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适与道家     
胡适对道家的研究属于他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部分。他有关道家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或引起争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关于老子的年代考证和确认。(二)关于道家源流的疏理。(三)关于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应当说明的是,胡适虽然说不上是“新道家”这一类人,但道家思想的确对胡适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思想有不小的影响,构成他思想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一课题研究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视现代学人(以胡适为中心)在道家历史与思想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思路,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窥探胡适治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同儒家思想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传统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前几年的文化研究中,相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来看,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有所不足。为了促进文化研究的深入,加强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很有必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近年来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道教更需要深入研究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何抓住重点深入下去,这本身就需要探索。看来,把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放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关系中去考察,可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恰当地评判道家哲学对我们民族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从本期起,本刊开辟“道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栏目。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老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老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我们欢迎踊跃来稿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探讨掀起了新的热潮,作为儒家”六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的《周易》又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面对全国甚至国际性的“周易热”,许多专家学者陷入了沉思.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8—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自然辩证法学会联合举办.其宗旨是试图通过分析研究动向、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周易》研究的健康发展.参加会议的有于光远、任继愈、张  相似文献   

4.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学术界兴起一种文化研究热,一批学者(包括少数经济学者)试图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中解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疑惑。笔者不敢简单否定这种“热”的意义,但在总体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缺乏批判性思维而耽迷于引经据典的“考据派”学风。有的学者则是以书斋里幻想出的概念联系,来替代现实事物之间本来的联系;还有的学者甚至把玩着一串串概念,在搞填空游戏。分析中国社会的过去与未来不联系中国的文化,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在这项研究中不采取批判性立场,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文化问题呼唤实证性研究。本文试图用…  相似文献   

5.
欧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而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使启蒙运动的唯科学论受到怀疑.人本主义中的反科学论者追究科学技术的“原罪”.于是有科学人文主义出来矫正这两者,主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平衡.科学人文主义的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新启蒙运动.它的一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并发展出它的现代形式.这些学者中的李约瑟(1900~)自称“名誉道家”,①并且写下许多有关道家的文章,其中包括“道家的三个画具”.②“道家”之名始见于司马谈(?~公元前110年)的《论六家之要指》,近人为区分先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实践与文化—一“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是一部真正有“哲学味”的探讨”文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的力作,尽管你们谦虚地说该提纲“仅限于提出一些基本理论前提和问题,距离解决问题当然尚有遥远的路程”,但《提纲》对于“文化热”中提出的许多重大理  相似文献   

7.
有关“道学”定义问题,向来存在不同理解。本文所谓“道学”指的是道家与道教之学,而“道学研究”则是道家与道教的现代学术研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在四十年间走向全面复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时值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国道学研究的主要成就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构建道学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花鼓灯主要播布在道家思想十分活跃的淮河中、上游地区。它的文化传承场既受到道家思想理论的长期影响与滋养,也保留着淮畔民众对道家思想践行者如大禹“疏川导滞”顺应水性治国理事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呈现出鲜明的道质道性特征。同时,作为这一特定文化传承场滋生、发展、成熟的汉民族歌舞艺术,花鼓灯以歌舞语汇的原生特点、望风采柳的抒情方式和自然天成的艺术之美等等充分凸显了本真和谐的道家审美文化特质。花鼓灯所弘扬的道家思想文化对消解当今“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体二元对立窘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使人类自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在中国先秦道家思想中 ,老子以独特的视角思考“天人”关系 ,提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意义的思想 ,是人们思考和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赋义与释义:多元关系中的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年代初,在我国的科技界、哲学界开始出现了“全面的”“信息热潮”。IO年之后,科技界的“信息热”持续升温,而哲学界对信息问题的研究却后劲不足,显得有些冷清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信息科技创造的“奇迹”及其对社会影响的深广程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哲学工作者有责任扭转信息哲学研究温度下降的局面,努力把信息哲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从狭义的信息哲学走向广义的信息哲学自4O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创立以来,与信息有关的哲学问题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1.
道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 ,道家思想“综罗百代 ,广博精微” ;现代著名学者鲁迅先生说 ,“中国根底全在道教” ;世界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先生说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 ,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的确 ,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 ,道学的作用实与儒学不相上下 ,它们一隐一显 ,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 ,对中国社会之发展和中华民族性格之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 ,长期以来 ,或者更准确地说 ,2 0世纪 90年代之前 ,道学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儒学的研究可谓“门庭若市”的话 ,那么 ,道学的研究则可谓“门庭冷落”。有人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道家文化的热潮几乎遍布全世界。一方面,由于高速发展的后工业社会的工具理性日益受到大革然的报复,生态破坏、工业污染、人口爆炸、气候异常、灾疫流行及多种社会病,促使西方世界许多有识之上觉醒,他们开始从西方科学征服自然的观念向东方道家回归自然的观念转移。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很快波及到文化层面,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某种和西方现代思潮的融汇点,兼容并蓄的道家文化显然更适宜沟通中西方思想,从而使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植根于自己的民心和国土之中。我国学术界在道家文化的研究中迅速成长起一批新…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春秋末年所创立的儒学,发展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显学,西汉中期以后居于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在东西方又兴起了“儒学热”,许多儒学问题得到了重新解释与评析。但是其中有个带根本性问题即“儒”的历史渊源与演变问题,诸家向有歧解,三十年代胡适作《说儒飓出德为“殷民教士”之说,四十年代郭沫若又作《驳〈说儒〉》一文,提出儒为“邹鲁缥绅之上”之说。自是,学者多沿用郭说。七十年代徐仲舒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儒”字,对于“儒”的产生做出了新的论证。笔者近年专治儒学史,对诸家之说各有取舍评断,现就研究所获对“儒”…  相似文献   

14.
书讯     
书讯:《道治与自由》,商原李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出版,39.7万字。该书是最早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道家的学术专著之一。全书由五章和绪论、结语组成,围绕道治文化的渊源、理念、实践及影响这几个方面展开,力求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揭示道治文化的自由精神。“绪论”分析了从政治文化视角研究道家的意义,并明确提出了“道治文化”这一新概念。在作者看来,有礼治,有法治,也有道家的“道治”;“道治”有“依道而治”与“以道而治”两种类型。第一章“道治文化的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了英国学考哈耶克的思路,对道家的社会观作了新的论述。详前人所略而略前人所详,重在体现“道”此一点之两面,即以善治国与以正治国。同时,对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否认道家思想合乎理性的论断作了分析,以便为道家文化的现代转换廓清道路。最后,广泛吸取国内外研究道家与黄老之学的研究成果,强调重估道家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禅学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乃至一般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关注,从上个世纪人们对禅学的兴趣与这一时期流行的所谓“宗教热”、“气功热”及“传统文化热”相呼应,于是禅学逐渐成为十几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禅学在今天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遗存形态,也不仅仅是佛教信徒在宗教场合信奉修持的理论实践形式,而是在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人文思潮之一。   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十几年来有关禅学的书籍越来越多,而且相当流行,只要稍具规模的书店和图书馆,几乎都有此类…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完美的体现。它以“太极”名拳,本身也充满了浓厚的哲学味道,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哲理拳”。“太极”一词,最早见之于《周易》的“彖传”。“彖传”云:“易有太极”。但后世围绕着对于“太极”一词的不同理解,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产生了儒家易与道家易的分殊。毋庸讳言,这样的分殊对于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来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道两家的哲理共同塑造了太极拳的丰富内涵。众所周知,道家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是它在思维方式上以追求“全道”为归趋,在对待关系的互…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举行的“西安国际老子研讨会”上,钟肇鹏先生曾提出一项建议,希望学界组织编撰一部关于老学历史的专书。这项建议颇受与会者重视,因为大家回顾浩翰的研究老子和道家的书海,竟找不到一部书是研究老子学史的,这在“道家热”与“老子热”长期延续的情况下,是个曾受忽视却又不容忽视的空白。有趣的是,最近正好有一部书投合了学界的上述需求,这就是熊铁基、马良怀、刘韶军三位先生共同撰写的《中国老学史》。 这部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7月出版,三十九万余字,共七章,依次论述老子其人其书和战国以来历代的老学。首要作者熊铁基先生曾因发表《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一书而震动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使关于幸福的讨论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积极心理学采用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幸福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概念,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于幸福的研究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研究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关涉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幸福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家幸福观进行梳理和阐发对幸福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哲学思想的轨迹——读《卢卡奇的哲学思想》李亚彬随着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热,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创始人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开始为我国学术界广泛关注。十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遗憾的是还没有人对卢卡奇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