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眼对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及其适应后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文钊 《心理学报》1981,14(3):81-86
实验中采用电视显示法以测定人眼对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并通过彩色正弦光栅选择性适应后效的试验来阐明空间频率通道和色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人眼在2°视角间视状态下对不同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有差别,绿色光栅的对比敏感性比蓝、红色高。对彩色正弦光栅的对比敏感性在低频处有衰减。2.人眼在2°视角时对彩色正弦光栅的空间适应范围和最低空间频率通道的位置均在0.8周/度处。彩色光栅(0.8周/度至3.5周/度)适应后效的带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3.彩色光栅的适应后效主要决定于亮度的空间频率通道,但色通道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同时颜色对比机制的空间特性,本实验用光学投影方法产生出不同空间频率的同时颜色对比光栅。实验结果表明,同时颜色对比机制具有低通空间频率反应特性,即随空间频率下降,颜色对比效应增强。这一结果可能为同时颜色对比机制参与图形探测的推论提供一个实验支持。实验中也测试了几种不同条件下人眼对比敏感度函数。  相似文献   

3.
金贵昌  郑竺英 《心理学报》1987,20(1):102-106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变化,其在空间频率上有一定的分布,最敏感处落在3—5C/deg。在阈上刺激时,被试个体有差异,但分布趋势相似,最敏感处也为3—5C/deg,这和心理物理实验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很吻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C_1—C_2)值对反差变化是敏感的,它反映了人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反差敏感性,可以把它与MTF相类比。  相似文献   

4.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89,22(1):26-30
实验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彩色图象显示器的屏幕来呈现视觉目标彩色光栅,以对人的颜色视觉进行对比感受性的测定。被试可以通过终端键盘改变光栅的各种变量并进行反应,计算机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处理。实验Ⅰ是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光栅和绿色单色光栅的空间频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空间频率上,被试对绿色光栅的对比感受性都比对红-绿光栅要高。但随着空间频率的升高,对两种光栅的对比感受性也相应升高,并都在中间空间频率带达到高峰值。实验Ⅱ是对颜色视觉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亮度比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空间频率和红色在光栅中的比率对对比感受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包含高、低空间频率信息的形状为刺激材料,探讨客体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的构建。结果发现,低频形状的工作记忆绩效显著优于高频形状,且二者辨别力的差别随SOA延长逐渐消失,说明低频信息优先进入视觉工作记忆。该结果支持工作记忆中客体表征的构建并非采用"全或无"的方式,而可能采用累积加工方式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赵益  何东军 《心理科学》2021,(3):530-536
为了研究眼跳的双相调节理论是否适用于人类的视觉系统,本研究测量了人类被试对分别呈现在三种眼跳时间段(基线、眼跳抑制和眼跳增强)内的光栅的朝向辨别准确率。研究发现:相对于光栅呈现在基线时间段内,被试对呈现在抑制(或增强)时间段内的光栅的朝向辨别准确率显著地更低(或更高)(实验1);另外,只有使用低或中等空间频率光栅作为测试刺激时,才有这种双相调节作用(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人类的视觉系统在眼跳过程中存在双相调节机制,并且这种双相调节机制具有刺激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已有面孔身份与表情识别研究提示, 高频空间信息可能选择性地与表情识别有关, 而低频空间信息则选择性地与身份识别有关。为验证这一假设, 操纵空间频率设计三个Garner效应测量实验。实验1测量全频条件下身份表情识别之间的Garner效应, 结果显示, 相互间的干扰均显著。实验2测量高频条件下的干扰效应, 发现表情识别的Garner效应不再显著而身份识别的Garner效应无明显变化, 出现分离。实验3测量低频条件下的Garner效应, 结果表明, 表情与身份识别的Garner效应仍显著, 未受高频过滤影响。基于Garner范式, 提出面孔识别的可分离度与难度双指标同时考察的方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由此得出结论, 高频空间信息是面孔身份与表情信息分离的有效尺度。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闪烁光度法。刺激光为红光(670nm)、绿光(560nm)、蓝光(450nm)和白光。亮度级为200尼特、20尼特和2尼特。视场约为2°、1°、0.5°和0.25°。受试者3人,均属色觉正常者,具有一定实验经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亮度级上,大小相同的视场内,绿光的CFF都明显地高于明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的CFF;在同一亮度级上,色光和白光的CFF都随着视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且CFF-Log面积接近线性关系;在不同亮度级上,CFF-Log面积的直线料率并不相同。2尼特时的直线斜率小于20尼特、200尼特时的直线斜率。  相似文献   

9.
左侧额中回(MFG)是汉字阅读脑机制研究发现的一个典型脑区,它表现出在汉字阅读中的特异激活,一种普遍的解释认为其负责了汉字独特的视觉空间加工。但是,该解释没有得到直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操纵汉字材料的视觉呈现空间频率,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 NIRS)技术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构建3 (字类型:真字、假字和非字)×3 (空间频率:完整频谱、低空间频率和高空间频率)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记录被试在完成重复刺激检测的one-back任务时MFG的血氧浓度变化。结果发现左侧MFG表现出显著的字类型主效应,即假字比真字和非字需要更多MFG的激活;而且,左侧MFG还表现出显著的字类型与空间频率的交互作用,即在低空间频率条件下假字比真字和非字具有更强的MFG激活,而在另两种频率条件下并没有发现字类型的显著激活差异。结果表明左侧MFG的确对汉字的空间信息敏感,尤其是在需要更多字形/正字法加工的假字条件下以及对低空间频率信息的加工上都需要更多MFG的激活。研究结果为左侧MFG参与汉字正字法信息的视觉空间加工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首先考察上下文预期是否能够影响快速场景识别,进而通过比较不同空间频率的场景信息来探究上下文预期在快速场景识别不同阶段的作用。共包括3个实验:实验1采用双眼竞争范式,考察对快速呈现场景刺激的主观选择是否受到上下文预期的影响;实验2采用词汇分类与快速场景识别的双任务范式,比较预期与非预期条件下快速场景识别绩效的差异;实验3分别以低频信息(实验3a)和高频信息(实验3b)作为实验材料,探讨预期效应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上下文预期可以影响快速场景识别过程中的主观选择与反应绩效;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场景信息,场景刺激与预期相一致时均可以提高辨别力,但预期对反应偏好的影响只发生在对高空间频率场景信息的加工阶段。因此,上下文预期在快速场景识别不同加工阶段的作用不同,快速场景识别需要结合不同空间频率信息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