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的心理结构问题是个性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正确理解个性的本质,而且对于全面认识人的积极能动性和特殊的创造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西方的个性心理学呈现了形形色色错误的观点,形成了混乱的和观点不够明确的状态。比如,在西方的个性心理学中,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到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都把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或需要、潜能看成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把这些生物性的驱力看作是个性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2.
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构成人的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大家知道,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除个别例外,早已不把气质看作独立的概念,实际上是作为“个性”或“性格”的同义词使用的。近年来,在我国有关个性问题的研讨文章中,也有人认为气质在个性中“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至于在教学上,有的心理学教师执教多年,却苦叹难以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气质?其形成的源泉和机制如何?气质与其相邻近概  相似文献   

3.
对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尤其是子女的心理特点,近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加以重视并开展了初步的研究。但是,对家庭教育中另一个领域——父母心理问题,迄今我们还很少研究。象学校教育心理学中必须研究教师心理一样,在家庭教育心理学中,对父母心理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如果他们只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和缺点,那就象一个医术不高明的  相似文献   

4.
师范类心理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志海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0,23(2):230-231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师范类心理学教材体系在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愈益突显出差距 ,迫切需要改革。师范类心理学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仍为传统模式 ,即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 ,结合教育心理、发展心理等方面内容 ,上课时从对心理现象的分析开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按部就班地讲授。课堂上着重分析一个个心理过程的概念、特点、规律 ,并顺带涉及教学应用。由于教材中所阐述的心理规律与实际应用没有紧密结合 ,课堂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 ,这样的教材体系与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九十年代以来 ,心理学教材开始不…  相似文献   

5.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在一个人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品质是其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当一个人实施现实的道德行为时,道德品质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为支配系统而发生作用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只是静态的个性品质,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体现自觉意志的道德活动过程,是通过自觉的选择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周冠生 《心理学报》1980,13(4):81-88
近代,国外个性心理学具有不同特色的多方面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随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个性心理学分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心理学家在深究人们的交往活动时,不可能不涉及对个性心理结构的研究。有人说:“个性心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柏拉图那里还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在他们颇具代表性的灵魂二分或三分学说中均没有意志概念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在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中并不存在着一个意志概念。而当我们进一步考察与意志概念相关的行为道德责任问题,特别是考察亚里士多德的自愿与不自愿概念时,我们可以发现欲望和理性二元结构是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解释行为道德责任的主要思想资源,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中意志概念是缺席的。赖尔与威廉斯等人所代表的极端观点认为,没有意志概念的古希腊道德心理学比有意志概念的现代道德心理学在解释与说明人的行为上可能更为成功。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意志概念不是一个心理官能和心理活动的概念,而是同行为的主体性相关。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在根本上是一种自然主义行为心理学,它所根本缺失的恰恰是行为的道德责任概念。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泓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3,26(4):690-693
1 引言 写作心理研究旨在揭示人们在写作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目前,写作心理研究发展较快,因为写作是中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能对写作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写作心理研究在学科教学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近二十年国内写作心理研究表现出两  相似文献   

9.
人们彼此理解的问题,不久前基本上还是在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被研究着。最近几年,这个问题开始在心理一教育方面被加以探讨。我们认为,研究个人之间在教学一教育过程中的理解问题乃是心理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是与揭示至今在科学中还为人所不知的个性形成的机制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正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均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个体收入增长、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具体从决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的研究现状来看,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确具有非常强的影响作用。国内外有关"人的心理对经济发展及个体收入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经济心理学已关注到"个性"、"情绪"等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做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还有意识和意志行为等等活动,人的个性也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围。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把心理学称为“行为的科学”,专门从人或动物的行为来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心理学与实现四化有很大关系。实现四化离不开机器的设计,操作和使用。心理学有许多测验方法来测试一个志愿当汽车司机或者飞机驾驶员的人。例如要设计一个仪表,它的形状是垂直长形的好呢?  相似文献   

12.
谈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和设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曾红梅 《心理科学》2003,26(6):1110-1113
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属于师范教育类课程之一 ,而近年来 ,我国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等也先后增设心理学为公共必修课或公共选修课。1 高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1.1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十七八~二十四五岁 ) ,有人把大学生归为“边缘人” ,即介于两个群体边界上的人。“成年初期的青年 ,特别是大学生 ,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 ,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其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我国心理学家张增杰根据研…  相似文献   

13.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申荷永  高岚 《心理学报》2000,32(3):348-352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为基础,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心”字,易传中所发挥的“心”的意义,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金良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2):67-68,79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过程,并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其特殊的成长规律。加强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并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工作,必将有利于我们全面做好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舞蹈演员的气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气质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是每个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灵世界。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把气质理解为风格、气度、风度。风格,是某一事物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气度,是人的气魄和表现出来的度量;风度,是美好的举止姿态。不论是何种说法,其核心就是一个“美”字,是感觉上的美。通常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美感的往往是相貌、形体、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的教学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在教学中宣傳人的心理沒有阶級性,心理学只研究心理的共同規律,实际上是宣揚資产阶級人性論。有的在教学中所讲的心理現象則是脫离社会生活、社会实踐的孤立的、僵死的东西。有的在教学中以外国教材为唯一的根据,并认为这一套不能改变,否則就是沒有科学性。教学方法上,常常只是注入式地讲,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职工思想异常活跃的今天,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正面灌输的原则和方法之外,还必须立足实际,着眼入耳入脑,认真把握职工的个性心理,在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个性心理的“结合点”上狠下功夫。所谓人的个性心理,就是一个人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而又不同于别人的个体心理,即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职工的个性心理活动规律,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懂得个性心理机制,就不可能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性。正确把握个性心理的活动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出发  相似文献   

18.
应该深入地研究个性理论问题,以便适应共产主义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在于:除了探讨个性的外部条件,还应研究这一概念本身、个性的结构、个性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而不应该把个性完全溶解在社会关系中,用对社会关系的研究来代替对个性的专门研究。个性概念是个复杂的、结合的概念,它首先具有社会内容,同时又保留了自然的生物性质。个性结构中包括个人的实践行为及其需要。这里首先意味着劳动,此外还有其他的实践活动。个人需要的性质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在个性结构中占重要地位。个性结构的意识范围因素可以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考察:内容是外部址界在知识形式中的反映,形式是个人的心理因素。对于共产主义个性的理解既不能完全脱离目前的现实情况,又不能陷入狭窄的实用主义。不应该把个性全面发展了解为放弃社会分工和专业研究。多面性并不等于个人精通全部社会文化,也不意味着是一种静止状态。人的非个性化是资本主义的伴生物,社会主义的按劳取酬原则刺激着人去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是一个质的变化;但仍然把精力用在维持生存上,只有按需分配原则才使人摆脱这种状态。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充分地发挥个性的内部素质。  相似文献   

19.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波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4,27(1):236-238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既有意义同时也存在局限。其意义是:其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它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局限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20.
苏联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的提出个性问题是心理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研究个性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摆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机能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心理科学紧密地联系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为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服务。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问题的研究还很不重视,这不论是从教学体系、内容、时数的安排上,或是从科学研究的课题范围上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有鉴于此,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同志们扼要地介绍一下现代苏联心理学个性研究的动向,并附带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