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无效的治疗误认为有效,不仅在大众中非常普遍,而且很多医生也常如此。造成这种疗效假象有许多原因,主要由于疾病的自愈或自发缓解、药物和治疗的安慰效应、缺乏严格的评价疗效标准以及诊断不确实,以及把良性疾病误诊为严重或恶性疾病所造成的。对传统医疗的信仰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对任何药物或医疗的效果必须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且得到同行的检验和公认。  相似文献   

2.
选项的排列和描述方式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作为描述方式中的特殊变式, 其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被研究者低估。靠“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达成决策时的差异表现在认知努力、选择注意力、决策标准等5个层面, 近30年来逐渐发展出了丰富选项范式、分阶段缩小技术和直接询问法等研究范式, 并探索出兼容性假说、承诺假说和强调假说等较为成熟的理论假说, 用以阐述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差异的内在机制。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已在消费者行为、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发挥出实在的推动作用, 未来研究可考虑着眼于选择和拒绝反应模式作为助推手段的应用价值和助推实践。  相似文献   

3.
某富商雇用了一名更夫,负责巡夜打更,一天凌晨,富商正欲登船出海,更夫突然拦住了 他,说:“您千万不能出海!”富商问:“为什么?”更夫回答:“因为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今天 出海的商人都遭到了海盗的袭击,船毁人亡,惨不忍睹。”富商想了想,果然没有出海,到了当 天夜里,果然从海上传来消息:出海者遭到了海盗的袭击。按理说,富商因更夫的劝阻才没有 出海,应当感谢更夫才对,可是,富商非但没感谢更夫,反而把更夫辞退了。请回答:富商为什么辞退更夫?  相似文献   

4.
儿童说谎的现象较为普遍,说谎的动机也较为复杂。每一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坦白诚实、不撒谎。奇怪的是,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儿童说谎仍然像吃家常便饭一样来得容易。儿童何以说谎呢?一、想象与现实相混淆儿童的说谎心理,一般是在三岁后才开始的。由于知觉经验贫乏,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想象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例如:儿童骑着一根小木棒,使一头着地。冲向爸爸,嘴里还喊着,“我的大马跑来了,快闪开,要咬爸爸了。”还有的儿童时常向人夸口爷爷给她买了一艘大飞船,还带她上天去看星星和月亮。儿童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和希望,常常会表现出歪曲现实,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现象,而把想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指的煤气,实际上就是煤炭没有燃燒完全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混有杂质的可能有臭味)的气体,所以容易令人疏忽。它能危害人,主要是因为它能妨碍人对于氧气的摄取,造成医学上所說的“缺氧証”。人活着,需要不时地把外面的空气吸到肺里,这样才能保証生活必不可少的氧气的供給。全身各个細胞都必須有氧才能燃燒养枓,发放能量,进行新陈代謝,維持每个細胞与整个人体的正常生活活动。一个人在平靜的时候,每小时差不多要呼吸130升氧气。打一个比方说:人身体上的血管就象交通运输线,血液就象交通工具,氧气就象各种物資,氧气涵过肺胞透入血中,与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結合,然后这些运載氧分子的“紅血素”列車,便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科学家的迷信 迷信是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崇拜,在这种力量面前,表现为短缺或失去理性思维能力的迷执,所以显得异常愚昧。这种情况在科学家中相对不多,但绝对数也不小,有些还是在科技史上的顶尖人物。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仅列举英国的科学家就有我们熟知的弗兰西斯·培根和伊萨克·牛顿,以及与恩格斯同时代、与达尔文齐名的生物学家阿尔弗勒德·拉塞尔·华莱士,以发现化学元素铊和发明克鲁克斯辐射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此外,德国有天体物理学家策尔纳,奥地利医生和解剖学家加尔等。其实,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在我们国家也不乏其人。 总起来说,近现代科学家的迷信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第一,对当前的超人崇拜,胜过对传统的上帝崇拜;第二,对现实人的超能力的信仰,胜过对上帝万能的信仰。所谓“超人”,这里指具有“超能力”的人;所谓“超能力”,有的叫做超心理学、心灵学、灵学、唯灵论,即通灵术,在当今的我国,则名之为“特异功能”,指谓的主要是两类  相似文献   

7.
一、兴奋的强度困素.兴奋是人体通过刺激引起的相应器官的神经活动,使主观方面产生或出现激动状态的心理过程.一些识记的事物很快被遗忘,就是因为它们产生的兴奋强度微弱得难以引起,或者说它们只引起十分微弱的情绪反应,这种太微弱的兴奋不能保持,从而产生遗忘.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5)
<正>我出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督信仰背景的家庭里,基督信仰与我们传统文化也没有绝对的黏合性,而我却成了一名基督徒,为什么呢?我想从我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基督信仰的客观实在,做一些说明。1.基督拣选了我我相信这是上帝自己的拣选。圣经说,上帝在创世以前,已经预定拣选了我们。他的恩召和拣选是不能废弃的(参约15:16;帖后2:13)。我从前并不认识上帝,也不一定会对一个外来的宗教主动感兴趣。但回头看去,在信仰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9.
无效治疗行为普遍存在于肿瘤诊疗过程中,无效治疗的费用常常可占全部医疗费50%以上,患者不仅增加身体损害,更要承担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虽然全球肿瘤治疗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真正能有效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却寥寥无几,科研成果与临床疗效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现代医学需要对无效治疗与有效治疗做出理性选择。调整治疗方向,权衡治疗利弊,建立底线思维,让医学技术真正成为造福人类健康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10.
公司宣传科通知我厂宣传股,上报青工政治轮训的合格率。不巧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出差在外,股长就要另一位同志代办此事。这位同志找了有关材料,统计出合格率是46%,就上报了公司。过了几天,原负责轮训工作的同志回来了,他说我厂青工政治轮训的合格率应该是60%,不是46%,要重报更正。而代办的同志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的统计根本没有错,确实是46%,怎么现在变成60%了呢?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现与证明在科学理论的形成中本是统一的过程,但长期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两部分,发现与证明的二分法成了传统的标准观念。近几年来,西方科学哲学把注意力放在发现的逻辑上,又涉及到发现与证明的关系,这种情况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培根和笛卡儿都认为科学发现总有某种逻辑规则可循,发现的逻辑与证明的逻辑应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各自强调不同的逻辑方法。培根认为归纳法是唯一的发现方法,也是证明的唯一方法;科学  相似文献   

12.
绿色消费情境下的态度-行为差异表现为个体对绿色产品所持态度与实际购买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消费趋势之一的今天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绿色消费行为中态度-行为差异的基本解释机制, 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自2010年以来个体心理层面的实证研究, 并将营销与社会规范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其进行整合。结合国内的研究现状,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测量方法、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动机性因素、学习与信任机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人们,为了搞好农业生产,他们需要了解天气冷热的变化规律,以便在合适的季节里进行农作物的播种或收割。在农业生产的要求下,我們的祖先开始研究季节变化的現律。他們在地面上立起一根竿子,每天中午的时候,测量太阳照射在竿子上的影子长度,根据測量的結果,他們发現:当影子最短的时候,正好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太阳在中午时升得最高,光线几乎垂直地向下照,竿子的影子当然也就短了。古人把影子最短的这一天称为“夏至”,每年6月22日或21日(以下所用的日期都是指阳历)就是“夏至”,这是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过了这一天,夏季最炎热的天气就要到来了;而当竿子的影子最长的时候,却正好是天气塞冷的季节,这时太阳在中午时的的高度最低,光线斜着照在竿上,因此影子就显得特别长。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古人把它称为“冬至”,意思就是說,冬季最寒  相似文献   

14.
汉语里常误解信,本文结合儒家及景教和也里可温教之信,从系统神学分析法入手,参照希腊语原文和拉丁语神学发展史,从如下几方面探讨误解之因。首先,动词之信(4100■/pisteúō/credo/believe)是人的行为,却非人的工作,而是神的工作。其次,形容词之信指信实的(4103■/pistós/fidelium/faithful),不仅涉及人人关系,更是人神间信实、信用、诚信关系。第三,信还可作名词信心(4102■/pístis/fides/faith)、人拥有信心而产生出相信的动作的整个活动之信。汉语对此误解极深,缺乏词源和神哲学研究。名词之信涉及信本身、动名词相信、信的对象和内容与信徒等。最后,详列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之信各种用法,并总结其六个被误解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释考试作弊的"传染"现象,研究探讨大学考试情境中他人作弊对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的效应,假设他人作弊通过社会损失和作弊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对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产生效应。研究采用他人作弊问卷、社会损失问卷、作弊态度问卷、将来作弊意向问卷,对7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第一次作弊的时间和经常作弊的开始时间之后,研究发现:(1)他人作弊正向预测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2)社会损失在他人作弊和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损失与作弊态度在他人作弊与观察者将来作弊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为理解考试作弊的"传染"现象及其内在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汉字谜,通过模拟wallas(1926)关于顿悟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探讨了酝酿期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对猜字谜的影响。结果发现:有效提示组被试比无效提示组猜对了更多的靶字谜,反应时也更短;在脑电水平上,酝酿期的有效提示谜比无效提示谜在左前额叶分别于300ms-400ms,400ms-600ms,600ms-800ms内引发了更大的P300-400成分、P400-600成分、P600-800成分。表明有效提示谜比无效提示谜对靶字谜问题的解决有更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条件推理中无效推断被抑制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RP技术探讨提供替代条件时,无效推断(AC、DA)被抑制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200~800ms,AC和DA比基线任务的波形有一个更加负性的偏移,差异波和地形圈分析表明,在200-300ms,AC、DA在头皮前部的额、额中央、中央顶有明显的N250;在300~800ms,AC和DA在头皮后部中央叶、中央顶、顶叶诱发更加明显的晚负成分.从时间进程看,AC、DA推断过程表现为从头皮前部额叶皮层到头皮后部的顶叶皮层的动态变化,这一结果支持了演绎推理的三阶段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认为失败就是知识上的贫乏、经济上的困顿,或情感上的冷落。这种理解固然没错,但生活中的失败者并非都如此,聪明人也会失败,您想了解这其中的原因吗?请阅读……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22岁的时候,去到一家咖啡厅里工作。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份工作会如此艰难,有些顾客说我的咖啡太浓,有些顾客又说太淡,有些顾客说我放了太多的糖,还有些顾客说冰块放得太少……我每天都在挑剔的顾客们面前手忙脚乱,一次又一次地调整,直到他们满意。我对顾客们感到愤怒,也对自己感到失望,我决定要放弃这份工作。当我做好这个决定以后,我心里非常轻松,我觉得无论有谁刁难我,我都不会难过,我会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好奇是个体对他人的信息产生的好奇,其中包括对他人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和细节,以及想法、感受、动机产生的好奇。人际好奇受到个体性别、年龄、个体状态、人格和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人际好奇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人格判断、文化学习和维护社会规范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人际好奇可以用本能论、信息缺口理论、兴趣?剥夺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加以解释。目前对人际好奇研究较少,未来需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探索人际好奇,研究网络中的人际好奇现象,进一步完善人际好奇的测量方式,加强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