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时代语境出发,对制约医患关系的“经济人”假设加以反思。指出“经济人”假设对人“自利”性的强调以悬置伦理道德属性为代价,决定了该假设不适宜作为具有“利他”性质的医患关系的指导价值观。当前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人”假设不恰当地泛化应用。最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尝试以古代"就医方"为考察对象,凭借中国古代众多医学事迹和医家言论史料,深入剖析古代社会"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侧重于病患及其亲属朋友两类群体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透视古代医患关系信任环节构建的历史面貌,期冀为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趋恶化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无奈、天使流泪、医院苦恼、政府尴尬,可谓"全盘皆输".实现和谐医患关系达到"全赢",必须解决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这一关键障碍,需要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医患关系表现得相当复杂,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上的反思和实践上的探索.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介入医患危机,将成为解决医患关系的"柔性支架",对缓解医患危机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守昆 《学海》2001,(4):56-61
"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人"的利己属性是人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涉及观念、国情、法制、政策、制度、医疗方式等.构建"医患沟通学"有重要的意义:医患迫切需要恢复和谐信任关系;新型医学模式变革、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医学发展等更需要搭建"医患沟通"新的研究平台,并完善其理论.医患沟通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就是临床教师、医务卫生人员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在"经济人"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经济人"思想的自利性,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使西方社会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种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伦理思想,以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佛教缘起观是一种从社会、个人和环境相互共生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伦理思想,它对克服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片面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系取向是分析和界定中国人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医行为具有关系取向的特质,即"关系就医"取向.分析患者的关系取向表现和医生对关系就医现象的接受度,并对医惠双方的社会属性和关系就医取向进行了相关分析.传统文化影响和医患双方的需求是关系就医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汪岩桥 《学海》2007,1(3):143-149
本文在肯定“经济人”假设及其理论应有意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归纳西方经济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成果,结合现代世界经济活动的新特点,对“经济人”假设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批判。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从根本上说是脱离了人类的实践本质,脱离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特点。文章同时认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积极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建设,构建综合性理论学说,是把握经济活动规律,正确指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医患共同体"是一种生命共同体.当前,医患共同体内部失和导致频发医患纠纷,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宜从政治学角度重建和谐医患共同体:第一,平衡医患共同体内部利益;第二,保证医患双方利益协调制度的有效性;第三,重构医惠共同体普遍认同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