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上,道教与医学共同发展,不断发生深度互动,不仅道教医学得以发展,也使传统医学打上了明显的道教印记。道医学与中医学的关系"医道同源"、"十道九医"、"岐黄源于道"是道教与医学密不可分的真实写照。《抱朴子内篇·杂应》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道教发展的初期主要是通过治病化人来吸引信众、组织教团。修真成仙是道教的终极信仰,随着对这一信仰的  相似文献   

2.
"医道同源"、"十道九医"成为道教与医学密不可分的真实写照。《抱朴子内篇·杂应》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道教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治病化人,吸引信众,组织道团。随着长生成仙的终极理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自初创之始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医道同源""十道九医"的说法历来被修道者和医家所共认。日本著名学者吉元昭治认为:"所谓道教医学,可以说就是以道教为侧面的中国医学。这些被看作是道教经典中的主要内容。"~1国内的道教学者也认为:"道教医学模式是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和社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是纯阳祖师的圣诞纪念日。为了表达教内外广大信众对吕祖的敬仰,进一步弘扬吕祖济世利人的精神,由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具体承办、海峡两岸三地及海内外道教界共同参与的吕祖圣诞纪念法会,在庐山仙人洞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莅临纪念法会的各位领导、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道长们、道教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吕祖济世利人的精神,就是秉承三清道祖的道德性命之学,引导众生开显心源性本,让自心本性如晴夜朗月,清辉自流,则人人精神深处,都洋溢着安泰祥和,人间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高道吕祖(吕嵓,字洞宾)是我国道教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位仙真。吕祖住世时虽罕有著述,但成道之后,自宋代开始,屡次显圣、"飞鸾",先后有《前八品仙经》、《后八品仙经》、《清微三品经》、《太上敕演救劫消灾赐福解厄保运证真参同妙经》、《孚佑帝君纯阳祖师三世因果说》、《醒心真经》、《吕帝心经》等经典传世①,其信仰者刘体恕、邵志琳、蒋予蒲等人,更先后将吕祖降授的经忏、诗词文章、注疏、丹道法诀等文献,编纂为两种《吕祖全书》②与《全书正宗》③,道教因而在道品、桂品两种经典分类之外,另设"霞品"一目④,可见吕祖飞鸾降笔而成的著述之丰。  相似文献   

6.
浅谈《性命圭旨》的性命之学葛瑞冬本文对明代重要的内丹学著作《性命圭旨》一书的性命学说进行了分析,指出该书在修炼理论上强调性与命相互依存,身与心缺一不可,始终贯彻性命双修的原则,但在此基础上,对性与命又有所侧重,即侧重性功、心性的修炼,并在保持道教自身...  相似文献   

7.
朝鲜王朝时编撰的《东医宝鉴》是一部总结"东医学"精华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辑录了许多道教经典中有关身心修养与药石治病的名篇佳句,因包括宣扬通过修炼人体内的精气神就可促进身心健康乃至于长生成仙的道教养生论,故《东医宝鉴》也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道教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开篇就以道教《黄庭经》为指导来阐述其医学思想,首先记载了关于人体"内景"与"外形"的大致内容,其中的《身形脏腑图》还使用了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等道教内丹术语来标注身体中的穴位、展示五脏六腑的位置以及道教运气经过的周天循环路线,可见它对身体的看法基本上来自道教养生论。然后在"杂病篇"中记载了关于天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环境对人身"内伤外感诸病"的影响。最后再论述医疗救治的方法与药物。《东医宝鉴》倡导"以道治心"、"以道疗病",追求"身道合一",反映了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对东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  相似文献   

9.
传世的吕洞宾著作,其出现自北宋至清代,数百年绵延不断,今存于《道藏》、《续道藏》、《全唐诗》、《吕祖全书》、《道藏辑要》等书中。又有据《吕祖全书》所辑《吕祖汇集》、《吕祖全书宗正》,以及单行本若干,如《纯阳三书》、《吕祖金刚经注》、《吕祖指玄篇秘注》、《吕祖道德经浅注》等。这些著作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几乎都是后人的假托之作,或扶乩降笔。这些著作虽尽非吕祖亲传亲授,但毕竞是道教诸多前辈精修致道的经验总结,为学者同人研究传习之便,这里拟对传世的主要吕祖著作加以简略的介绍。介绍的次序按诸本所收。一、明正统道藏1.《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洞真部玉诀类) 此词见收于诸本之中,注者颇多,其出现应在北宋初,刘斧《青琐高议》续集记其出现  相似文献   

10.
陈致虚,元代道上,道教学者。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庐陵人。他得北宗赵友钦真传,又复遇青城老师授以南宗阴阳双修丹法,遂精通二宗之奥密,成为融合南北二宗为一体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甚丰。主要有《金丹大要》、《金丹大要图》、《金丹大要仙派》、《度人经注》、《周易参同契注》、《悟真篇注》等。这些著作相当广泛而又深入地研讨了性命双修的内炼之道,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丹道传授体系,从而受到道教中人的高度赞誉。如其《金丹大要》十卷,“首卷虚无三章,以象三才;二卷上药一章,以体法身;三卷妙用九章,以证九还;四卷须知七章,以验七返;五卷积功诗歌,以分  相似文献   

11.
正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澳门道教协会会长吴炳鋕、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教授赵艳霞等15位嘉宾做主题发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刘怀元主持了本场分论坛,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刘固盛对发言进行了点评。《吕祖无极宝忏》中的慈爱思想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吕祖无极宝忏》是香港道教坛堂常用的经本,在香港道堂内举行的拜忏仪式,或在外举行的醮会,《吕祖无极宝忏》差不多是必诵的经本。  相似文献   

12.
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之密切程度,在世 界宗教史和医学史上极为罕见。过去中国民间有一种流行说法:“十道九医”,杏林中人也声言:“医道通仙道”。纵观道教发展流变的历程,历代兼通医术的道门名士层出不穷,同时在道教和中国医学这两个领域建功立业、彪柄史册的道教医家也不乏其人,可谓代代有之。清代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特辟有“医术名流列传”,汇集自上古至明末历代知名医家1308人,其中道士出身和深受道教影响、崇尚道教的医家达129人之多。除大家所熟知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这三位著名道医外,还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吕洞宾祖师诞辰1206年。由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承办的海峡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6年法会活动,于5月26日至28日在江西庐山举行。举办此次纪念吕祖诞辰法会活动的主旨,是通过纪念法会活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吕祖精神。弘扬道教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祈福世界和平。纪念法会的主要活动有:吕祖诞辰纪念大会、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吕祖文化研讨会和道教文化书画笔会。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和诸山洞府的高道大德、十方信士,道教研究学者,文化艺术界名人600多人参加了这次纪念…  相似文献   

14.
《黄帝阴符经》或《阴符经》是道教传统中一部极为主要的文本。虽然文本作者不详,而且篇幅短小、语义晦涩,但自唐代以来一直被当作奇书,引发多种注释与解读:内丹修炼抑或兵家谋略。本文以(唐)李荃注释本为主,阐述《阴符经》有关阴阳、生杀、机时、五贼、三盗等所涵盖的道家/道教的本体-宇宙观,并以此论述就有关暴力与战争议题所展示的道教伦理观。笔者认为,《阴符经》在重玄思辨中,强调道教"治身治国"的理念,其暗含的"义战"思想亦带有一定的黄老印记。  相似文献   

15.
正明末清初,苏州道士李朴"善画工诗",不仅精于道教正一派斋醮法事,且精熟全真南宗心法,著有《火候宗源》、《还丹宗旨》等丹道修炼著作。此外,他还为康熙年间(1662-1722)刊刻的道教内丹学集大成之作——《性命圭旨》撰写序,而康熙刊刻版《性命圭旨》中所收入的《紫中道人答问》一篇,更是出自他之手。  相似文献   

16.
《青囊杂纂》是一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江南地区的道教医典,它由明代高道邵以正在乃师刘渊然、师祖赵宜真鸠集医方的基础上继述而成,具有鲜明的净明道色彩。其内容主要是对妇科、儿科、骨伤科等生活常见病症的救治方剂,其编撰原则遵循周编广洽、文辞浅近、用药易寻,适合普通民众收藏和使用。《青囊杂纂》的成书是道教突破旧有神秘医疗手段,向纯粹医学实践转向的重要标志,也是明清时期医学方书"善书化","医身治心"的成功例证。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来宾: 今天是纯阳祖师的圣诞纪念日.为了表达教内外广大信众对吕祖的敬仰,进一步弘扬吕祖济世利人的精神,由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具体承办、海峡两岸三地及海内外道教界共同参与的吕祖圣诞纪念法会,在庐山仙人洞隆重举行.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莅临纪念法会的各位领导、向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道长们、道教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正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素为密切,"古之修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道有四分医"等等流行说法,无不反映出道教"尚医""重医"的历史传统。净明道作为道教的一大派别,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于沿袭传统道、医关系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净明忠孝"理念及道法道术,构建了特色比较鲜明的道医文化。探讨净明道的道医文化,可以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把握净明道的宗教性格  相似文献   

19.
正陈鼓应著《庄子人性论》一书于2017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陈鼓应先生的新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庄子人性论》收入了《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等文,深入解析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道情、天情的统摄下,观照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与"安其性命之情"  相似文献   

20.
"道心论"是指在唐宋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道教南宗的创立者白玉蟾在阐释"道心"关系时所形成的一种修道证道理论,其核心是以心解道、以心释丹。"道心论"是道教南宗理论的基石,南宗关于性、神、炁、精的理论阐发皆受制于此。其理论创建集中体现在白玉蟾《蟾仙解老》中,主要有三个思想内涵:"道即心,心即道",道心不二论;"道由心生、心由道有",道心互化论;"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道心体用论。道心论涉及道心关系、身心关系和性命关系诸层次问题,其中,不二论与体用论主要是解决修道根基问题,互化论则是针对修道实践问题。通过"心"为中介,将形上之道论与形下之丹法整合起来,构建了极富特色的"道—心—丹"丹道理论模型,成为宋代道教丹法思想演进中极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