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素有神仙信仰,齐文化更是道教思想的主要来源;在道教发展史上,山东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金代,中国北方兴起了三个新的道教派别:太一教、大道教和全真教.其中全真教与山东关系密切,这已为学界所熟知;而大道教和太一教与山东的关系,由于材料稀少而不为学者所重视.本文仅以目前所知的有限的材料为依据,对大道教在山东传播和发展的情况,做一简要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王吉昌与刘志渊是金朝后期至元初活动于山西的北方全真教徒,不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传人。但他们的文集中大量援引南宗祖师张伯端的著述,体现出张伯端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而张伯端对全真教的影响也不止于此,整个金代直至元初的全真教都深受他的影响。刘志渊还提到了南宗四祖陈泥丸(陈楠)和五祖白玉蟾的言论,为审视南宗与金代元初全真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教的发展,并通过全真教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一炉是全真教一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教合一"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教合一"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教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初创于金代的全真教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金元时期的鼎盛,元明之际的衰微以及明末清初全真龙门派的"中兴",发展至近现代在民众中仍十分活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全真教的学术研究也历来是国内外道教学术研究的重点,中、日、韩以及欧美学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推进研究。张广保教授将全真道的研究称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1无疑是十分贴切的。1999  相似文献   

5.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大约产生于唐朝,当时比较著名的注本为杜光庭所注。金代,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清静经》就成为全真教的日常功课,作为非常重要的经典被重视。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曾著《山西龙山》一文,发表于《支那文化史迹》第一辑。事隔多年,张明远教授对山西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龙山道教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和专著,为深入研究唐朝道教,特别是蒙元时期的全真教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①。然而,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本文拟就龙山道教遗址的定名和开凿的时间重新进行考证。并且,对保留至今的全真教实物资料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加以阐释。一、关于龙山道教遗址的定名龙山道教遗址,常盘大定和张明远教授定名为“龙山道教石窟”。笔者认为,当复原龙山道教遗址时,应尽量沿用全真教…  相似文献   

7.
赵婧 《中国宗教》2023,(6):80-81
<正>道教乐舞是唐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道教乐舞兼收并蓄、融合众技,不但继承了汉代道教乐舞的神韵,同时还融入了当时胡乐胡舞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其艺术思想对后世的乐舞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真教的神仙谱系主要由传统道教神灵和唐宋内丹道神仙谱系构成。在宫观、神像布局上全真教从创立之初即通过以"五祖七真"陪祀三清、老子、玉皇等传统神灵,在节庆活动中通过每年一度、持续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真元会"庆典活动等方式,接续传统道教神谱。跨越代际、跨越历史传承的遇异叙述,为全真教从观念史、信仰史角度重塑内丹神仙谱系"小传统"打开了通道。前者有利于增进全真教的教团认同和凝聚力,后者在抬高某宗某系丹道辈分的同时,这一"僭越"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真教的宗系分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道教著名流派——真大道教的开山真人,他生活于宋金隆替之际,金皇统二年(公元 1142年)创立真大道教,一生弘道三十八年,在中国道教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承前启后的大德高士。真大道教立清规戒律九条,将佛教思想特色融摄教理之中,“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己者”①。有金一代,道教的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是道教中兴的转折,金代朝廷尊崇道教,“金国崇重道教与释教同,自奄有中州之后,燕南燕北皆有之。所设道职,于师府置司,正日道录,副曰道正,择其法篆精专者授之…  相似文献   

10.
金代全真教第二代掌教马丹阳的诗词创作是其出家、修持、弘法、济世的文学再现,不仅揭示了全真教由一个修道小团体发展成为一个教派的内在风神,而且揭示了马丹阳由一个俗人成长为一代高道的心路历程和生命感悟。这些作品在体式之探索、修辞之经营、意象之营造方面取得了突破,彰显了全真教文学创作的功利属性和审美属性,其文学史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唐宋变革的社会背景下,道教也迎来了新的局面,新教派的出现是道教应对这一巨大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全真教作为新教派之一,从建教伊始便坚持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并紧紧抓住中国精神传统中的核心--性命问题作为立教之本,这是道教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革新与发展,坚守住中国化基本方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道教的平民化迟于佛教平民化,两宋之际才出现,尽管新道教的产生与内丹思想兴起有关,但是内丹思想不是产生平民化新道教的必然原因,因为信奉内丹者不乏上层社会人士。道教的平民化是社会的需要,吕洞宾成为道教的著名神仙是民间不断神化的结果,正是民间的推动,王重阳在钟吕内丹思想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领袖,建立平民化的全真教。  相似文献   

13.
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当权统治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秩序比较复杂而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儒生的社会地位甚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挑战和威胁,而得到政治庇护的全真教不仅大量接纳儒生加入到全真教以保全其性命,同时还担当起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儒家和全真教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之中。在忽必烈的支持和重用下,儒生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全真教代替儒家拥有文化传播权的现实以及不事生产等都引起了儒生的批评,二者关系开始交恶。本文以儒家和当时新兴道教全真教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的视野揭示作为他者的汉文化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郭武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县滨都村人。生于金皇统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系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高徒,“全真七子”之一,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人后执掌全真教,为全真教龙门派...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研判,《至元辨伪录》所载全真丘处机去世时大道教四祖毛希琮所发讽刺之诗当为真实记载,其引发之直接原因与作为元初"新道教"代表的全真教团侵占作为金代"旧道教"代表的、已经进入皇家祭祀系统的大道教"玉虚观系"祖庭"玉虚观"等宫观、强行"外加"政治趋向不同的"异端"掌教等有直接关系。真大道十二祖张清志寿至八十四,直至其掌教时,真大道依然是以内道外法的"体用"之道同时并重,法术之用为其立教的两大基础之一。通过新发现碑刻题名分析可知,真大道暨"天宝宫系""辈"字排列为:"德、成、清、进、天、忠",此为目前元代道教惟一可以确认的辈字"字谱"。许昌天宝宫实是元中后期真大道根本重地,五任掌教出身于此。其道脉传承元明之交延续未断,但明初所属道派不明,然至迟明弘治时该宫传承已转为全真华山派。  相似文献   

16.
全真教概谈     
一、渊源及南北宗之说 全真教是宋金时北方出现的一个宗教新派,陈垣先生认为它是道教的改革派。它开始并不宣称继承道教统绪,而以儒释道三教继承者自居;到了元代才刊行道藏,以道教正统自居。  相似文献   

17.
全真教自创教早期就与符箓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元时期全真教戒箓并传。七真及其后嗣弟子中有多位授箓大师。早期全真教从金末至元末一直有位阶有序的授箓传承,传授的既有汉唐传统法箓,又有宋元新出法箓。全真教通过授箓活动构建了自身的道教认同、界定了受箓道士在仙凡两界的位阶和神力、增进了不同宗系之间的交流联系和教团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全真教龙门派起源论考王志忠全真教是由陕西人工结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在山东创立的“新道教”,五十余年后,其弟子邱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优宠,全真教在蒙古贵族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一度达到了非常鼎盛的局面。到了明代,全真教却相当地沉寂,几不为人所知,与元...  相似文献   

19.
关于道教起源及分期的问题,近年以来在道教研究界引起热议。这一问题意识不仅关涉道教,以此连带还涉及对道教精神的重新理解。本文以元代全真教对诸如道教起源及分期、道教与道家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为切入点,展示道教历史上关于上述问题的看法,并指出应摆脱近代以来以西方近代学科分类标准对道教的理解,重新探讨道教的起源及分期。  相似文献   

20.
全真受戒须知张兴发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