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费尔贝恩在修正与发展弗洛伊德和克莱因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纯粹的人格客体关系理论,他发展了一套修正的心理病理学思想。他认为,精神分裂是所有心理病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治疗的目标是要让病人从无意识中释放坏的客体和减少自我的分裂、达到人格的整合,而分析师与病人的关系则是心理治疗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析学以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和思想框架为探究和解释人类的心灵添增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工具。独立学派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革命的重要推动者和中间势力,独立精神分析学家对心理与人格的结构、发展的动力与过程等作出独具创新的阐释,他们以自我或自体为核心建构心理和人格结构模型,主张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求与客体的关联,并基于客体关系阐述心理和人格的发展。这既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极大发展,丰富并扩展了对人格的认识,更直接转变了对心理发展的理解,还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3.
探讨禅宗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关系,从治疗理论基础--人性假设观、治疗的目标追求观与治疗的技术方法观等三方面挖掘禅宗心理治疗主题,希望能将我国禅学中的心理治疗思想更好地运用到现代心理疗法中,探索出人们理想的存在状态,指导人们认识自我的本性,完善人格,自我超越,顺应自然,以一颗平常心生活.  相似文献   

4.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禅宗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关系,从治疗理论基础——人性假设观、治疗的目标追求观与治疗的技术方法观等三方面挖掘禅宗心理治疗主题,希望能将我国禅学中的心理治疗思想更好地运用到现代心理疗法中,探索出人们理想的存在状态,指导人们认识自我的本性,完善人格,自我超越,顺应自然,以一颗平常心生活。  相似文献   

6.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理治疗中的循证实践是指治疗者根据个体已有的临床技能与经验,利用最佳的研究证据,在考虑病人人格、文化及偏好等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的心理治疗实践。通过描述心理治疗中循证实践运动发展的两个阶段,考察其哲学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及对整个心理学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任俊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4,27(3):746-749
积极心理治疗虽然是以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但积极心理治疗的实践却早已有之。积极心理治疗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以反传统医学式心理治疗的面貌出现,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病人之间的媒介,充分发挥病人的直觉和想象,在与病人的观念不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提出改变病人观点的建议,这一较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疗法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客体关系理论是当代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流派,涵盖很多富于独创性的思想。他首先实现了由弗洛伊德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转变,认为人行为的基本动机不在于驱力的满足而在于寻求与客体的关系。他也改变了传统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观,认为早期与客体的关系模式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表象。客体关系理论以分裂为基础,考察了客体与自体关系的改变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母性分裂、想象分裂、自体分裂和认同分裂四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形成的不良客体—自体关系,均会影响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作为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从人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以解决冲突为核心,关注积极的人格特质,在治疗中借助讲故事的形式提供跨文化的观点.这一较符合人性特点的心理治疗模式,扩展了人们对心理治疗性质的认识,推进了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IMPLE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shown to be useful for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volving auditory stimuli and responses. It is helpful in recording spoken stimulus tapes with program control of event sequencing and timing; it can control on-line interactive auditory and bisensory experiments; and it can calibrate the stimulus durations and pause times for auditory event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