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塌陷与肺复张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量肺泡塌陷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可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丢失、呼气气流受限、去复张性肺损伤、肺部感染和生物性肺损伤。积极的实施肺开放策略,实现塌陷肺泡的复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肺复张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循环干扰,以及肺泡难以复张因素的存在,使肺泡完全复张可能并不必要。在避免肺泡塌陷危害与肺复张的局限性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使肺复张确立其在ARDS治疗中的恰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不同吸痰负压对ARDS患者肺复张容积及动态顺应性方面的影响.前瞻性自身对照分析ARDS患者28例,分别使用150mmHg~200mmHg的负压进行开放式吸痰,记录不同负压吸痰前后肺容积及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吸痰负压下的肺复张容积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吸痰负压下的肺动态顺应性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态顺应性与吸痰负压、肺复张容积的回归方程是:Y(肺动态顺应性)=30.702+0.015X1(肺复张容积)+0.005X2(吸痰负压),自变量对X1,X2对肺动态顺应性影响的P值分别为0.630和0.832.因此,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吸痰次数,吸痰时应首选小负压进行吸痰.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的急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的移动,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弥漫性肺损伤和蛋白性肺泡水肿液聚集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窘迫、顽固的低氧血症,虽然使用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后,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50%左右.就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ALI/ARDS治疗效果,使用时机作一综述,期望对ALI/ARDS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ARDS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炎症性肺水肿,严重的低氧血症,僵硬肺和弥漫性内皮和上皮损伤.既往50年中,特别是SARS在全球暴发以来,对ARDS病因、生理学、组织学和管理上有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尽管围绕ARDS的研究显著增加,依然有许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各科经常遇到的急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的移动,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弥漫性肺损伤和蛋白性肺泡水肿液聚集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窘迫、顽固的低氧血症,虽然使用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后,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50%左右。就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ALI/ARDS治疗效果,使用时机作一综述,期望对ALI/ARDS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医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DS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炎症性肺水肿,严重的低氧血症,僵硬肺和弥漫性内皮和上皮损伤。既往50年中,特别是SARS在全球暴发以来,对ARDS病因、生理学、组织学和管理上有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尽管围绕ARDS的研究显著增加,依然有许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复张性肺水肿(reexpansion pulmonary edema,RPE)是指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萎陷肺迅速复张时(或复张后)所发生的急性肺水肿[1].多见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患者大量排气,排液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其特点是急性肺间质性肺水肿,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如果发现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作者在2000年1月~2006年4月曾收治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ALI/ARDS是以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症候群,是重症医学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近期其诊断标准更新为“柏林标准”;治疗方面除了常规机械通气策略之外,因潜在的降低病死率的作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干细胞基因治疗则成为药物治疗的热点.根据现有趋势,相信未来ALI/ARDS的病死率将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疗法的开展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危重病人重要的支持手段,其重要目的是改善低氧血症、支持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并维持或增加肺容积.目前有多种呼吸模式,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机械通气时,应认真评估气道压力、吸呼比、呼气末正压和吸入氧浓度对病人的影响.吸入氧浓度和平均气道压是决定氧合的关键因素,而肺泡通气量主要决定二氧化碳的排除.为防止呼吸机相关性的肺损伤,应将气道平台压维持在30cmH2O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痰对ARDS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选择2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C组与SIMV组;分别给予开放式吸痰,记录吸痰前后肺通气指标及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吸痰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均显著增加(P<0.01);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0s显著降低,吸痰后15s、lmin显著增加(P<0.01);两通气模式比较SIMV组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增加显著(P<0.01).吸痰前后动静态顺应性、动态P-V曲线斜率差异不显著(P>0.05),通气模式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开放式吸痰引起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先是下降然后显著增加;SIMV模式呼吸频率、通气量增加较为显著.不同通气模式下吸痰对呼吸系统顺应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 ,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 ,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追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历史 ,起初是由美国学者Hamman和Rich于 194 9年首先命名的 ,两位学者总结了 1935年间 4例于半年内死亡的严重呼吸困难、紫绀患者的肺部病理改变 ,将其命名为“急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此后Liebow等人针对较上述患者病情更为缓渐的病例 ,提出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等名称 ,196 4年 ,Scadding根据肺组织形态学变化 ,提出纤维化性肺泡炎的称谓 ,后来为区别于原因已明…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应用肺保护策略机械通气可降低病死率,主要由于潮气量的降低.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再次分析,发现平台压与患者病死率明显相关.平台压低于30cmH2O时,潮气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影响患者预后.但选择小潮气量可能对病人有害.随机对照研究在试验设计、统计学分析、病人同质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现有资料看,潮气量和平台压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中,我们使用20%的甘露醇注射液透析中加压静滴,每次250ml,连用10次~20次.利用甘露醇的高渗扩容、组织脱水作用,防治透析性肺、脑型失衡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肺泡的氧交换能力降低所致心肺功能下降和脑水肿引起的反射性血压升高,以及透析除水导致的低血容量和人体水易趋性不同引起的身体内局部积液,来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肺功能不全、顽固性高血压、浆膜腔积液等并发症,并防治血透中低血压和提高透析顺应性,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6例SAP患者入1CU时的年龄、血糖、APACHEⅡ评分等17项指标,根据是否合并ARDS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呼吸频率、血糖、感染、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评分、ICU住院日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CT评分与SAP并发ARDS有关.故得出结论,年龄、血糖,感染、APACHEⅡ、Ranson与CT评分是SAP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高,其早期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然而,当前ARDS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备受质疑,临床迫切需要便捷可靠严谨的诊断标准.“柏林标准”从起病时间、氧合指数、肺水肿的来源及胸部影像学表现四个方面对ARDS进行诊断,是既往诊断标准的总结与延伸,其有效性及准确性已被证实,对于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ARDS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病死率较高.ARDS时除机械通气治疗外,非机械通气治疗手段包括液体管理、药物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等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疗效,需要临床医生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肺高血压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恶性心血管疾病.多种疾病可导致肺高血压,其中第三大类肺高血压与肺部疾病及缺氧有关.已有许多研究得出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肺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不详.本文目的是结合国外文献阐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和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成人ALI/ARDS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共识,以期对成人ALI/ARDS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后还将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ALI/ARDS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种病因引起的由多种促炎因子介导的失控性瀑布式肺部炎症反应,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营养干预是重要的治疗策略.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ARDS患者营养治疗的目标已由单纯的提供细胞机体代谢所需能量与底物,向以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目标转变.制定出既满足临床患者营养需求,同时又能抑制炎症反应,利于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作用甚至降低病死率的营养策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痰对ARDS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选择2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C组与SIMV组;分别给予开放式吸痰,记录吸痰前后肺通气指标及呼吸系统顺应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吸痰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均显著增加(P0.01);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0s显著降低,吸痰后15s、1min显著增加(P0.01);两通气模式比较SIMV组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增加显著(P0.01)。吸痰前后动静态顺应性、动态P-V曲线斜率差异不显著(P0.05),通气模式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开放式吸痰引起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先是下降然后显著增加;SIMV模式呼吸频率、通气量增加较为显著。不同通气模式下吸痰对呼吸系统顺应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