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激发大家对民族的科学、政治、经济发展的关心,有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笔者现就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精神现代化广东社会主义学院林卓才民族精神属于民族凝聚力的指导性要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指导民族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之为民族魂。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赖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对民族精神应作较为全面的表述。概括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有其时代特点。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除了包涵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外,还应该包涵我们民族在现代化实践中铸就、与现代化相适应、能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民族的时代精神。这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实现民族精神现代化,要解决好科学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问题。我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存在着中西文化碰撞的问题,但主要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不是民族精神西方化。因此,不能以民族精神需要现代化为理由搞全盘西化,也不能以反对全盘西化为理由而回避民族精神现代化。我还认为,把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看作是中国古今文化冲突,要现代化就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进行根本性的革命的观点,也值得商榷。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的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基本的实践是生产活动,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其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等方面.民族精神中所蕴涵的才智精华,是指引和推动各民族甚至人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4.
民族振兴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存生  宇文利 《学海》2003,1(6):5-9
回首人类诞生以来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放眼当今世界现存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任何富有进取和开拓精神的民族都追求实现本民族的振兴 ,任何敢于奋斗和抗争的民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本民族的振兴。而在民族走向振兴的过程中 ,有一种伟大的力量 ,其地位不容小觑 ,其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力量就是由民族精神产生的推动力。故此 ,民族振兴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是极值得关注的。一民族振兴是民族的理想和目标 ,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和前提。要实现民族的振兴 ,必须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作支撑。民族精神的弘扬使民族…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开放的中国不断成长,汲取外来文化,铸塑品格的必然之路。我们曾经熟知玄奘大师,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玄奘之前,法显大师则是开拓中外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领路者,今天我们聚会北京广济寺,怀念法显大师的英雄事迹,讨论他的贡献,重续前缘,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晓明  孙江文 《学海》2003,(6):10-14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这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性和内在品格。要有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7.
国际社会盛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政治集中和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害的。中国经验否定了上述观点。以发展中国家经济为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亦无法解释中国经验。它曾依  相似文献   

8.
弋鸣 《学海》1990,(Z1)
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加以探讨,是这个民族具有反思能力的最高表现。当然,反思民族精神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角度。在世界历史与现实中,不同民族的科学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方面的不平衡倾向。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现代科学不仅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各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9.
大难兴邦.大难有可能激发起一个民族坚忍不拔、顽强不屈、众志成城、革新进取的精神,进而使这个民族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精神建设的利益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是激励和支撑民族精神的关键因素,也是民族精神的内在基础。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利益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民族精神建设需要建构利益调控机制,即包括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和利益工具的系统。在完善利益调控机制中加强民族精神建设需要激发利益主体的实践创造力,通过利益杠杆实现利益配置的和谐性,提升利益措施的现实调控度。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的发展与民族凝聚力的重构阮纪正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和结果。它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一样,民族凝聚力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凝聚力的因素,到了现代社会有可能变成离散力的根源。例如人们常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群体本位”的,这种群体取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在我看来,这一说法虽不无道理,但须结合具体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立。同样,对那种认为现代商品社会里所谓“个体本位”的精神会妨碍社会群体凝聚力的观点也应作具体的分析。我们社会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必然引起社会目标的变换、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关系的重组。而我们真正的民族精神、也就集中表现在这全面性的改革变换和重组重构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具有“个体自觉”传统的。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在于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自觉,而是传统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把人的“个体自觉”纳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中华民族是我国当前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民族。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弘扬、振兴。近百年来,探讨中华民族精神一直成为时断时续的文化热潮中的基本课题。本文拟就民族精神的界定与实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高扬与提升三个问题,略叙管见,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民族精神就是寄寓于民族躯体之内的灵魂,是民族的生命之泉、文化之本、价值之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最恰当的表述就是一个"道"字,因为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讲"道",但作为民族悠久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深含在儒家之"道"中。宋代朱熹的新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道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格局,从而使原始儒学的道统实现了"变轨"。  相似文献   

14.
宋紫 《伦理学研究》2005,(1):98-100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历史承担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增强价值观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提出了保持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的重大命题,清晰地展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思想主线。从其内在的深刻思想逻辑上厘析,保持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要以增强价值观自信为根本前提,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对科学精神的艰辛追索中,对科学方法论的探求曾经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的数千年发展中,虽然具备了论辩、证理等证明方法,但均未能达到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水平。古人在考察或证明一个理念或者观点时,往往是将现象与事实逐条罗列,进行简单类比的评  相似文献   

19.
把哲学视为人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中国古代哲人一个最根本的治学态度,由此也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注重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如果说先秦法家崇尚的“任其力,不任其德”(《商君书·错法》)的理想人格,仅是在“德力”关系中片面地强调了人格中“力”  相似文献   

20.
●金钱具有两重效应,一是动力性,二是腐蚀性。●改革的深化,建立合理的体制,是抑制金钱负效应,发挥正效应的根本。●康政反腐是保证改革开放胜利的重要手段,两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坚持“两手硬”的内在力点正是改革开放和廉政反腐的“双向借力”和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