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杨慎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拔乎众,祸必及之,此古今不变之理也。是故德高者愈益偃伏,才俊者尤忌表露,可以藏身远祸也。"苏东坡则说:"古代圣人要做一件大事时,一定会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动作。这样所有人的动作、所有人的内外情形就都会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了。"这两个人说的是同一件事,就是韬晦之计或叫韬晦之术。韬晦之计是夹缝中的求生之道,是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简单地说,健康人格就是不但要了解自己而且还要完善自己,即不讨厌自己,不以自己为羞,没有显著的自卑感,能够"容忍"自己某些方面的短处,能"容忍"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卑不亢,当然也会努力谋求自己的发展,希望增强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使之更趋于完美。说得更简洁一点就是:自我接纳、自我认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与我     
正细细想,先秦诸子的论述,其中都有个如何对待人与我的问题。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大约是说,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要帮助他人实现其人生目标。我不能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借口,而损坏他人实现其人生目标。儒家的这个思想,在人与我的关系问题上,我觉得,是"先己后人"。与之相反的是墨家。我个人觉得,墨家是"先人后己"。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相似文献   

4.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说人能够积聚自己的元气达到婴儿的状态,就可以实践"长生久视之道"。为什么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含德之厚,  相似文献   

5.
学以为己     
正"学以为己"是指教育或学习的目的是追求个人道德生命的完美,它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为己之学",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成就自己的人格,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与"为己之学"相对的是"为人之学",其目的则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学问,而与自己的人格完善不相干,学习并不是出于完善自己人格  相似文献   

6.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7.
人微言不轻     
利未 《天风》2010,(6):64-64
<正>俗云:"人微言轻。"而我则要说:"人微言轻",即地位低下者说的话常不为人所重视,所以往往有人以自己为"人微",即便有说话的空间和需要时,也会选择沉默。可是,人微者一定言轻吗?我看未必。圣经记载,亚兰国乃缦元帅之妻的小使女,其身份极其卑微,是亚兰人攻打以色列人时被掳而来,她沦落异邦、寄人篱下,为人奴婢,但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轻看自己。她深  相似文献   

8.
合乎中道     
陈孝浪 《天风》2016,(2):10-11
正各位同工同道,使徒保罗曾被圣灵感动而写信给罗马教会的信徒,要求弟兄姊妹不要高抬自己,也不要贬低同工,对自己、对同工都要看得合乎中道。所谓的"中道",与中国传统里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处,中庸的"中"有不偏不倚、中和正直的意思,中道的"中"有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意思。今天我要与大家共同勉励的题目就是:合乎中道。一、看自己要合乎中道——恰如其分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  相似文献   

9.
孟子其实有两种"义利关系"学说:"以义制利"说和"唯义无利"说,分别对应于论说的语境和游说的语境。在论说的语境中,孟子认为"利"之所得正当与否,要看其是否合于"道",只要合于"道",在道德上就是正当的。此外,孟子还表达了对"社会交换"、"士"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利益的社会分配原则的深刻见解。在游说的语境中,孟子要说服诸侯们接受自己的学说主张,就只能采取这样的手段:教唆诸侯们借"仁义"之名而谋其"大欲",反过来希望借诸侯谋其"大欲"而推行"仁义"。  相似文献   

10.
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历代高道、学者都讲,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是道教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养生也要遵循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也是要我们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孟子.尽心下》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注疏》对此解释为:"说大人之法,心当有以轻藐之……而不畏之,则心舒意展,言语得尽而已。"意思是说,因为普通人爱犯的毛病是见了权贵容易害怕,一害怕就会就会犯糊涂,话都说不全了,所以,面对"巍巍然"的诸公,要想说得明白,必须先得"藐之"。  相似文献   

12.
正好朋友的老公要出差一个月,孩子住校,我想她一个人在家肯定很寂寞,下班后请她吃饭,吃完饭在我家玩儿。她狡黠一笑:"谁说只有我一个?"我大惊,难道她另有别情?她捶我一拳:"我要回家陪陪我自己。"自己陪自己?"对。"朋友说,平时我们都太忙了,上班不用说,下班还有各种事儿操心。应酬的饭局上,我们扮演各种角色;孩子面前,我们需要努力做个好家长;配偶  相似文献   

13.
上主向梅瑟显现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欺压。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出离埃及?"(出3:9—11)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做为我派你的凭据。"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出,梅瑟再三推辞不肯去,因为他知道存在三方面的困难。第一,他看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他在咏90:10说":我们的寿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转向     
涂智进 《天风》2016,(11):6-7
正经文:赛30:20一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人们常说:"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路是什么?路是方向,是达到目标的轨迹,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现今我们处在高速飞转的时代,人们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基督徒或传道人也不例外。但人们在狂奔中是否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衷?是否留意灵魂的呼声?在狂奔中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灵魂跟上来。否则成了空壳人,那岂不很悲哀吗?  相似文献   

15.
范成斌 《天风》2015,(4):40
当婴儿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那哭声,既是对生的庆贺,也是对死的抗议。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驾驶着生命之舟,行驶在各自的航道上,但人人都将奔赴一个神秘的地方——死亡。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既诠释了生命的辉煌灿烂,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匆忙。我们曾眼见或听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或许自己也正在经历着这一过程。然而,又有谁在面  相似文献   

16.
友交五品     
培根说:"没有友谊,这个世界不过是一片荒野。"曾国藩说:"一生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可见,交友是必须的。但交友更须谨慎,因为事关人生成败。朋友有多种,最可交之友,当是益友、诤友、素友、信友、死友。益友是上品,即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发展有益处的朋友。《晏子春秋·杂篇》说:  相似文献   

17.
涂智进 《天风》2004,(7):8-9
经文:太5:13-16 主耶稣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耶稣的意思是说,基督徒要完成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的责任以先,不要忘了自己在家中的责任,那就是说基督徒应当是放在灯台上的一盏灯,或者说基督徒在成为世上的光以先,得成为一盏照亮全家人的明灯。  相似文献   

18.
品味中年     
行到中年分外明,明白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梁实秋先生说:"中年最大的妙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是真正面临人生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大王的判断     
正老虎大王对宰相猴子说:"对领导者来说,要有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对每件事物做出独特判断,而臣民只要如实汇报情况,就可以了!"在动物们纷至呈上的事项汇报中,老虎大王发现了其中的差错。一只蚂蚁说:"由于我辛勤抓虫子,白菜长得像房子那么大……"一头大象却说:"因为我不小心,踩踏了一棵白菜,那白菜只有一棵草那么小……"老虎说:"白菜我不是没见过,蚂蚁为了表功劳,把菜说大了,大象为减轻失误,而把菜说小了,我要惩罚这两个不诚实的家伙!"  相似文献   

20.
洗澡与洗脚     
《天风》2015,(9)
<正>本文的题目或许会使不少读者心里作笑,觉得有"俗不可耐"之嫌。但当一些基督徒初读《约翰福音》13章的经文时,确实会产生关于洗澡与洗脚的问题。在逾越节前夕,耶稣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