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劲松 《法音》2000,(5):34-40
“二十世纪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也许就是佛教传到了西方。”──英国历史学家阿尔诺德·汤因比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应用美学研究中心成员、神经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科·瓦莱拉曾说过,“我们认为,对于亚洲哲学,尤其是对于佛教传统的再发现,乃是西方文化 中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它的冲击将会与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对希腊思想 的再发现同等重要。我们哲学的现代历史对于印度思想一无所知,这是不 自然的,因为印度和希腊 不仅与我们共享印欧语 言遗产,还共享许多文化的和哲学的关怀。”[1] 在尼泊尔临近加德满都宁…  相似文献   

2.
一、俄国时期俄国佛教主要指自公元17世纪初传入的喇嘛教(俄国和苏联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公元17世纪30年代,第一批佛教僧侣从蒙古草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后,游牧于此地的卡尔梅克人开始信奉佛教。当时,热心于传播佛教的主要是王公贵族,其中最负盛名的佛教传播者是扎雅·潘底塔(1599—1662),他也是俄国西部蒙古文字的创造者。到公元19世纪初,佛教已在卡尔梅克人中深深地扎下根。公元18世纪,佛教自蒙古、西藏传入俄国叶尼塞河上游的图瓦(乌良海地区),当地的图瓦人(唐努乌良海人)开始信仰佛教。到20世…  相似文献   

3.
自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哥白尼革命”一词在许多领域都被用以贴切地说明与康德为哲学带来的转变有同等意义的革命性转变。在《从外面(中国)思考:远东访谈录》[1]一书中对哲学家兼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进行提问的蒂埃里·马尔谢塞写道,这本书“不啻提出了重新启动‘离中心’这一伟大工作的动议,即定义我们的现代性———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哥白尼颠覆’”。[2]朱利安解释说,“中国和西方的对峙是当代最伟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在连贯关系”,它“还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理智之后的先入之见”,因此中…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汉学家和传教士对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佛教的研究很少。而李提摩太是来华传教士当中,率先从事佛耶比较研究并推动两教间对话的先行者,他在此方面有导夫先路之功。李提摩太的佛耶比较研究,建树颇多,并在其佛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佛耶对话",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会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第工期《南诏图传》文字卷考释一一南诏国 宗教史上的几个问题………… 温玉成对当代国际政治中伊斯兰犹太教的自我诠释 — —再论什么是犹太教……………周受藩论犹太教伦理的核心主题……… 黄陵渝问题的认识……………………金宜久〔11)古希腊妇女宗教地位探析··、……裔昭印(ID二十一世纪政治伊斯兰 的走向、、………、……·二二,……··王宇洁(1东干人与伊斯兰教………,……··丁 宏(2理论兴趣的衰退——八至十世纪 中国佛教的转型之—…·’………·’··葛兆光(3早期佛教僧衣净法辨析………··,湛 如(48佛教义理与因明…  相似文献   

6.
在弥漫东方气息的佛教世界里,来自英国伦敦的比丘尼丹津·葩默,以其西方的血源背景、闭关雪洞十二年的经历与发愿女身成佛的事迹,引来世人的瞩目与好奇。藉着丹津·葩默(TenzinPalmo)访问台湾之际,《人生》杂志特别专访这位承袭藏传佛教法脉的西方比丘尼,带领读者走进她不凡的悟道历程,领略这位西方女性进出雪洞的心境转折,与她协助女性步上佛道所做的努力。问:这一次的台湾行,您对此地最深刻的印象为何?丹津:当今虽是通讯发达的时代,但要生长在一个有佛法的地方真是不容易!诸位生长在台湾,这里不论对佛法的修行或是研究,…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6,(10)
日本代表团相谈役白幡宪佑长老在闭幕式上的致词在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的闭幕式上,代表全日本佛教会致辞,是件令我非常高兴的事。这届大会的议题,题为“二十一世纪韩·中·日三国佛教的使命”,各国代表热心地参加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因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8,(7)
1998年是中国佛教二千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是目前见诸正史明确记载的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原文见《三国志》裴松注所引鱼豢的《魏略·西戎传》)其后60余年,汉明帝“永平求法”,将...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权主义” (eco -feminisme)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埃奥本 (Francoised’Eaubonne)在 1 974年首先提出的概念。她把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结合在一起 ,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自此 ,生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在西方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们 (特别是妇女 )从各个角度切入到这一思想态度中 ,包括环境运动、非传统政治以及女权主义的精神运动。生态女权主义一般认为 ,在自然造化中 ,有两种现象非常相似 :一种是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儿育女 ,并把食物转化成乳汁哺养他们 ,另一种是大地循…  相似文献   

10.
贝拉的宗教进化论与公民宗教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拉的宗教进化论与公民宗教说高师宁罗伯特·尼利·贝拉(Bellah,RobertNeely)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宗教社会学家。他于1927年生于美国中部俄克拉荷马州的阿尔特斯,曾就学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在蒙特利尔麦克基尔大学的伊斯兰教研究所从事研究,后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兵 《法音》2000,(2):6-12
在澳门回归、举国欢庆的热烈气氛中,古老佛教与十二亿中国人民告别了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踏上了二十一世纪的征程。值此新世纪伊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开创中国佛教的新纪元,具有重大意义。厄难·复兴·转型在以往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佛教早已渡过青春壮盛期,自南宋中叶以降,从生长停滞渐趋老迈龙钟。至清末,衰竭不堪的佛教,遭太平军的破坏,洋教和会道门的攘夺,西方文化和民主革命潮流的猛烈撞击,面临生存危机。反宗教运动、庙产兴学风潮,种种挑战,重重法难,激发起佛弟子们的护教热忱。国家民族的厄运,社会的深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等系列著作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重视,然而其某些结论带有根本性的缺陷。本文通过新教改革与中国佛教改革多方面详细的比较,指出了其局限所在,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的现代化富有启发的论点;证明了在相近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相通之处远超过相异之处,因而完全能通过对话与交流,肩并肩的推进入类文明。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6,(10)
韩国总统金泳三的贺电韩·中·日佛教领导,共集一堂,召开佛教友好交流汉城大会,本人谨代表韩国国民,由衷地祝贺大会的召开。并且,非常欢迎中国和日本佛教领导的访韩。基于韩·中·日三国的传统友谊,在寻求21世纪佛教使命的同时,祝愿大会得出丰硕的成果,以佛教为...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代表团基调演说日韩佛教交流协议会副会长江连俊则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副理事长尊敬的代表韩·中·日佛教界的各位学德兼备的高僧大德及各位笃信的居士,今天在此“韩·中·日佛教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的席上,看到各位身体健康,非常高兴。去年五月在中国的首都北...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15日至21日,云南各族数万群众聚集瑞丽市喊撒村,按照南传上座部佛教治丧传统仪轨,为他们所尊敬和热爱的高僧伍并亚·温撒长老送行。 伍并亚·温撒长老是我国佛教界、特别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知名高僧,在我国云南省及周边部分东南亚国家佛教徒中享有较高威望。伍并亚长老毕其一生从事佛教事业,爱国爱教,协助党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发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时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是中国佛教二千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在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是目前见诸正史明确记载的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旱记录(原文见《三国志》裴松往所引鱼豢的《魏略·西戎传》)。其后60余年,双明帝“永平求法”,将佛教初传推向新阶段。经赵朴初会长和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确认,以“伊存授经”作为佛教初传的历史标志,在1998年度举办“纪念中国佛教二千过”的活动。国家宗教事务局经研究并报请中央领导同志批准,1998年5月8日,以国宗函[1998]097号文件发出《关于举办佛教传入中…  相似文献   

17.
王萌 《宗教学研究》2003,(4):134-138
佛教与科学的对话是现代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代,佛教与科学的对话在内容和方式上出现了新的特点,以科学最新成果诠解佛教和对科学范式的批评是同时并存的两个主要方面。通过对于这一现象的透视,对佛教与科学对话的现状、问题和前景作出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宗教对话这一主题已经日益引起宗教内部和学界的关注,在多元宗教共存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宗教之间以多种形式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对话。佛教与基督宗教这两大世界性宗教,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宗教信徒,对东西方社会文化交流及整个人类文化历史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10月11日至同年11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袁贵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1993,3.45~53审美与人的本质及现实自由:青年马克思《巴黎手搞》美育哲学发微/潘立勇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杭州).1993,3.19~26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池超波//福建论坛·文史哲版(福州).1993,5·8~11“人的世界”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真正主题;关于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丛大川斤学术研究(广州).1993,5.49~54是物质一无论还是实践一元论:评西方学者对恩格斯实践与认识理论的话难/余其拴斤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3·3·11~19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吗?:兼与王乐先生商榷/谢志岿斤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3,5.29~3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发展/李忠志//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4·12~16毛泽东对社会哲学方法论的重大贡献/李焕诚/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石家庄).1993,4·3~7试论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人的问题/段国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石家庄).1993  相似文献   

20.
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隆重召开徐玉成举世瞩目的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5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件大事。山水比邻三国佛教交流源远流长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流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