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藏族历史为例,论述了民族文化与“四史”之间的重要关联。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要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对藏汉文化交流和藏传佛教的历史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正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沟通,不仅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政治的需要,是整个藏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藏族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原道》2015,(2)
<正>中国西藏网讯近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就我国民族工作问题,接受了中国西藏网的专访。他认为,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工作要避免强化民族之间、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间的区分,更多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致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的品评风气在南北朝蔚然成风,至唐代形成了主要的品评结构。此后的宋代确立了文人化的品评范式。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品评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着意于"品"与"格"在中国绘画理论中的辨析,阐述了宋代"品""格"观念在绘画理论中的发展与特点。宋代画论中"品"与"格"观念的确立为后世树立了品评范式,也对今天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店搞经营,就要会"折腾",并善于"折腾",即使在生意特别好的情况下,也要主动"折腾"一下。那么,什么叫"折腾"呢?通常来讲,"折腾"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指没事找事,翻来倒去,改来改去……总之,就是重复做一些无意义、不必要的事情。但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折腾"一词却是"好"的一面,是一种进取、一种创新、一种变革,是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5.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西藏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还包括民族的特殊性,西藏的团结发展对祖国的维稳影响颇大。中国西藏新闻网是国内外获取西藏信息的第一权威网站,通过新闻报道可以促进民族团结,有关民族新闻报道更是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以“中国西藏新闻网”的民族报道为着眼点。探究民族团结报道的特点、问题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化不是照搬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保持宗教信仰和宗教教义权威性和核心理念不变的同时,学习、吸收和接受传播地对本宗教发展有益的东西,根据当代中国特征做出调适与发展的进步。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张健明 《学海》2002,2(6):5-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理论创新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需要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人民要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 ,需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鸦片战争后 ,当时的中国先进…  相似文献   

8.
张明 《现代哲学》2020,(2):58-63
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整体历史进程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巨大的历史变革的高度出发,以更宽阔深远的历史视角加以把握。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次碰撞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其使基于本民族传统来比附、解释源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路径依赖”。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存在所谓截然的断裂性,其仍然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对现实发挥影响,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存在正反两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就是要超越单纯从形式层面理解二者的融合问题——传统文化供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表达,而且需要进一步实现二者在实质性理论内容层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听取西藏宗教工作情况介绍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帝国创生:董仲舒与轴心文明的"继发性突破"春秋战国以降,中国社会历史经历着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的急剧变革。对于这种变革,学者已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必然性。前者从下向上: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在新农地  相似文献   

11.
汉代学者将《尚书·洛诰》中的"肇称殷礼"解释为启用商朝礼制,是因机械理解"周因于殷礼"和过于相信周公制礼传说而导致的误解。迁居新邑后,周邦自有祭祀祖先的传统礼典,不会在洛邑建成后突然改用殷商礼制祭祀文王、武王并高调宣称使用殷礼。西周早期铜器何尊铭文所述迁都新邑后"复爯武王礼",可以佐证汉儒对《洛诰》"殷礼"的解释有误。《洛诰》"殷礼"是指盛大礼典,"肇称殷礼"与周人因袭商礼无关。论述商周之际的礼制状况,不能过于强调礼制因袭的一面而忽略礼制变革的一面。周初统治者在继承商朝物质—技术文明成果的同时,又将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商礼排斥于主流文化之外,此种礼制变革关乎中国礼制的走向,在中国礼制礼教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的"去极端化"工作需要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模糊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深化认识、澄清观念。为此,不应固化传统和习俗,传统和习俗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不要固化民族和宗教的关系,没有哪个民族天然就信仰宗教,天然就是某个宗教的信徒;不要固化宗教禁忌与习俗的关系,宗教禁忌不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然价值。各民族要相互尊重,不可污名化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同时,还要划清底线,任何人都不能以杀戮和剥夺他人的生命来实现自己进入天堂的幻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传承,文化积淀深厚,中国的古代建筑独树一帜,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建筑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需要我们充分吸收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于洋  金卓 《美与时代》2021,(3):34-35
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城镇化建设要在分析遗留问题基础上,推动变革和转型,寻求新道路。这期间需要做好城镇化建设规划,满足战略发展需求,既要兼顾近期和远期城镇化发展要求,又要确保规划具有宏观性和基础性,走富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而当前需要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会对城市规划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还将对建筑设计带来深远的影响。文章站在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对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与国内社会急速转型的变革催生了"当下即是"思维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蔓延和认同,弱化了民族优秀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主导地位。大学生道德教育应从接受者的主体需要角度耦合大学生的期待视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塑造大学生道德品格的角度凸显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生关系,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场域挖掘娱乐化环境的积极因素与道德教育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道路"研究,首先应搞清楚三个问题:必须确立科学的"中国道路"理念,以摆正"中国道路"与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关系;必须具有世界历史视野,以确定当代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位置,全面把握"中国道路"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关系,从而使其与世界文明发展脉搏相合拍;必须秉持科学批判的态度,把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道路"从各种虚假的迷雾中抽取出来,以使其成为能够直面的复杂整体,从而能够正确昭示其在自我批判中的不断构建和延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今天所见最早最完整的中华民族经典是周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六经"、子书等,但这并不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源头。根据殷墟王室祭祀卜辞、安阳后岗贵族墓地中的"柄形饰"庙主,以及大英博物馆所藏殷墟甲骨家族祀谱与河北易县所出商代晚期三句兵戈铭文家谱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说明商代已在王室及一般贵族上层,普遍流行着一种专门用于宗教巫术通神、供奉神灵庙主而载有先公先王世系及氏族历史的"典"与"册",这就是至今可以考见的最早的民族经典。夏商周早期文明发展时期,以血缘管理为特征,民族"典""册"是其神权、族权、政权的象征,属于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血缘管理动摇,地缘管理出现。面对这一社会大变革,诸子学派作出了不同回应。儒墨两家维护血缘,反对地缘;法家拥护地缘,反对血缘;道家则两者均否定。孔子"述而不作"的重大原则应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其深刻意义。孔子要维护夏商周血缘管理为特征的圣王之道,所谓"儒家法先王",就必然要崇敬传承先王"典""册"。这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经典的继承传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由孔子而孟子而司马迁,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历史记载、重视民族经典的优良传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宗教政策符合中国的实际,我们衷心拥护;我们宗教团体要团结在党的宗教政策的旗帜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名誉主席金鲁贤主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金鲁贤主教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宗教团体合法的宗教活动也依法得到保护。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央领导曾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宗教界人士心情舒畅。 对党执行的政教分离的原则,金鲁贤委员强调,政教合一的制度,从历史上看是落后的,国家不会发展,文明不会进步,解放前西藏实行的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莫过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执着与坚持,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论断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行",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是"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这一真理思想伟力在中华大地的实现,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去创造,这是"行"的关键所在。只有把这两方面的规定性融合在一起,才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由这两个规定性,决定了彰显"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之道,只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中得出的最高结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基础、是关键,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根本方向和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前一个结合在文化层面的延伸、发展与深化,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人心、掌握群众、影响社会的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改变民族面貌的程度,同时又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提供着深厚的、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没有高度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没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政党,是不可能站在文明制高点,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成功密码,也是"中国共产党能"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20.
陈小勇 《中国宗教》2018,(11):58-59
中国的基督徒需要把基督教的本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起来,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不变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形成中国化的基督教信仰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