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福建省民宗厅"闽民宗(2017)72号"文件,"福建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被福建省民政厅正式批准为全国首家由政府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佛教心理学专业研究传播机构。2017年11月22日上午,福建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古田极乐寺内圆满举行。来自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民宗厅、宁德市市委统战部、宁德市民宗局、古田县政协、古田县县委宣传部和统战部、古  相似文献   

2.
多元复合的宗教文化意象--临水夫人形象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峡两岸,临水夫人被民众尊奉为“陆上女神”,而与“海上女神”妈祖一道受到最隆重的礼拜,临水夫人信仰也成了我国民俗文化尤其是闽浙赣粤湘台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分析临水夫人的原型入手,着重阐析了临水夫人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宗教形象,庶几有助于人们对临水夫人信仰这一民俗文化现象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众多的地方神中,陈靖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女神,她是以“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为职能的妇幼科专业神。陈靖姑,又作陈静姑、陈善姑、陈贞姑,尊称极多,有顺懿夫人、慈济夫人、临水陈夫人、大奶夫人、陈太后、顺天圣母、通天圣母、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注生娘娘等,民间常以奶娘、娘奶、陈夫人、夫人妈、仙姑妈或临水奶代称。在闽北,福州语系的俗称“夫人妈”,建瓯语系的俗称“奶娘”或大奶(浦城一带俗称“奶娘佛”)。千余年来,陈靖姑已成为对福建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女神,同时也在闽北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位置,信众千…  相似文献   

4.
临水夫人与妈祖信仰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水夫人与妈祖,是福建乃至海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女神。从当代信仰情况看,她们从神格、社会功能及地位影响都有较大差异,但是从历史文献及当代大量民祀情况分析,两位女神原属同一神班,妈祖即是"陈林李三夫人"中的林九娘。出于政治需要与社会功利原因,历代统治阶层对妈祖频频敕封,对临水夫人进行抑制,这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的信众对两位女神之不同的诠释,造成她们主从及神职等方面的转换,其关系十分微妙。  相似文献   

5.
临水夫人的道派归属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有信仰女神的传统,这在道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稽考道教仙谱,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女神济济一堂。临水夫人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临水夫人姓陈,名靖姑,因其种种“灵异”而闻名于世,并受到了民众的崇,对于这位产生于闽中的奇特女神,学术界已经进行过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她的道派归属与社会影响问题,似乎还有待进一步认识。故笔者对有关史料略加梳理,写就此文,以就教于方家学者。一、临水夫人的道派归属要说明临水夫人的社会影响问题,首先必须对其所属信仰系统有一番基本认识;否则,一切论述将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福建省霞浦沿海渔村和福安沿江集市的妈祖婆信仰为例,比较二者在鼎建宫庙、信仰人群、置办庙产、祭祀活动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闽东咸水区与淡水区妈祖信仰的地方性特征,以及妈祖信仰从闽东咸水区传播到淡水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莆田市民间信仰门类繁多、历史悠久,与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华侨社会渊源深远,又与佛教、道教及民俗活动交融,形成了多元的历史文化现象。做好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在团结信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各级党委、政府立足早部署早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间信仰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福州福寿官,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祗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祗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福州福寿宫,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祇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惠安县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丰富的古造像收藏,庄严隆重的妈祖成年礼、开笔礼等仪式,经各大媒体报告转载后,产生媒体奇观效应,吸引了人们对妈祖信仰文化的关注。奇观化后的妈祖信仰文化的神圣性有所下降,但却以代理宗教的形式继续发挥其超越性作用。这种超越性,从传统超自然力量的形态,转变成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等当前主流价值观捆绑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1.
林馨 《福建宗教》2002,(4):27-28
福建是一个民间诸神信仰相当多而且杂的地方。在福建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灵中,佛教高僧信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高僧信仰不仅拥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影响深远,一直持续至今,形成十分引人注目的信仰文化现象。本文试就此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在依法管理基础上,注重正面引导,发挥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道德教化、公益慈善、民间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那珈信仰的起源与嬗变——语言民族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那珈信仰主要见于泰、老、柬、缅四国,是印度河城市文明传播时期,中南半岛与古印度两地蛇崇拜文化交流的结果.在后继的印度宗教文明的冲击下,东南亚那珈信仰发生嬗变,在婆罗门教占统治地位时,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当南传佛教取得正统地位后,那珈信仰大大退化但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4.
<正>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以下简称《渊源》)一书于2008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际学术界在佛学研究尤其是佛教信仰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渊源》一书凝聚了作者十几年苦心钻研的成果,呈现出众多创新性特点。我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尤为重要:第一,研究思路新颖别致,全书结构完整紧凑,内在逻辑严谨贯通。黄心川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指出,"本书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无神论》2021,(5):18-24
信仰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它随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人类文明进入理性与科学时代,虚幻的、神秘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世俗化转型。通过审视理性与上帝、科学与宗教,人们深切感到理性主义信仰在哲学、文化及现实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开始反思世俗化信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发现信仰是群体化超越性的价值追求,纯粹个人化信仰毫无意义;通过对资本逻辑与价值失落的双重批判奠定了其作为群体化信仰的合法性根基;进而凭借对科学性和人文性、现实关切与终极关怀的融汇贯通,实现了对前现代神秘化宗教信仰和现代世俗化拜物教信仰的双重超越,成为人们追求世俗化信仰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马仙是我国浙江、福建及周边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女神,其信仰以孝德为核心,体现儒家思想和文化价值,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其祈雨保丰收之农业神的地位突出,与生育保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和海上交通保护神妈祖,被民众并誉为三大女神。近年“马仙信俗”已由福建柘荣县申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历史上各地地方文人从儒家思想出发,对马仙之“孝德”涵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产生出诸多不同的马仙信仰传说、人物和信仰内涵。本文就马仙信仰中之孝姑感天的马五娘、学道祈雨的马七娘,以及马仙之孝妇、孝女、贞女身份的异变进行解读缕析,对其孝德文化之价值及当代的实际传承意义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福建宗教》2002,(6):14-14
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民间信仰活动日趋活跃,影响很大。本刊就有关我省民间信仰活动及其活动场所管理的问题,采访福建省民族宗教厅有关处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闽东方言区陈靖姑信仰文化建构与成型的时期,也是畲族大量迁入和定居在闽东的时期。在畲汉民众的社会交往中,畲族乡村的巫术文化选择、吸纳了原本属于当地汉人的陈靖姑信仰,并使之成为畲族巫术文化的重要构件。同时,畲族乡村的陈靖姑信仰文化又反作用于闽东方言区,直接推进了该地陈靖姑信仰文化的发展。在相同的时间与空间,闽东方言区的畲汉民众共同完成了陈靖姑信仰文化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当代民众信仰状况与社会安定意识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幼穗  李双 《心理科学》2004,27(1):31-33
信仰是个人深层的、稳定的行为导向体系,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本研究根据信仰的内容,将信仰划分为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国家社会信仰和宗教神灵信仰。从天津市选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被试745名,对他们的信仰状况与社会安定意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众的社会安定意识与其物质、宗教神灵信仰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其精神、国家社会信仰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社会安定意识的因素为保障制度不健全、对挫折的不良反应、社会治安状况差、官员腐败、分配不公、责任外归因。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6月12日,由河北省邢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邢台市南和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佛教协会、邢台市佛教协会协办的观音信仰与南和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南和县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副秘书长肖占军,中国佛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