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帝爱国老人马公相伯,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也是一位有民族自尊心和正义感的中国天主教徒。马老一生所经历的整整一个世纪,正是我中华民族倍受屈辱的一个世纪。公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还是以反帝救国为己任、身体力行的带头人。在当时,千万爱国人民都以他老人家“马首是瞻”,尊称他为爱国老人。马老离开人世间已经四十五个年头了。半个世纪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公园里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步履轻盈健步如飞,与周边悠然而行的路人显得格格不入。远远观之,他额间的白发闪烁着耀眼的光;近处相对,他脸庞的笑容温暖从容,溢满自信与豁达。见到这样一位老人,虽然他就近在眼前,我却有了诗与远方的感触,仿佛这位与众不同的老人独自拥有着诗与远方,我想,他一定是位有故事的人。我紧走几步,与老人并肩而行,老人眼神一瞥,微微有些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1840-1939)谢世45周年。上海市各界人士于十月廿七日下午前往虹桥路陵园路“万国公墓”马相伯先生墓地,隆重举行丁迁墓仪式。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市宗教局、市天主教爱国会,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的负责人,马相伯的亲属等参加了仪式。爱国老人马相伯是震旦与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一九三五年,马公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李公朴等二百八十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中国大文豪鲁迅逝世后,马公参与治丧,并派土山湾孤儿院乐队参加送葬。一九三九年马公百龄寿诞,中共中央致电祝贺,尊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端”。一九  相似文献   

4.
正西班牙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在被那老铁匠触动人心的话语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5.
小草     
三国时,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他的朋友徐厚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他的缺点。吕岱不仅没有责怪徐厚,反而更加尊重、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到哪儿去听自己的过失啊!"我们不得不钦佩吕岱不畏别人批评的态度,如小草般虚心接受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代名将。梅兰芳在演出京剧《杀惜》时,突然听到有位老人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  相似文献   

6.
媒体上报道过一位行人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扶起后,但这老人却说是这行人撞倒了他才扶他的,并且提出无礼的要求。现在是否还要做一个好心人呢?春节我也遇到类似情况,在超市遇见邻居老太太并帮她把买了的商品送到她家,过了一个小时她来我家没有说一声谢谢,却说少了一把蔬菜,最后我们又到超市核实,她没有买过这蔬菜,这时  相似文献   

7.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张丽红 《天风》2012,(4):54-55
每次在教堂里听到那悠扬的琴声,心中很自然地就会想起一位和蔼可亲、热心侍主的老人丁保全老师。 丁老师是一位心系基层教会的义工。我所在的教会是一个乡村教会,教会经费紧张,各样支出都十分节俭。崇拜所用的是一架破旧的风琴,2003年秋,琴键哑了一个。丁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默默地记在心里,不久就购置了一台雅马哈电子琴奉献给我们教会……  相似文献   

9.
张文蔚 《天风》1995,(8):14-15
“长江哥回来了,还带来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嫂。” 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长江哥时,我刚12岁,那是1947年。7、8月间,北方的淫雨下个没完没了,乡亲们围着长江哥问长问短,更有一些人摸着他腰间挂的那把明光闪闪的佩剑,好生稀罕和羡慕。  相似文献   

10.
在如迷宫似的胡同里走丢了路,也落得一个二十年来迷失人生道路方向的罪名。不过当下处境没有与他争辩的余地,我默默地跟在老人背后…… “吓!总算来了。足足让我等了二十年才出现。” 以为是有人在对我说话,高兴的转头一看,背后是一位持着眼镜蛇手杖,背部脊椎佝偻的老人。他像是看到多年前的旧情人一般。突起双肩以拥抱的姿势说: “我一直在叫你,就在你旁边,你为什么没听到,以为是幻觉?” 是吗?说得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记忆再不好,  相似文献   

11.
赵朴老往生已经四个月了,当时的情景随着时光渐渐淡出,惟有两种景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清晰,难以抹去!一是覆盖着国旗的赵朴老遗体,一是灵堂前为他诵经的四众弟子。  遗体上覆盖国旗是国家对他爱国的肯定;四众弟子为他诵经是信众对他爱教的肯定。这情景显示了他爱国爱教功德的圆满!  人的一生充满起伏跌宕,一个年逾九十三的老人,生命的轨迹更是纵横交错,难以陈述,但纵观赵朴老的生平,我个人感到比较明确,爱国爱教便是他的一生。  爱国爱教融合在他生命之中,完全统一,无法分割!  他常为人手书“知恩报恩”,也常给人说“报…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一进门,他的头不小心被狠狠地撞到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自己的脑袋,一边有些恨恨地看了看那扇比他身高略要低矮的门。没想到,出来迎接他的老人恰好看到这一情景,老人看到他这副有些滑稽的模样,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人生哲学。"正如富兰克林后来他自己所说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功绩卓绝的一代伟人,跟他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诲当作他人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我遇到一位老者,在谈到人生时,老人不说话,只是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说这就是他的一生;而后又用棍子在地上画了另一条线,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不解。老人说,人的生命再长也就如这一段线,再短也还是如这一段线,有开头有起点,终归也是要有尽头有终点的,只不过有的长有的短罢了。老人又说,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张勤 《天风》1994,(5):44-45
每当我听到风琴演奏《赞美诗(新编)》374首《与主接近歌》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陶辉映先生。因他生前礼拜时最爱抚琴演奏这首歌。 陶辉映先生是云南省彝良县人,1905年出生于基督教家庭,从幼年就受洗归主。因父母对他教育严肃,所以,陶辉映先生自幼到蒙召归天,信仰诚笃。热心事主。在我的记忆里,他留给我们的是爱国爱教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广场上,有一位老人用墩布蘸水在地上写字。围观的市民看见老人精湛的书法一点点消失,直为老人着急,于是有人建议他把自己的字写在宣纸上裱好,这样就可以留存下去了。而老人却说:"我写字就是为了图开心,干吗要裱起来?"老人依然手持墩布,笔走龙蛇,神采奕奕。老人的选择使他摆脱了某种束缚,能够使他不断超越原来的自己。"留痕"与"不留  相似文献   

16.
珍惜生命     
友人很激动地告诉我们,昨日她去医院探望生病的亲戚,使她感触良深。她在电梯旁见到一位三十岁的乳癌患者,哭诉她的悲惨这遇,在亲戚的隔壁病床则是一个才六岁的可爱小男孩,不幸身患淋巴癌,小小年纪,做了好多种治疗,每当白血球升高,就必须打那种会引起呕吐副作用的针药,以延续生命。他本来很高兴拿着玩具,一听到要打针,知道痛苦要开始了,咬紧牙齿把手伸出来,默默含泪,真是可怜。他告诉友人:“要是我能长大就好了,不知我能不能长大?”多么令人心酸!作为健康人嫌短、嫌睡不饱的一夜,在医院中是生死搏斗、血泪交织的漫长挣扎…  相似文献   

17.
因为年轻,我们曾经的梦想里有鲜花和美酒;也是因为年轻,梦破后我们总是不知所措无法接受—— 我曾经为一个梦想整整奋斗了6年。 读中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一位记者。他的谈吐,他文弱而睿智的眼睛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就从那时起,我决定要当一名记者。 这梦想最初只是让我发了疯似地读书,把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一股脑儿全塞进脑子  相似文献   

18.
钝感哲学     
我活到一把年纪,第一次听到有人认为迟钝对人有帮助,这看法并非来自泛泛之辈,他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著有许多感人的长篇小说,在札幌医科大学授课,也在日本民间行医,是位备受尊崇的医学博士。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上面的题目 ,许多人一定知道我要讲的就是死亡。未用’死”字命题 ,只因适逢千禧之年的新春佳节 ,惟恐冲撞了大家的喜气。可是死神似乎从不顾及人间是不佳节良日 ,春节回老家杭州探亲时却接二连三地听到四位跟父亲同辈的老人相继辞世 ,其中一位是父亲的好友 ,不巧过世于大年三十。死神真是一位不讲道理的客人 ,无论大家多么地不喜欢他 ,他都会毫不客气地来敲门。我从小就十分害怕死亡。有一次住院正好住在儿童白血病房。出院后仅一个多月 ,我回病房探望小病友 ,发现少了许多熟悉的朋友 ,听大人们讲有几位已经死了。那时我对死并无多大的…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3,(6)
一天,一位植物学家带着显微镜,跑到山中研究植物.他在路旁随手采了一朵花,放在显微镜下,越看越觉得花纹精致,越看越感到造物主的智慧难测.正在看得出神之时,有位老人路过,诧异他竞对一朵野花那么用心察看.植物学家就请他也来看一看.他一看完,不觉泪流满面.植物学家问他为什么哭,他答:"我平生没有想到这野花是如此可爱.可惜每天在我脚下,不知践踏多少,我真辜负造物主一番匠心,不禁感触良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