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使徒保罗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保罗将恩典与患难困苦和他所受的托付及使命相连。保罗之所以遭受那许多的苦难,是为福音的缘故,也是上帝的恩典,他说:"由于上帝的恩典,我才成了今日的我,并且他所赐给我的恩典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其实不是我,而是上帝的恩典与我同在。"(参林前15:10,和合本2010)所以他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满心欢喜快乐,时时刻刻感恩(参罗7:25;林前15:57;林后9:15;提前1:12)。  相似文献   

2.
江成 《天风》2014,(11):38-38
使徒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说:"上帝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父慈母爱,加一小妹,家庭安稳,年少时沉迷《红楼梦》中的出世思想,迷恋李煜的词这一类哀伤的文字(我曾经将所能收集到的李煜的词全部都背诵下来),并且在师友中以"忧郁王子"自居、自傲,不理俗世,耽于空想。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祷告,新约中有许多的教导。耶稣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那样重复一些空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6:7,和合本2010)使徒保罗说:"我们本不知道当怎样祷告,但是圣灵亲自用无可言喻的叹息替我们祈求。"(参罗8:26,和合本2010)祷告是上帝所赐的无穷恩典,借着祷告,我们承认自己的罪,祈求上帝的赦免,得到上帝的恩典。祷告不是强求上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4)
正第一个态度,不定罪苦难。苦难是个很大的奥秘,虽然罪会带来苦难,但不代表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罪。比如耶稣说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不是他自己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作为。旧约里约伯受的苦难,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使徒为福音的传扬,也受了很多苦。保罗身上有根刺,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是主的恩典与能力要显在他身上,免得他自高。苦难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彰显上帝的作为、人为的因素、自己的犯罪、自然的报复、魔鬼的攻击,等等。因此从神学上讲,不要一发生苦难就定罪。从爱心上讲,也不要如此。要有怜恤的心,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怜恤人的人才有上帝的爱在他里面,这  相似文献   

5.
<正>保罗的一生充满传奇,历经患难,也充满上帝的恩典。《使徒行传》记载了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从13章开始到20章结束。他的三次传道旅程,都充满了患难,更充满了感恩。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在帕弗有行法术的以吕马抵档他,但真道被传开了,有方伯信主;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有犹太人的嫉妒、毁谤、挑唆和逼迫,他和巴拿巴被赶出境外,但是有许多犹太人  相似文献   

6.
雪峰 《天风》2012,(9):56-57
上帝吩咐保罗“作外邦人的光”(参徒13:47),其主要使命是“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参徒26:20),所以他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然而,这并不是说保罗的工作就与犹太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土生土长的犹太人,保罗对同胞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不断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6)
<正>经文:林后9:15"感谢上帝,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在纪念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感恩礼拜上的讲道:保罗在《哥林多后书》9章提到的"恩赐"是指上帝恩典的运用结果的恩赐。上帝恩典的丰富超出人所能领会的。上帝救赎的主题是没有穷尽、深不可测的,超出人有限的理解范围。无论人对上帝恩典的研究有多少,永远都不能发现上帝所有的完美。从保罗个人来说,上帝在他身上有说不尽的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希腊、罗马文化中古典修辞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对使徒保罗、特土良、安布罗修、奥古斯丁等基督教布道家的影响,并着重指出了基督教的讲道与古典演讲术在本质上的不同:讲道是福音和上帝恩典的宣讲、是圣灵的工作。好的讲道和讲章的关键,在于讲道者对福音和真理的信奉与委身。  相似文献   

9.
李亚丁 《天风》1994,(8):44-44
使徒保罗 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使徒行传》里。新约圣经中保罗写给各地教会的十三封书信全面反映了他的思想、信仰与教训。保罗是基督教会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最重要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查常平 《宗教学研究》2007,1(1):109-114
保罗的反对者的共同特征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使人得救的恩典本身是非自足的,必须在这恩典之外增添上人遵守的律法作为、接受世上的智慧与知识,否则,人就不可能获得完全的救赎。基于这种背景,在保罗神学中,他关于恩典与律法的关系,是他讨论社会正义的基础。他否定了所有犹太教形式中两个共同的柱石:以色列的神选和对于摩西律法的忠诚,将上帝的拣选范围扩大为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教会,用因信称义取代以律法称义。基督教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而区别于犹太教。因信称义的教义落实到个人身上,保罗认为肉身与圣灵是对立的,他进而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按肉体生活,另一类按精神生活,认为存在着自然的人和精神的人,未皈依的人和皈依了的人,堕落了的人和得救的人,尘世之子和上帝之子。第一类人源出于亚当,第二类人来自于基督,提出旧人与新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保罗为了哥林多教会,可谓呕心沥血、不求回报.为了在经济上不让教会受累,保罗要么亲手作工、赚取所需,要么依靠马其顿教会的供应.但他却受到以福音来谋利的假使徒们的攻击,而缺乏辨别的哥林多信徒,也屡屡质疑保罗真使徒的身份.所以,在哥林多书信中出现了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自辩,同时,他也毫不客气地揭露假使徒的真面目.“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  相似文献   

12.
华耀增 《天风》2008,(21):36-37
一、是上帝爱世人,不是人先爱上帝使徒保罗得蒙上帝的造就,使他从曲折的人生道路和作为福音使者的艰难历程中深切感悟到神对世人那永恒不变的爱,不是人间任何事物能够阻挡、隔绝和改变的。他深信不疑地劝慰我  相似文献   

13.
吴恩平 《天风》2011,(2):5-6
使徒保罗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在这冬去春来、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在神的恩典中彼此激励,用主的话语互相劝勉,共同追求在基督里做一个新造的人。  相似文献   

14.
刘兆晋 《天风》2002,(9):37
有时个别弟兄姊妹难免会有疑惑,认为上帝已经将他们一生都安排好了。实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并不是一件天生就会的事。使徒保罗写到:“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  相似文献   

15.
刘美纯 《天风》2018,(12):19-19
《罗马书》8章31节至39节是使徒保罗从心底唱出的一首得胜的凯歌: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使我们与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的爱隔绝。“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参罗8:35)这个问题以及下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修辞性的,这些修辞性问题所列举的正是保罗在传道事工中曾亲身经历的——患难、困苦、迫害、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一保罗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信徒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这样的生活状况也正是早期教会的使徒和信徒的生活写照。  相似文献   

16.
使徒保罗是神特选的器皿,是主忠心的仆人,他一生的侍奉是我们效法的楷模,他的侍奉是蒙神喜悦的侍奉.有人说,在新约圣经的人物中,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与他相比.唯独他有理由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可见,保罗的侍奉完全是以耶稣基督为榜样.我们今天效法保罗的侍奉,实际上也就是效法基督的侍奉.那么,保罗的侍奉有哪些显著的优点值得我们效法?现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与勉励.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3,(1):26-27,30
在基督教史上,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人像使徒保罗那样对教会的发展产生过那么大的影响。纵观保罗书信他的神学思想有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继承犹太思想(他曾受教于当时很有声望的迦玛列门下);另一方面是来自上帝的启示和感动。基于这两点,在书信中保罗对妇女的地位、教会信仰生活有了他自己独特超前的认识。 保罗对妇女的看法在近现代有许多的争辩,特别是在上世纪中叶妇女神学出现后,许多人指责他憎恶妇  相似文献   

18.
使徒保罗说有一刺加在他肉体上,他曾三次求主叫这刺离开。他的刺是眼病,常常作痛,他的祈求得到的答复是:“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林后12:9)主应许有能力覆庇他,不会阻碍他为神工作,软弱会成为刚强,以后他就不再为此祈求了。 有人问:为什么玫瑰有刺。要感谢神?神为什么让美丽芳香可爱的玫瑰长出刺来?在世上千百种花卉,神特别给玫瑰许多异常的恩  相似文献   

19.
李永和 《天风》2003,(2):14-14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彼得是使徒,当然明白在福音原理下并无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在主耶稣里面,大家都靠他的恩典得救,本都是罪人,还有什么洁与不洁?所以他到安提阿时,也跟外邦人一同吃饭;但后来耶路撒冷教会的犹太人来了,他们习惯不与外邦人吃饭,彼得因怕那些犹太信徒,也就不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了!甚至,连巴拿巴也跟着彼得,与外邦人隔开了。保罗一见他们所行的与福音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而且是非常严厉的责备。  相似文献   

20.
陈德群 《天风》2007,(6):23-24
著者:路加医生,他是使徒保罗的同工。在使徒行传的经文中作者多处自称“我们”。表明自己是保罗旅行布道的一个同伴(16:10-17;20:5-15;21:1-18;27:1-28;28:16)。书名:使徒行传,并不是作者路加自己起名的。他称那第三卷福音书(路加福音)为“前书”(1:1),显然称本书是“后书”或“续书”。书中所载是使徒的言行和使徒建设教会的事工,并且议论与救恩有关的要事。因本书是圣灵与使徒同在同工而有的行传,故亦称本书为“圣灵行传”。另外,也有人称之为“第五福音书”,因为四福音是记载耶稣在世所行之事,后一福音是记载耶稣在天上的继续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