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回应伊朗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威胁,沙特社会日趋保守化并成为“纯正”伊斯兰社会的样板。2015年萨勒曼国王上台后,积极推动国家现代化转型,推行激进经济社会改革,以重塑国家。作为这场改革的主要设计师,王储穆罕默德(MBS)明确提出要抛弃“极端伊斯兰”,重返“温和伊斯兰”,为此采取了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教育、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改革措施。这一变革主要涉及由“极端伊斯兰”到“温和伊斯兰”、由宗教国家到民族国家、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三个层面重大转型。这一转型不仅将重塑沙特,深刻影响沙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而且对海湾发展与稳定、伊斯兰世界发展模式转变、全球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好原生态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抢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和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互相矛盾的状况,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现代化发展不能摒弃国家历史文化,反而要强调中国元素的融合发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千城一面"的窘境,更能弘扬国力,增强国家形象、国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苏州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的设计表达中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散发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和文化走出中世纪的思想启蒙,包括明清之际的反理学思想启蒙,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是在中西古今之争的文化激荡中走过的.三个时期的思想启蒙者前承后续,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从封建社会晚期到近现代思想史的文化嬗变时代,一面对古代文化进行着扬弃,一面对世界文化尝试着回应,一代继一代,后浪推前浪,承续着、更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闪耀着时代性、民族性光芒的启蒙文化传统,即自觉追逐时代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科学民主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这三大传统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真正的“接合点”,它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化的积极的传统资源.我们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首先应是这一活生生的启蒙者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话语时代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老调重弹而又值得旧话重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理论,特别是儒学在东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不同作用的梳理、厘定和分析,认为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儒学与现代化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通的一面。儒学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大体是随着东亚现代化的启动、发展而由现代化的阻碍力量发展成积极的推动力量。既使在东亚现代化之初,儒学传统也不曾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儒学在东亚国家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之间广泛的互动交往、交流、对话,儒学将在面对更多挑战的同时,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而,儒学在东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进程中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东亚社会转型、文化现代转换中积极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1986年5月20日至30日,中国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在杭州举行了名为“东西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讲习班。先后到讲习班讲演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有:黄万盛、朱维铮、陈鼓应、王元化、庞朴、李泽厚、萧(?)父、包遵信、梁从诫和成中英等。讲演内容涉及文化的结构、文化的人类性和民族性、文化学研究的缘起、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中西文化的差异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多种理论问题。现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7.
任何文明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道德传统则是文化传统的灵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继承、扬弃、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各国或各民族的历史兴衰相同步。 东方民族的传统道德,是东方各国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力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实践表明,东方民族的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并没有成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加速经济  相似文献   

8.
苏州具有深厚的传统审美文化底蕴和氛围。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苏州不仅没有丢弃掉自身的审美文化传统,而且对其进行了非常成功的保护、改造、创新和发展,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苏州一方面继承和保护着城市的审美文化传统,使其以活生生的形态在城市文化和生活中延续;另一方面苏州欢迎和接受现代化和西方审美和艺术思潮,以学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理解、吸收和利用西方现代审美与艺术。因此,苏州大学的美学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美学实践课,作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和理解当下对西方审美特点吸收利用可能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宗教与政治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到今,无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神权政治或世界上屡屡发生的恐怖事件,还是我们倍加赞赏的个人修身养性或社会慈善事业,宗教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政治纠缠在一起,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形成某种互动。宗教与政治的互动,涉及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到宗教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同层面的互动在关系性质、作用力度、运作模式等方面各有不同,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等因素,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宗教与政治的互动是在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中进行的。“宗教…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与东亚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热”.人们当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借助儒家文化,在国内外一部分学者中颇有赞成者,而且这些赞成者还举出亚洲(东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功的例证.所谓“亚洲价值”便是这些国家成功地运用儒家思想于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化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本文作者不支持后一种看法.但也不认为,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化的一切问题.究竟儒家文化在那些方面能够为现代化所利用,这要做具体分析,包括分析已经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较大成绩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把观察的视野从中国转向东亚国家的亚洲价值、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金勇  郭力平 《心理科学》1998,21(5):465-466
1我国传统文化涉及到心理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各派系的观点虽然颇有差异,但关于理想的健康心理的宗旨则大多可以归结为一个“和”字。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对于人生的直观在整体上把关系与和谐作为健康心理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要求从个人身心阴阳的平衡、形神统一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的内涵提升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这个标准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是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这个标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思想的理论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文…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下,大量的传统观念、风俗习惯正发生着变化,一些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正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消失.保护与发展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发展传统文化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也是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涉及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等各个层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现代化问题迫在眉睫,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临近21世纪的现代化会是什么样子?一般来说是否需要这样的现代化?我们是否会象过去一样,虽然宣称其目的是要使俄罗斯现代化,但结果却坠入了历史的陷阱?本文就是想要回答这些问题。 一、现代化与社会发展 本世纪60年代,由于一些摆脱了殖民主义的国家的发展问题,在西方社会学中形成一种一般的现代化观念,即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从历史上讲,现代化就是向下述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转变的过程,这种制度于17—19世纪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而后又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在19—20世纪再传播到南美、亚洲和非洲大陆。”——现代化理论的作者之一N,爱森施塔特写道。  相似文献   

14.
在近期的所谓"国学热"中,有两种较为引人注目的观点,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其中之一概括而言可以表述为:ZI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届时中国传统文化将在拯救全球性的人类危机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也将因此而生成;其二则可以表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能拯救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和未来不能寄托在传统文化的复兴上,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我认为对上述两种观点,不能简单而武断地表示赞同或者反对。我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她的精华还是她的糟粕,都…  相似文献   

15.
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区,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畲族人民虽然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始终保持着热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化。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渐行渐远,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闽东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对闽东民间工艺的保护是实现我国民间工艺传承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精神之魂,是人类发展历史沧桑的见证与积淀。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当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巨大的发展前景是数字动漫技术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字动漫技术独特的优势开展宗教文化的艺术设计创新,促进传统文化适应时代性,进行数字媒体转化,利用数字动漫技术与艺术结合对宗教文化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与素质教育施铁如追求现代化是当今所有国家都面临的挑战。现代化不是西方化,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排斥民族传统;它应当是民族优秀传统中所体现的社会文明的继续和延伸。现代化也不是物质富裕化,它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教育在内的工业化新文明,因而是一...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诸国在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阿拉伯主义思潮衰落之后兴起的对传统文化探寻和回溯的社会运动。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但其在不同国家历史积淀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不同走向。现代化的探索过程构成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现实动因,但现代化遭遇危机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核心特征,但二者之间斗争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激烈程度的区别。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经济保障,但经济转轨对社会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其反弹程度的差异。在中东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伊斯兰力量努力尝试整合本土文化与现代化,这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对移植自西方的一元现代化模式的质疑和对多元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诸国在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阿拉伯主义思潮衰落之后兴起的对传统文化探寻和回溯的社会运动.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但其在不同国家历史积淀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不同走向.现代化的探索过程构成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现实动因,但现代化遭遇危机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核心特征,但二者之间斗争程度的差异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激烈程度的区别.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经济保障,但经济转轨对社会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其反弹程度的差异.在中东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的伊斯兰力量努力尝试整合本土文化与现代化,这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对移植自西方的一元现代化模式的质疑和对多元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冲击下中国文化的三大走向邴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文化领域正发生着三个重大变革:(l)从区域文化到全球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长的农业文化,有其很强的封闭性和地域性,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封闭的区域文化转向开放的区域文化,进而由区域文化转向全球文化。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改造和重塑的必由之路。(2)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化。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与城市化的密切关系。随着城市的崛起,都市文化逐渐取代了乡村文化的传统优势。都市文化的崛起也是市场经济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3)从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对峙走向大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排斥民俗文化的精英文化,但目前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而存在,也要考虑到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于是便产生了一种能融合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节奏强、变化快、流行广,因而既普及又富有前导性。(孔摘自《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邴正:市场经济冲击下中国文化的三大走向@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