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功焕教授的著作《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调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的影响占81%,人口因素占19%。说明20世纪90年代是人群死亡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10年。吸烟和饮食为主要行为因素。必须进行行为干预,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包括医疗保险、实行健康促进战略、进行行为革命、对全部医务人员再教育,以适应后医学时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佛教取得突破性发展,1970年佛教徒人数跃增到20万人,占全美人口的0.1%,实现零的突破.截止2005年,美国人口3亿,佛教徒272万,占总人口的0.9%,接近1%.这里统计的是正式皈依的佛弟子,若以常理推断,美国还有一批信奉或同情佛教却没有皈依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3.
1形势严峻 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一数值为119.92,即当时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这大大偏离了正常范围.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完全正常,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性别比开始持续偏离正常范围,目前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例如,全国2000年出生婴儿性别比(119.92)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比正常值高出近14个百分点.全国只有内蒙古、黑龙江、贵州、西藏、宁夏、青海、新疆7个省区出生婴儿性别比在110以下,而这些省、区的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0%,占全国人口90%的其他24个省、区、市,出生婴儿性别比都在110以上.可以看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亲社会行为大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研究动向:重视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内在因素的探讨,对情绪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自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非常活跃;重视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5.
信念修正的理论大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引起了计算机界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绍并研究信念修正的理论,近年来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道教文化陡然成为了中国大众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重要的表现内容.本文尝试着对这种文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方面及其内在的社会文化促成因素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7.
小靳: 关于"谁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的观念"这个话题,我有以下几点意见. 1、清末西方哲学被介绍到中国来,大约可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中叶以前和90年代中叶以后.  相似文献   

8.
国外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口过度增长和人类过度消费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直接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环境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当前,环境心理学家应更多与环境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官员接触和对话,促进正确环境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同时环境心理学家应在人的环境知觉、环境压力和生活质量;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和组织文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尸检率降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医学正沿着纵横两个方面迅猛发展 ,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病理学亦以分子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技术应用等分支学科的建立为标志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然而 ,传统的尸检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全球性降低。美国在二战后早期 ,全国尸检率为 5 0 % ,196 4年为 41% ,至 1980年降为 14 7%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仍在 15 %徘徊[1] 。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非教学医院的平均尸检率低于 9% ,有的医院尽管死亡病例甚多 ,但尸检率接近零[2 ] 。中国国内 ,尸检工作在 2 0世纪 5 0~ 6 0年代曾达到鼎盛时期 ,以山东医科大学为例 ,其 196 3年尸检率…  相似文献   

10.
简要描述了中国人群的死亡变化趋势,主要死因构成,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结核等传染病、母婴疾病死亡率下降,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肺癌、肝癌等疾病死亡率上升明显.吸烟与被动吸烟、不良膳食习惯、静坐生活方式,是慢性病上升的重要因素;酒后驾驶等交通违章行为与每年上升10%的交通伤害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