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医发展的长河中,戾气学说突破了“百病皆生于六气”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病因理论,包含着科学革命的胚胎,也早于现代医学的病原体学说200多年。但直到现在,戾气学说却仍然停滞于初创时期而未能在中医理论体系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本文就造成这种局面的必然性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4.
道教"三洞"学说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对道教的整合和统一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东晋末年江南出现的一批早期灵宝经中,已经有相当完整的"三洞"学说."三洞"一词的最初出现与《三皇经》有关.其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汉代以来早期道教对"元气"论和"三一"理论的发展.而早期灵宝经将其与上清、灵宝、三皇等三组道经相结合,使之具有了"三洞经书"的涵义,并确立了元始天尊作为"三洞经书"共同教主的地位.作为中古道教各宗派中与佛教关系最为密切的灵宝派,其"三洞"学说一方面使道教统一的经教体系的建立具备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突显了这一时期道教理论建设中的"文化本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中,长期以来都处在对立、对抗之中,使这个世界上,多了些戾气,少了些和谐.其实'这些对立、对抗,战争和杀戮,都是人类己身的人为因素所造成,毕竟,多数的人摆脱不了一个"贪"字,不是贪名恋位,就是贪财恋色,为了达到他一己的目的,不惜昧着良知胡作非为,甚至泯灭人性倒行逆施,这些都不是应有的真常现象.  相似文献   

6.
墨家学说中有"鬼察鬼罚说",宣扬上天不欲世人为恶而欲世人为善,上天派鬼神监察世人;世人好事做多了,天神就与之增寿;反之则予减寿.这一学说被道教吸收,增加"子孙承负说"和"地神拷问说",发展为"除算减年说",使此学说更具威慑力,更利于在民间推扬,因而更加深入民心.自汉代起,它与久已流行的原始崇拜仪式--祀灶仪式结合,发展为灶神信仰,产生出家家有灶神,灶神代天检察监督世人,并于年末上天报告此家人善恶诸事,然后加减计算,或增寿或减寿的信仰习俗.  相似文献   

7.
命门学说是对藏象学说、阴阳理论、太极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它拓展和完善了中医理论体系;命门学说既是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以其独特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医临床的发展.命门学说在中医学术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从其学术背景、哲学基础与理论渊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钱广荣 《道德与文明》2008,23(1):109-112
"道德资本"概念的提出及研究是我国伦理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创新,它顺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对道德进步提出的客观要求,对帮助人们破解道德与经济"二元对立"的时代难题、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道德价值学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界说"道德资本"的内涵,对其进行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把握中国社会矛盾的一贯传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把握这一论断需要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程平源 《学海》2007,(5):93-97
僧肇之学向来被认为承袭了龙树中观思想的精髓,是对玄佛合流思想的终结和中国化佛教的开端.在探询僧肇"圣心"、"即体即用"学说之后,笔者认为僧肇以其心学立场对大乘般若学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僧肇之学开始了一种有异于印度大乘空宗思想原意的中国化的佛教,其心学圣人论,将缘起性空的中观学说转化成了主体性本体论,为以后的涅?佛性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徐弢 《世界宗教研究》2011,(4):100-105,194
阿奎那的灵魂学说虽然从理性辩护主义的立场,调和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是肉体的形式和现实性"的定义和古代教父关于"灵魂是不朽的精神实体"的论断,但它并非一个将哲学和神学无原则地掺和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意义辨析的方法对前人思想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信仰赋予了他的学说以许多独特的内容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中庸"(或"中道")概念,并以此为基础阐发了其"美德"学说。本文通过分析并比较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学说和柏拉图的相关思想,表明柏拉图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庸美德"的学说;进而指出,柏拉图的二元本原学说不仅为"中庸美德"作了形而上的奠基工作,而且为后学指出了一条明确的走向美德之路,即通过辩证法知识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后者恰恰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杰 《中国哲学史》2005,(3):117-123
戴震的元气实体思想是在全面继承以往思想家提出的元气本体论学说及批判理学超验本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戴震借用传统气、理、道等概念,并引入明清以来实学思潮中的"实体"观念,提出了"阴阳五行,道之实体"的思想,把其元气论建构在坚实的"实体实事"基础之上,构筑了形态完备的元气实体思想,成为其义理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王凤仪"性理疗病"学说为一百多年前宝贵的民间医学治疗理论,其与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经典中医理论相吻合,又切合当今医学界对健康模式的认识.从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治则治法、预后调理及与儒家思想、中医思想的相关性上简述其学说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道教思想体系对于"道"(自然规律)的特殊理解,决定了它在"科学思想"层面上的重要性。道教思想实际上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科学技术在道教的信仰、实践中又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最终道教哲学"发展了科学态度中许多极为重要的特点,因此对中国的科学史非常重要。"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优美的东西都源出于道家学说。如果没有道家学说,中国就像一棵没有了最深的根的大  相似文献   

18.
李济马,字务平、子明,号东武,朝鲜咸镜道咸兴人,李朝末期的哲学家兼医学家,著有《东医寿世保元》、《格致藁》等著作.李济马学习了汉医及《东医宝鉴》等书之后,创造性地提出四象医学学说,该学说被认为是朝鲜民族医药学的代表.李氏"天、人、性、命"学说和四象医学的提出及养生学说均受到了儒学思想的影响,现从李济马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解释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学说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两类,一是基因突变学说,二是细胞外遗传决定学说.突变理论认为肿瘤是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不可逆改变的结果.外遗传决定学说认为肿瘤细胞遗传基因本身没有改变,而只是基因表达异常的结果,在适宜的环境中癌细胞可以再分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首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社会理论,具有宗教神学所没有的开放性和传统无神论所缺乏的现代性;第二,马克思无神论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政教和谐与宗教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第三,从国际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度契合,形成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特质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可以化"文明冲突"的戾气为文化交流的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