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来,孔子把朋友是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圣人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免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2.
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弯弯地挂在天空。淡淡的麦香随着月光一起涌进室内,我知道麦收时节又到了。记忆中的麦收季节繁忙、辛苦,却又热火朝天。每当麦田一片金黄的时候,父亲便磨起那把闲置半季的镰刀,一遍两遍,翻来覆去,直到铮亮得像一弯月亮。收麦的季节,太阳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熟透的麦子闪着金光。对庄稼人而言,这  相似文献   

3.
月光汤     
正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都会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此时,若有人侧耳去听,定可听得到孩童们的踏"霜"之声——三五成群的他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捕草屋屋檐下的鸟雀……玩得不亦乐乎。孩子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大人们也是。一天晚上,月光很亮,  相似文献   

4.
    
正1床,古人称榻,即床榻、卧榻,北方人称炕、铺,文言称枕席,甲骨文"床"写作"爿",《诗经》中有"载寝之床",可见床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了。清人李渔云:"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只有一床。"若按一个人九九八十一岁寿命计算,大约有27年要与床作伴,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要在床上度过。上床下床,便是一天、一年、一辈子。  相似文献   

5.
趁着年轻     
龙尚勇 《天风》2012,(8):16-18
经文:《传道书》12章1节年轻,是指一个人十几岁至二十几岁之间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特点是:身强力壮、充满幻想、暴发力强、记忆力强、可塑性强。因为身强力壮,这个季节是人生财富累积的起点、人生智慧增长的开端。因为充满幻想,这个季节的奋斗,成就人一生的荣耀;这个季节的追求,决定人一生的享受。因为暴发力强,这个季节的训练,培养人一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冷眼看红尘     
下雪的时候,你不要以为人间是自的,没有月光的晚上,你也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是黑的。在花开蝶舞的季节,你圳以为温暖是永恒的;冰封大地的日子,你也别以为寒冬远无尽头;人生没有你乐观时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绝望时预料的那么坏。因此,要放开心胸,乐而不极,逆不生悲,从容地面对命运的亲疏与宠辱!  相似文献   

7.
智慧语丝     
正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做一个安静的人,读书,旅行,等待爱情。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不用太远,不用太贵,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将自己释放,抚慰。旅行,就应该只是单纯地出去走走。心宽,便是远方。——王臣  相似文献   

8.
书道佛源     
僧家多喜书道,而书家中也颇多僧人。唐有怀素、宋有佛印、元有雪庵、明有八大山人、到了民国初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佛印、雪庵、八大不是以书名,但他们的书法造诣非同一般,我在南京博物馆曾亲见八大山人的一幅作品,字迹苍劲有力如古蔓缠藤。至于弘一法师、怀素法师的书法造诣已是登峰造极、领一代之风骚。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千万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时节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庭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首李白的草书歌行鲜活地写出了怀素…  相似文献   

9.
杨柳依依——《李商隐评传》再版代序沈立人书面已经泛黄的《李商隐评传》,放在杂乱的案头上有半年多了。去年,应杨夫人陈曼璐和他们的女儿杨晓冬之约,知道这书将再版,要我写一则序,我是非常愿意又相当惶恐地接受了的。所以愿意,因为人生难得一知己,老杨与我可谓知...  相似文献   

10.
柴门清欢     
正黄昏时读诗,读张岱的"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很容易联想出一副月光与竹林相映成趣的画面,林下月光星星点点,犹如残雪,自是美极了!除却这极美的意境,"疏疏"两字颇得我喜爱。温婉的时光从柴门的缝隙里跑出,疏疏地落在奶奶的藤架上,便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乡,总有一扇柴门半开或虚掩着。推开门,便可见奶奶栽种的瓜果,长长的藤蔓  相似文献   

11.
爱的味道     
朋友妻出差好几天了,晚上弄点酒菜,去陪陪他。敲了老半天才开门,他正哄半岁大的宝贝女儿玩呢。见爸爸丢下她跟我喝上了,小家伙可不干了,咧开小嘴号啕大哭。我正手足无措,朋友扯出一件女士衬衣冲女儿晃了晃,扔给她。小家伙抓住衬衣往小脸上闻了闻,竟然乐呵呵地玩起来,一点也不哭闹了。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我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躺在宽大而松软的床上.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突然觉得酸酸的.我想我有很久没有睡过这样的床了,也有很久没有这样静静地想了.  相似文献   

13.
清喜     
少时读“雪夜访戴”的故事:王羲之的儿子雪夜去看一位姓戴的朋友,只是想去,只是心血来潮。到了朋友家门前,却说,已经好了——清喜的过程就在雪夜,在月光下的这一路。  相似文献   

14.
疏影     
正陈与义《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意境大好。那"疏影"二字,斑驳陆离,摇曳生姿。春天里,杏花开时,枝条上,叶片大多尚未长出;纵然长出,也只是簇在那儿,难以夺人眼目,所以,树枝上,就只是一串串的杏花,兀自地开着。春夜,月光清寒,照在杏枝上,影子投落在地,自是疏疏落落。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生活里曾经有过一段天高云淡的日子。你不知道,在家排行老小,很想有一个妹妹的我一下子拥有了三个花朵般的妹妹,那是一件多么让人舒心的事呀。 妹妹们的年龄大约在18到22岁之间,都处于人生中的黄金季节,她们悄悄地给我带来了一股年轻的朝气。从认识妹妹们的那天起,我的生活中明显多了些动听的歌声,多了些月光下独自沉思的身影,多了些青春的举动。那些来自远方的年轻的声音,给我单调乏味的生活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安隐的行者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69-69
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看客,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安然地旁观这世间的一切。有时又觉日子过得好惭愧,怎么样拂去万千纷扰,做一个不属于世间的人呢?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渐渐不能很好地对待自我了。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拼命地为我而奔忙,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却又感觉人生不应如此忙碌,生命的意义,究竟不是仅仅为忙碌辛劳而来呀。生活在今时的人,脚步似乎永远都无法休停稍许。  相似文献   

17.
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悠悠岁月,悄然无声地从指缝间流逝。当醒悟时,剩下的或许只是一声叹息。人生苦短,岁月不待,在有限的生涯里,又何必在失落与苦恼中徘徊?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用一生的时间认真研读,用心领悟,我们很难参透自己手掌,那纵横交错的纹路,仿佛是无言的上苍在说一切命运尽在自己手里。人生是一种大境界,不必强求一切局部的完美,只有如此,才能多一分洒脱,少一分怨恨和抱怨,生命里也才会多些开心。在人生旅途,并非所有的呐喊都有回声,并非所有的蓓蕾都有开放的机会,只要我们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朗的态度对待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出版了不少关于人生问题的书籍.我姑且把有关人生的书,分为兰类:教科书、人生杂谈和学术研究.其中教科书类最多.其特点在于从正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批判资产阶级人生观.这一类书对人生是什么与为什么讲的较少,侧重于讲应当怎么样.人生杂谈类没有鲜明的理论体系,没有固定的体例.多是有感而发.第三类属于学术探讨.此类书比较少.这里要评介的《人生论》,就属于这一类.龚群同志所著的《人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的探讨人生问题的书.虽说书中谈论的并非都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哲学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新作《智慧书》以一种令人感到惊异的冷峻的客观态度,极深刻地描述了人生处世的经验,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睿智而又生动的人生格言,人们不仅获得了克服生活  相似文献   

20.
爱的味道     
朋友妻出差好几天了,晚上弄点酒菜,去陪陪他。敲了老半天才开门,他正哄半岁大的宝贝女儿玩呢。见爸爸丢下她跟我喝上了,小家伙可不干了,咧开小嘴号啕大哭。我正手足无措,朋友扯出一件女士衬衣冲女儿晃了晃,扔给她。小家伙抓住衬衣往小脸上闻了闻,竟然乐呵呵地玩起来,一点也不哭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