代批判理论的历史贡献、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从事批判理论第三代研究提供入门路径.  相似文献   

3.
崔秋耕 《心理学报》1990,23(4):101-106
本文旨在了解生物反馈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以临床客观指标探索它们之间的差量。随意选择高血压病者39名,分为三个组:单纯生物反馈组,肌肉放松训练组以及生物反馈辅助肌肉放松训练组。经一个月训练结果表明:单纯生物反馈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肌肉放松组仅收缩压疗效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不呈现差异水平。生物反馈辅助肌肉放松训练组两种血压疗效与单纯生物反馈组类似。这说明单纯生物反馈在治疗高血压中起主要作用。肌肉放松有很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张晓东 《学海》2007,3(3):51-56
准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围绕行为的功利标准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两派的争论打破了元伦理学此前的一统天下,推进了当代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但这只是功利主义伦理学同一理论谱系的内部争论,它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旧功利主义的传统理论基地。唯物史观在深刻揭示、批判功利主义理论之资产阶级道德意识形态本质的同时,在正确理解的功利基础上,实现了对新旧功利主义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刺激选择发生在加工的早期还是晚期是认知心理学注意理论中存在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一个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证据而提出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注意痕迹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支柱──加工负波(PN),概括了对该理论的主要争论并作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60年代,亨利希重提自身意识问题,他通过批判传统反思理论而试图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亨利希的工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反映出了"自身意识"理论本身所包含的困难。本文试图以亨利希和另一位当代德国哲学家图根德哈特关于自身意识问题的争论为线索,来展示自身意识理论在当代哲学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它本身所包含的困难,而我们之所以以亨利希和图根德哈特以及相关哲学家的争论为线索,是因为,我们认为,这场争论集中体现了在自身意识和主体性问题上存在着的方法论的对立立场,因而,详细地剖析这场争论,有利于自身意识理论乃至现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休谟的因果性理论历来是休谟研究的焦点之一.近些年,英美学界在研究这一理论时,出现了“新休谟争论”.争论一方认为,休谟是一个因果实在论者;另一方则对这种实在论观点提出了反驳.分析和研究“新休谟争论”,不仅使我们了解国际学界休谟研究的最新动向,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休谟的因果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围绕《印度之佛教》争论的具体问题集中在印度佛教史的分期、人间佛教等方面,与王恩洋先生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空、有两宗何为了义"的不同看法。这场争论集中反映出争论各方对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态度和看法,影响了之后人间佛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及生物反馈学会沈家麒,杨菊贤行为医学这个术语是美国人柏克在1973年首先应用的,他的《行为的医学生物反馈》一书中第一次把“行为医学”与“生物反馈”等同起来。他认为在人体内有一个控制行为的机构,人们经过训练...  相似文献   

12.
以盖伦·斯特劳森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对休谟的因果理论提出了一种怀疑主义实在论的解读,形成了所谓"新休谟争论"。本文通过梳理和评估新休谟争论,对因果的本体论以及模态论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最终提出并辩护一种因果的怀疑主义规则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自1955年艾理斯提出理性情绪理论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期间理性情绪理论得到众多学的注意,许多学为理性情绪理论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该就理性情绪疗法对心理障碍的病因学解释做了总结并介绍了有关的争论热点,并阐明了理性情绪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反馈技术是高校健康咨询机构新兴起的一门应用技术。介绍了生物反馈在治疗大学生述情困难中的优点、程序以及皮电、心率反馈和脑电反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为疗法,在治疗功能性结直肠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和功能性便秘。根据目前的研究,依从性和心理状况是影响生物反馈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生物反馈在功能性结直肠病中的应用及体会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间的争论被施特劳斯定位为"古今之争"。这次争论源起于二者之间的"三封通信",并以历史主义为争论的核心焦点。通过这次争论,施特劳斯最终试图复归古典政治哲学,并以此来克服由历史主义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从而走出"世界的黑夜"。本文试图重新回到这场争论,探究其缘起、维度与理论归宿,挖掘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智力这一研究领域中,一直有许多争论。其中一个重要的争论,是关于斯皮尔曼(C.E.Spearman)的一般因素g 的争论;一些心理学家通过自己的实验,证实存在g 因素,坚持g 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阶级斗争及矛盾日益尖锐。在此期间,代表不同阶级和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家、教育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学说,互相争论,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争鸣中,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家提出了有关性善、性恶的理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性观。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刭汉、唐至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可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人的心理实质,以及心理发生、发展和遗传、教育、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阐明中国古代学者对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骆长捷著《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基于"新休谟争论"的批判与反思》一书于2016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当代"新休谟争论"入手,重点探讨了关于休谟因果性理论的三种解释模式:规则性理论、因果实在论和因果准实在论,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论战。为澄清论战中的疑点,作者着手处理了休谟因果性理论中的几个疑难:休谟的因果必然性概念及其含义;休谟理论中的"意义张力"问题;休谟的自然信念理论解读;对休谟的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0名被试进行了20分钟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检查训练前后肌电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正常人基础水平最低,非偏执型病人基础水平最高,相应的肌电生物反馈自我调节能力是正常人最高,非偏执型病人最低。偏执型、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的肌电下降过程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